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最贵是精神

  阅读阎文喜的油画作品,使我顿生奇想:艺术,就在于开掘最可宝贵的民族精神,探求生命的底蕴,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呼唤人类的自醒意识,让这华夏大地开放出美的理想之花。阎文喜平和而自信地说:“油画,也应当是中国的。”语重心长,颇有道理。中西绘画的差别,根本要害并不在工具材料,而在画面的空间意识及其内在精神情味。这一点不仅被阎文喜的作品充分证明,而且也是他画风的一大特征。

  阎文喜是河南长葛人,早年读中学时就在美术上初展才华。在岭南广州美术学院,他以优异成绩读完油画本科而留校任教。凭着对英雄主义理想的推崇和历史使命感的驱动,他毅然奔赴黄土高原。三秦,传统文化的陶冶给他注入了单纯、质朴、沉雄、粗犷的大西北劲气与文化向往。阎文喜从造化与人生中得到领悟。于是,古朴雄放、大气磅礴与充满沧桑感的艰涩之美,便成为他所力倡“西部画风”的基调。带着深沉文化思考的《无声的古原》,构成博大、苍茫、沉郁而又深玄的境界,令人无限遐想,真可谓“无声胜有声”。类似这有着浓重沧桑感的生命表白之作,还有诸如《戈壁沧桑》《阿,真主》《正午》《周而复始》《生息之地》等。可见,画家是在用心灵感受生活。

  阎文喜是一位视艺术为生命且甘心为此献身的艺术家。到大西北这二十多年,踏遍内蒙古草原、祁连山麓、大漠戈壁、天山南北。但他并非听任自然的奴役,而是按照自己的感受与支配方式,把生活现象作以改造,给予头脑的加工和心灵的渲染。他作品严谨的写实功力为画界叹服,但却没有媚俗的迎合与矫情的粉饰,而是把火热的激情融入清醒冷峻之中,引入“由美入真”,达到生命节奏的核心。在人生大背景下考虑局部,从历史长河中截取断面,深入细微的人情观察,善于捕捉包孕性强的瞬间,用灵魂丰富肉体,从景物中关照人的生存状态,使所创造的美里涌动着苦涩与欢乐的炽热化合。这一切构成了阎文喜绘画作品博大的涵盖量与显著特点。

  感情化为技巧,技巧被感情染化,最终使人不觉得画家在施展技巧而又不得不被这技巧所感动,这才是高超的臻于艺术妙境的技巧。阎文喜对质感、量感、结构、层次及环境氛围的把握,总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感受与艺术情怀。在光色渲染上他着眼的是一种大感觉,大色块,大调子,大秦子涵,大气韵,给人以概括而清新之感。色淡情浓,极少华艳。流畅潇洒而带抒写的笔触,多是隐藏在形象的描绘中,更增加了油画的中国韵味。寓所想于可视,把流动凝结在画布上,使人不仅得到精神的愉悦,而且得到思维的享受,这是思与诗的结合,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所谓“技进乎道”吧。然而,这“技”的背后是严格的专业训练和深厚的功底,是历尽艰辛的苦苦磨砺;“道”的背后是坚实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情感素质。阎文喜和他的作品同时又告诉我:技巧是一种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美学思维,没有文化的技巧充其量不过是类乎工匠的娴熟操作或江湖场上炫眼的把戏。在商潮欲海、世情变幻中,阎文喜能够一如既往的坚持护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只要求艺术所赐予的纯情的乐趣,不向她索取非艺术的分外之物,既不自视为超人,不作自我渲染,也不去哗众取宠,而是背负着一个艺术家的崇高使命感,脚踏黄土地,一步一把汗水,一步一个脚印。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摘自1998年10月22日《西安晚报》,发表时有删节。

  茹桂: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

  1998年7月于苦乐斋

作者:茹桂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