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现场 |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美美与共:集”

2024-04-24 14:56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8日,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正式开幕。本届中国国家馆展览由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松和独立策展人姜俊共同策划,主题为“美美与共:集”,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像文献组成的版块“集”,和由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等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组成的版块“传”。 展览旨在从“汇聚、交流、融合”的视角反思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在军械库(Arsenale)展区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文化思考和视觉体验。

在“集”版块中,100件散落于海外的中国历代绘画作品的图像文献档案将分别在档案柜和LED屏幕中展示。这些作品均入编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该项目至今已历时近19年,共收集了12405件(套)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图像,其中的1/4、约3000余件/套的作品目前分藏于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ac95763964f35c08d2745255730711c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55f877042f655501b340b25e2622d7d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6a377d7ec913cb623738b4e72d0fa293.png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2024

在“传”版块中,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基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开新的创作,从建筑、山水、人物、花鸟等不同绘画元素切入,以艺会友,与古为新,这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雅集文化,也强调了传统与当代之间的“传承”。

在“集”和“传”之间,展览借鉴了20世纪德国艺术史家阿比·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Mnemosyne Atlas),用图像文献学的方式为每件艺术作品都准备了与主题相关的图版,试图通过多元图像的并置,将中国历代绘画和当代艺术作品联系起来,也同时呼应了全球图像史,形成了中、外和古、今的双向联动。

在展览开幕式上,威尼斯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委员会代表、里米尼机场主席、意前副外长劳拉·芬卡托(Laura Fincato)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对于意大利和中国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中国国家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重要意义在于表明了双方对文化现象的强烈关注,以及通过文化架起桥梁、建立积极关系并相互尊重的愿望。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的纪念活动,是一个重新诠释其角色并与当下时代联系起来的机会,加强两国相互了解,尊重彼此的伟大文化,同时也尊重各自差异、相互协作,开辟发展与和平的未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e12f1d11e9e0a08b1b9f0b1ba67def3c.png

威尼斯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委员会代表、里米尼机场主席、意前副外长劳拉·芬卡托致辞

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在开幕式现场发言中谈到,今年恰逢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我们相聚在此,共同见证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核心策划的中国国家馆“美美与共:集”展览的开幕,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本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由浙江大学作为学术支持单位,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王小松教授团队精心策划主导,携手当代艺术策展人姜俊与七位中国当代艺术界领军人物共同打造。希望通过这场展览,进一步密切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向世界积极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形象,讲好独具韵味的中国故事,以美为媒,美美与共,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与和平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7f2a6ea5ec5d1beb75b09c0412364cf4.png

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致辞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张凌霄谈到,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为中意共同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活动增添了非常重要和亮眼的内容,也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文明互鉴和各方面的友好交往。本届中国馆展览“美美与共:集”的主题与本届双年展“人人都是外人”主题所折射出的世界需要包容的理念相呼应。尽管中意两国地处欧亚大陆两端,但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友谊必定在相同维度携手共进,必将成为文明互鉴的国际交往典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fac45449bed50a974c1b4bfebd400d07.png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张凌霄致辞

策展人王小松教授介绍了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理念和整体方案。“美美与共——集”的主题希望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兼容并蓄”的价值理念。“集”原本象征着飞鸟栖息在树梢之上,也可以是文人墨客对于雅集的简称。“集”强调融合,代表了世界范围内不同身份、不同人种、不同信仰、不同观念、不同目的、不同媒介、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等多样性的汇聚。它是一种邀请,一种吸收和接纳,创造出对话、沟通和互相的理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4daaa010f406c2f8b3534c3ca4e5c90d.png

浙江大学教授、策展人王小松致辞

艺术家施慧代表参展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们发言。她谈到,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通过艺术的形式,向世界传递中国的美好。同时,展览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艺术的发展的机会,而这种交流与探讨,将成为未来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2388ae79ec754d7f49bbad6c90425eb7.png

艺术家施慧致辞

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协办,浙江大学进行学术支持。

据悉,本次中国国家馆展览将从2024年4月20日持续至11月24日。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0日-11月24日(预展时间:2024年4月17-19日)

展览地点: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及处女花园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王小松、姜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8a4071b4709692315f0c883cbf62d274.png

王小松,艺术家、策展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当代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在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吕贝克圣安娜美术馆、意大利美第奇·里卡尔第宫、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家博物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等举办个展、参加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成都双年展、武汉双年展、德国北方国际艺术节、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广州艺术三年展等。担任“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巡展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8f466167e4784ac26845144c13ef8fbf.png

姜俊,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曾毕业于德国明斯特艺术学院,后获得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学位。他专注于公共艺术研究,以及当代艺术和城市治理的跨界融合研究。姜俊是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2023)、“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2022-2023)、“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策展人之一。

参展项目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像文献展

“集”板块将展出现收藏于海外的100件中国绘画作品的图像文献档案,这些作品均入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该项目历时近19年,共收录了12405件/套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其中有3000余件/套分藏于中国以外的海外机构,占收录总作品量的1/4。本次展览中甄选100件“大系”收录的海外藏绘画,如唐韩干《照夜白图》、五代董源《溪岸图》、宋郭熙《树色平远图》、元倪瓒《虞山林壑图》、明董其昌《江山秋霁图》、清吴历《墨井草堂消夏图》等,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挖掘作品背后的流传历程,以图证史。

展艺术家及参展作品

传:与古为徒 与古为新

“传”板块邀请了7位当代艺术家,以回应“大系”的方式创作7件艺术作品,并参考瓦尔堡《记忆女神图集》中图像文献学的方式,用图像文献的展示墙将“大系”图像和当代艺术作品联系起来,也同时呼应了全球图像史,形成了中、外和古、今的双向联动。其中,朱金石从建筑、车建全从山水、焦兴涛从人物、汪正虹从花鸟、王绍强从笔法、施慧从法书、邱振中从造园,这7个中国传统绘画的角度分别切入进行创作。

按艺术家姓氏拼音排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2c97f4440ae27dad49cf6da62b97937c.png

车建全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车建全是一位跨领域艺术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自然史、历史、社会学、地域文化和图像研究,作品介质包括绘画、影像、写作和交互裝置。他从具体的场域研究出发,用互文的方法贯穿不同领域的特殊性,构建出一种静观式的表达观念,揭示了自然能量和神秘性对人类景观的影响。同时,他以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为思想基础,强调人与万物的融合关系,重思如何用古代智慧面对当下的问题与危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d07c36d053010eb97da2ccb95dcedbc2.png

车建全《亭》,2003-2022,影像,1280 mm*750 mm*40mm×2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7882bf039d51db99483f2be8840f3d9b.png

焦兴涛

雕塑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致力于当代雕塑创作与公共艺术实践及理论研究。早期的金属焊接作品,以刻意矫饰化的现代主义雕塑语言,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性表达,来呈现古典艺术与当代中国之间的张力和对话关系。强调艺术创作参与社会实践的新雕塑观念,构成了艺术家贯穿至今的脉络和线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5f2c73abd0ec49987750822a873f4016.png

焦兴涛,《魂·韵》,2022,金属,多尺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649bc88bd97b1d03fa1df2acad3ff8b4.png

邱振中

艺术家、诗人、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致力于中国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在深入研究并把握传统技巧的基础上,探索以书法的线性构成表达当下生存状态的各种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4d2963c9e89ba0f6e7555d403169df79.png

邱振中,《状态》系列作品,2024,钢筋龙骨、玻璃钢着色,多尺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1347d2f564695f0f89ce90930fb8c2d4.png

施慧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主任。长期从事当代艺术创作,作品以棉、麻、宣纸、纸浆等纤维材料为特征,在当代艺术的层面上体现出东方精神的底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30879860ffd5ee2a52d499101bc3d81f.png

施慧,《书非书》系列作品,2021-2024,宣纸、纸浆、棉线、木板,多尺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b261d7af2c9044925ef6ae364dbcb865.png

王绍强

艺术家王绍强的作品深入探索东方哲学与自然观,注重中华传统在现代的转译。他结合中西艺术理念,融合当代思维与创作,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对水墨、纸本材料的熟悉使其艺术作品展现独特的视觉和当代纬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ad79280e8b198275c77fb695b669c757.png

王绍强,《淬厉新之》,2024,纸本水墨,400 mm*400mm×10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aedda095f69b929e809ea02ec3567d4c.png

汪正虹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公共艺术与金属艺术方面均有深厚学习背景,致力于公共艺术与金属艺术的有机结合,并长期从事公共艺术及工艺美术的创作、教学与研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521a031207b400af4c2be214f01e128c.png

汪正虹,《百鸟图迹》,2023,金属、玉石、木头,多尺寸行为表演:©马一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39b1ca5c0adf38701670d98745bd8253.png

朱金石

朱金石作为中国抽象与装置艺术的早期实践者,他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生命力与创新性,这种特质延续至今。他的创作超越了媒介、地理和东方身份的局限,以更宏观的视野把握时代对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a950a9ae3ec7ce007edc1cfe239e92f6.png

朱金石,《宣纸塔》,2024,防火宣纸、钢管、棉线、竹竿、LED灯带,8500–8700 mm*3500m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b43f83478f9f9e1e3c8ca5d2527777d7.png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主  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承  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

协  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

学术支持:浙江大学

策展人:王小松、姜俊

参展项目:“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

参展艺术家: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按姓氏拼音排序)

学术委员会:陈为、韩绪、杭侃、何欢欢、缪哲、孙周兴、吴飞、徐天进、尹吉男、赵鼎新、赵丰(按姓氏拼音排序)

策展执行:王鲸超、汪单、黄雪、周洁、楼喆、周懿、张严、曾朝炜、张黎、俞衫杉

展览助理:王鹏、吴介舒、刘俊聪、邱涛、苗晨辉、张孙哲、向运芳、刘梦梓、邓婉欣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陈晓皎、唐谈、黄雪、周洁、王鲸超、楼喆、张严、周懿、张孙哲、邱涛、李子儒、林李硕、王惠泽、徐耀、白伟杰、徐莫非、张保顺、姚佩雯、王爱华、陈丽芳、王鹏、邓千一、仲玉歆、贺子怡、包扬

艺术家助理:陈莹、崔梦茜、丁为、高学义、郭宇、柯石龙、梁海盈、林书米、刘勇、苗晨辉、齐飞、秦玉芬、邱昕、沈利、王珊碌、许莺、章献(按姓氏拼音排序)

技术指导:金杭杭、于学峰、李承华

视觉设计:何明、张煦、周海川

空间设计:朱晓鸣、叶建为

行为艺术演出:马一奥、许莺、黄依瑶、卢家康、蒋雨桐、何雨轩、曲同春、林书米、常德军(视频制作)、王慕杰(视频制作)

古诗词音乐会:毕宝仪、杨阳、都珊珊、Alessia Camarin、Stepan Polishchuk、北村香织、宗宏琳

赞  助:山西杏花村汾酒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大华集团天物文化公司、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亚德光电集团、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特锐艺术展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小米意大利、雅莹、广东东升控股集团、晓庐

特别鸣谢:马超、李铭威

支持单位:南方科技大学、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深圳市艺术与科学协会、浙江大学当代艺术与设计研究所、ING意内雅设计机构、Jaxin Wein & Spirituosen GmbH

首席战略合作媒体:凤凰艺术

战略合作媒体:小红书、ARTnews、99艺术网

特别鸣谢媒体:新华社、中国日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凤凰卫视、艺术中国、中国美术报、中国艺术报、澎湃新闻、芭莎艺术、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在艺app、一条艺术、F风尚志

摄影机构:意释文化传媒

新闻办公室:周懿、汪单

展览落地:We Exhibit Srl

特别支持:唐胜、吴洪亮、庞茂琨、王郁洋、沈天舒、曾成钢、何桂彦、严蕾、俞可、张丹丹、罗佳嘉、郭元平、吕红荣Windy、傅森、郭思楠、章魁意、徐天羽、李默寒、沈玥、刘宏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