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广州大新美术馆八年度展:用艺术链接两岸 温度如初

一场在垦丁的艺术夜话让一个近乎于乌托邦的梦想萌芽,王庆祥和他的大新美术馆,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让这个梦一点一点地成为现实。

从2023年11月12日开始至2024年2月28日,“2023温度·承前启后大新美术馆八年度展”在大新美术馆向公众开放,以“温度·承前启后”为主题,展览共展出22名来自两岸知名艺术家的共计54件精品力作,力求以艺术温度沟通情感、增进共识,与大新文创景区近千件藏品一起,成为大新美术馆八年来推动两岸艺术交流成果的集中展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4fde79b07a5407f6402c3766f33e70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f874f725096f7e8ae7a405b8c3cdcd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42d7d24964c4c070534cba188f3642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7eebe4df7786ef9090c5efe6205b073.jpg

展览是八年的小结

大新美术馆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15年的垦丁夜谈。

王庆祥因缘结识了台湾艺术家李锡奇,两人相谈甚欢,在王庆祥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而后又与曾英栋、张英超、隋丞、张峰等两岸艺术家先后接触,并在台湾垦丁进行了一次深夜座谈。

本届展览策展人、深圳大学教授隋丞在2015年通过台湾艺术家曾英栋在内地的大型雕塑项目与王庆祥相识,同年受邀去台湾,参与那次夜谈。

“当时我们聊了很多跟艺术有关的想法,包括办展,建立美术馆,做收藏等等,还提出了一个特别乌托邦的计划——倡议100名企业家资助100名艺术家在台南建立100座以艺术家个人命名的美术馆。我们当时就觉得这个畅想非常有意思,而且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历史性瞬间。”

随后,两岸艺术青年艺术人才培育创业基地于2016年1月应运而生。王庆祥创立大新美术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为根本,为两岸艺术家交流互建搭建了重要平台。自创办以来,大新美术馆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海峡两岸艺术家作品年度展,吸引百余人次的两岸艺术家驻村创作、展览艺术作品近千件,举办艺术交流百余场次,为促进对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大新美术馆被授予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6b7334399b0b0ec3dcf89602f20f4c9f.png

开幕式现场,大新美术馆所在园区中的艺术作品

策展人隋丞介绍本次展览作为小结的缘由:“8年不长不短,还经历了疫情之中交流不畅的时间。从今年8月以后,两岸的交流又恢复了顺畅,想到我们有很多朋友好几年没有见面,所以就想到做一个小结。”也正是因为这个定位,此次邀请参展的两岸艺术家大多为大新美术馆创立时就参与其中的艺术家。这群因艺术和大新美术馆而联结的朋友们,在这些年里相互了解,相互鼓励,有同样的情怀,彼此成就。

“温度”代表了八年来大新美术馆的工作理念,体现了两岸艺术家、企业家和众多群体相同的渴望和期盼;用艺术的温暖化解、消解种种问题和困难,用情怀和热情聚集生命的能量,用艺术温暖世人,用“温度”承前启后。

一个有“温度”的现场

此次展览,大陆参展艺术家包括王华祥、孔国桥、王家增、杨锋、张烽、张英超、隋丞、车建全、王绍强;台湾艺术家有李锡奇、卢明德、郭挹芬、曾英栋、陈铭浓、徐永旭、林秀娘、许自贵、沈昌明、林熺俊、陶文岳、林鸿文、郑宏南。这份艺术家名单包含了历任的两岸艺术顾问、展览评审和年轻的艺术家们,作品涵盖了油画、版画、水墨、陶艺、雕塑、素描等多种门类。

其中,内地艺术家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近期作品,而台湾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多为驻村创作。在展陈布置上,从视觉出发呈现作为老朋友的两岸艺术家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展现上按照展馆原有的展现和空间,并没有做特殊调整,两岸艺术家的作品互为呼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f976112f736bc46a4210925a0d2e1dc.jpg

上为王绍强作品《心影》 250cm×360cm 纸本水墨 2023

下为陶文岳作品《即兴》  17x 12cm展长322cm 纸本 2023

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兼任助理教授陶文岳的册页装置作品与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的当代水墨并置,成为进入展厅的第一道风景线。陶文岳从三年前开始以册页的方式进行创作,他随身携带册页和笔,以日记的方式记录每天所见、所闻和所想,既有以线描为主的水墨创作,也有很多信手拈来的诗词书写。每一个册页都有独立的主题。此次驻村过程中,他延续这种创作方式,对大新美术馆所在地的建筑和环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独特的园林造景给了他很多创作灵感和启发。在展览开幕的当天,他完成了驻村创作的册页。此次展出的为此前在台湾完成的册页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1cdc9bd0e26be5a628efb046572be22.jpg

徐永旭作品

台湾著名艺术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荣誉会员徐永旭一直在追求泥土和身体的极致,通过在泥土上留下痕迹记录当下。不去赋予作品形状任何意义,而是感受泥土的变化,让其自然生成。在超过15年的时间里,徐永旭一直沿用着这套工作方法和理念,此次驻村遇到的新环境和材料让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在台湾的工作室,窑炉是熟悉的,材料是熟悉的,甚至摸在手里的泥巴也是熟悉的,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变化。但是这次不一样,所用的泥巴是托内地的朋友进行的网购,形状和特性和我习惯的相差甚远,我就想办法加一些东西进去让它慢慢改变。第二个要适应的是窑的体积。这边的窑不大,我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去表达我想要的那种状态。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尝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a59581b93b9a37c21197b2f3efb29c5.jpg

王华祥作品,左为《戴口罩的病毒》,右为《风往回吹》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王华祥的两件经典版画作品与徐永旭的作品相邻:作品《风往回吹》希望陷入混乱的人们能回归本心,《戴口罩的病毒》中,作为死亡代名词的骷髅也在担心传染。不管是对伊甸园中人物的描绘,还是带着口罩的骷髅,都是王华祥对于现实世界的投射。这几年的不确定性带给人们太多压抑,王华祥希望艺术家保持着某种作为本能的敏感,因为艺术除了审美功能,还具有作为历史见证的佐证功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0a03f31114325e0fdcb75bd793000d4.jpg

卢明德丨翻案屋-1丨162*120cm 复合媒材丨2023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卢明德的驻村创作为品牌系列《翻案屋》的新作,作品中非常显著的两个温度计用来呼应展览主题“温度”。卢明德从1985年开始研究以环境为主题的作品,尝试了影像、装置等多种表现手法,“翻案屋”系列包含了传统素描、抽象水墨和数码图像三种技法。从今年8月开始,卢明德来到大新美术馆进行驻村创作,最终完成了两幅复合媒材作品。30多年前,卢明德曾经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和创作。此次来到广州,除了驻村与参加展览,他还与广州雕塑协会进行了深入交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b1a4d5a42ab5fc2bca3a7011b55d01e.jpg

隋丞作品《重叠·LVOE》系列

同一个展区展出了隋丞的绘画作品《重叠》系列。作品延续隋丞具有代表性的凫水者形象,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肤色的人们。大家都希望社会变得越来越好,但现实总是有种种的不如意,意识形态、文化问题、经济纷争、地域问题...最后可能只能用爱来统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cb9dab99d45b638392cc5d8dd6a2f94.jpg

车建全影像作品《月照松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07b52cce08882948667ae38952900bc.jpg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车建全的作品《月照松林》是展览中唯一的影像作品。作品拍摄的是庐山山顶的一条小路,也是历代文人钟爱的观赏松树的所在。当云雾弥漫山顶,松树在雾中若隐若现,就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漫卷舒展。车建全沿着古人的路径重走这条小路,记录下沿途造型不一的松树影像,既是思古澄怀的古道重游,也是当下与远古精神的亲密对话。取材于这件作品创作的绘画系列作品《松》一同展出。

隋丞希望本次展览能最大程度体现双方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水准,以达到老朋友相见、交流的目的。艺术作品和展览展现的是人的“温度”。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各自对世界认知的表现,更是人与人之间最紧密、亲切和亲近的连接。以“温度”为题,所有的艺术家和作品一起汇成了一个有温度的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931d8820942ab1d2fbf4f88a9f662ff.jpg

承先启后的青年一代

“温度,代表着大新稳健踏实的脚步,也体现了两岸艺术家、企业家和众多群体相同的渴望和期盼。”作为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大新美术馆创办人,王庆祥希望以艺术加强融合,用温度化解歧义,用情怀和热情聚集生命的能量,并借此展览抛砖引玉,吸引两岸更多优秀的艺术家人才。

近年来,大新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两岸艺术家联展”,创立了“大新两岸艺术创作奖”,并于2017年11月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复眼-两岸青年艺术创作群展”吸引了海峡两岸的34位青年艺术家齐聚,2018年2月邀请来自台湾的8位当代艺术家进驻创作并举办“创作能动驻村成功展”,同年7月再次带来六位台湾艺术家一同驻村,举办了“大仙带小仙,艺术传承在大新”驻村成果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c96366eee46d2ad098330763907131e.jpg

右边展线展示为艺术家曾英栋作品《天地之合系列》,青铜雕塑《延伸》来自艺术家张烽

艺术家进驻成为大新美术馆的重要工作之一。曾英栋是第一位参与大新美术馆驻村的台湾艺术家,作品中结合“钱与爱”并行的鲜明烙印也成为他的代表性符号。本次展览是他的作品在疫情后首次于大陆展出。而他位于大新美术馆所在园区的新工作室将于明年焕新。

除了长期驻馆创作的台湾艺术家曾英栋、郑宏南,台湾知名水墨创作艺术家石忘尘也曾进驻创作,同时前后吸引了20余位两岸青年艺术家加入。

作为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兼任助理教授,陶文岳表示,大新美术馆对地方艺术推广和国际艺术交流的助力有目共睹,这种“承前启后”是其艺术传承经过前辈艺术家到青年艺术家的彼此交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759c2304119cdec93986cecd65bccd9.jpg

郑宏南的作品《蕪生系列》 24×17×43cm 陶土 2023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车建全作为展览的艺术顾问一直陪伴美术馆建设至今。在他看来,大新美术馆以艺术的方式致力与两岸交流,并将两岸的多个美院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两岸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从中获益很多。

“除了展览和创作,我们还切实面对了两岸具体存在的差异,包括环境、风俗和在地文化等。大家可以真切体会到这种共同性和差异性。在这个基础上再展开对话,可以让双方除掉很多偏见或者误解。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大家的差异并不大,在关于如何感知世界、面对世界方面,我们都是站在一个同一个出发点去讨论问题,可以共同深入地投入到对人类共有话题的探讨之中。”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王华祥曾多次担任大新美术馆展览的评委,对大新美术馆创办人王庆祥当初的预见性表示高度赞赏。

“两岸拥有共同的血缘和文化脉络,应该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运动中得到继承和延展。艺术是超越地域、行业、民族和时间的隐性力量,这种如同水源和空气一样的力量是无形的,它需要有非凡的眼光和热爱生命、对美的渴望之心,同时也需要付出物质的帮助,给予生存空间和滋养。付出巨大的心力打造、经营的大新美术馆,如今已是花团锦簇、硕果累累,成为连接海峡两岸人民的文化纽带。”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2月28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73b3955c1b37e1ee32b5e1ae38ba3c04.png

作者:江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