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钻戒造假防不胜防 合成钻充当天然钻

2016-03-14 16:17

  3·15消费者权益日临近,珠宝造假话题再次引起了市民关注:今年钻石造假有所升温,一些小规格的合成钻石充当了“群镶”钻石首饰的“副石”,令消费者防不胜防。此外,彩色钻石染色造假、电商切工颜色造假现象也有所增加。广州市三大珠宝鉴定中心专业人士建议大家减少旅游购物、电商购物、非品牌购物的概率,去正规商家购买鉴定证书齐全的钻石。

  案例

  广州的陈小姐近日把一枚钻石戒指送到广东地质科研所珠宝检测中心检测,该钻戒造型靓丽:围绕一颗大规格钻石附近,是12枚起装饰作用的碎钻“副石”,每颗的重量均在0.09~0.12克拉之间。但经过仪器检测,鉴定中心确认“小钻石”中的3粒为人工合成钻石。按照市场价格估算,消费者损失超过5000元。

  造假1

  人为合成钻石充当天然钻石

  记者从广州市内三大珠宝检测中心了解到:多件裸石重量在0.2克拉以下、群镶模式、“杂”牌的钻石首饰,最后被珠宝检测中心的专业仪器确定为合成钻石,但产品说明书却写着“天然钻石”。仅广地珠宝检测中心半年内查出的案例就超过10例。消费者多数只重视大规格钻石的真假与质量,很少会关注类似的小颗粒钻石,给不法商家提供了“鱼目混珠”的机会。

  广东金银珠宝检测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的市场上,主要采取“高温高压”与“化学气相沉积”两类方法制造合成钻石,让碳元素聚合成晶体。但两类方法的制作过程,都会留下“人为制作”的蛛丝马迹,检测中心可根据追踪“氮”的变化轨迹、晶体内部的排列次序等最终确定合成钻石。

  鉴定:广地珠宝检测中心项贤彪主任认为:合成钻石在外形、4C标准上与天然钻石没有区别,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辨别。为此,建议减少旅游购物、“杂”牌购买以及电商网络购物的概率,建议去正规商场的品牌珠宝柜台购买,并索取该钻石的权威鉴定证书与相关收据。

  造假2

  褐色钻石染成金黄色直接升价10倍

  由于彩色宝石近年来价格呈现震荡向上的走势,为此,彩色造假案例自2015年开始有所上升。广州三大珠宝鉴定中心查出了数量较多的褐色钻石染色金黄色、明黄色钻石的案例。而褐色钻石其实是白色钻石的变体,在钻石产品中属于最低端的产品,1克拉褐色钻石裸石的价格不足2万元,但经过加工商的漂染、高温改色处理,就成为了橙色、金黄色、明黄色三类彩色钻石的颜色(少数改成了绿色),1克拉该类天然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高达50万元以上。

  鉴定: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的杨燕主任认为:在非品牌、非大型商场购买彩色钻石,一定要非常小心;1克拉重量以上的彩色钻石首饰如果单价在10万元以下,很可能是经过处理的改色产品。另外,颜色过于鲜艳、色彩饱和度高的黄、绿、金钻石经过“改色”处理的可能性也较大,购买时一定要看产品鉴定证书。

  造假3

  人为“提升”钻石净度与颜色

  2013年之后,电商钻石销售上升。从2015年至今的案例来看,主要是在鉴定证书、产品说明书上造假,人为提升钻石的4C指标,即重量、颜色、净度、切工。部分电商希望留住老顾客,不会轻易在重量上做文章,但时常会在切工、颜色上做文章,比如将I色的普通白色钻石提高到了“优白”G色的高度。而在市场价格中,颜色每差一个阶梯,价格差异就在15%~25%之间;切工每差一个阶梯,价格差异就在20%~30%之间。

  鉴定:广东省华友拍卖公司的林朝晖认为:颜色与切工的“以次充好”现象,用肉眼是无法辨别的,建议尽量减少在网上购买大克拉钻石的概率。如果在网上买钻石,建议购买之后,要去所发鉴定证书的网站核实信息,尽量不要购买只有说明书、没有鉴定证书的产品。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