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夏季风:顾亮的线索

2016-09-29 16:41

  相较于艺术界中那些直接借助西方非具像成果进行创作,并且企图逆向推导的艺术家而言,顾亮近两年在绘画实践当中的非具像转向,无疑是清晰的,更具有一定说服力。他从自己有着显著再现绘画烙印的创作作为源点开始推进,逐渐在主观经验和感性与理性的自我阅读当中,建立起了一条具有形式自律的创作线索。在长达数年的自我剔除与扬弃之后,他的创作几乎脱离了传统的再现绘画系统,并且通过空间营造与几何架构建立起了一套能够篡改空间导流视线的独特视角语言。

  顾亮/ Gu Liang

  线索-04/ A Clue-04

  2015

  布面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3×182cm

  顾亮/ Gu Liang

  半立方体-03/ Half Cube-03

  2016

  布面综合技法/ Multi-technique on canvas

  不规则尺寸/Irregular sizes,

  长边/ Long edges 50×60cm

  秩序的地标

  或许是契合国情以及有着学院系统背景的原因,顾亮在2008年前后的创作,呈现出来的形态是典型的再现绘画。具有某种宣泄性质的直接描绘与书写,似乎更多的是让自己超常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慰藉。然而,正是这个阶段,顾亮通过对创作素材的选择,能够让人看出艺术家日后实践方向的端倪。在“地标”系列的持续创作中,顾亮热衷于描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线杆以及那些搭建在上面却剪不断理还乱的线缆。那些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各司其职的线缆,事实上有着内在的理路和逻辑。或许正是线与线之间这种普遍相似却又各自差异、杂乱中潜藏的秩序感,激发了艺术家描绘的无限热情。

  顾亮/ Gu Liang

  地标 No.9 / The Landmark No.9

  200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50×200cm

  从“地标”系列到后面的创作来看,这个时期艺术家描绘的或许已经不仅仅是沉溺于对一个自然外形和形体描摹,而是在无意识当中被对象与画面塑造出来的秩序感和自然形式悄然吸引,促成了他在短暂周期当中对这一题材的反复描绘。顾亮这个阶段的实践积累更像是康拉德·费德勒(KonradFiedler,1841—1895)所认为的,真正艺术品的创作,是一种独立于概念的活动,它基于一种感觉经验,特别是视觉经验的独立自由的发展,从而引发视自觉的发展和对形式逻辑的兴趣。艺术家相对理性、形式逻辑的创作倾向,也在这个背景下逐渐显现,并在之后的创作生长于蔓延。

  深蓝的现场

  2010年至2013年,这三年是顾亮的“现场”和“深蓝”系列作品的主要创作期。对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秩序与形式的描摹,显然已经不能再满足艺术家旺盛的创作欲望,所以,顾亮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对日常景物的臆构与场景的编撰当中。虽然构成作品的描绘对象,依然是本身生命情感微弱的日常物体或者景致,但艺术家将自己的那些联想与主观判断,在几何化变形或者几何形式的帮助下,将自己主观的视觉经验投射成一个具有形式感的画面。在这些作品中,画面上布满了切碎、集合、删除与并置的技法,艺术家并未加以掩饰,恰恰相反,留下了这些在创作推进过程中必定存在的痕迹。正是这个结果,让艺术家发现几何、棱角、直线,在与现实性场景接触之后呈现出锋利的视觉破坏效果,仿佛具备了割裂时空和寻常视觉惯性的能力。几何程式化效果既能对真实场景重新划分和整合,又在一些具有爆发力的画面当中,通过画面理性的秩序形式反过来钳制和控制观众的情绪,从而不会过分偏离或者介入作品本身承载的情感区间。

  顾亮/ Gu Liang

  喷泉 / Fountain

  2010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50×200cm

  从这个阶段开始直至最新阶段的创作,顾亮对于形式的理解,似乎与罗杰·弗莱(Roger Fry, 1866-1934)在“有意味的形式”中的学术理论产生了共鸣。这位英国艺术史家推崇艺术家通过运用自身理性以及智性的把握,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重构一个世界,但却并不极端化地走入纯粹的抽象,保留了一个可供观众切入的“线索”。“一定程度上与事物表面的相似性,对于在观众心中激发相当的相关观念性是必要的”,这一观点在顾亮最新的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回应,他主观选择的“线索”或许与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主观能动性设置有关,但能够以艺术本体的角度去切入创作,在年轻一代艺术家身上并不多见。

  顾亮/ Gu Liang

  只为那一片深蓝 / Just the dark blue

  2012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30×200cm

  日常的转译

  在2014年的“日常”系列中,顾亮出乎意外地又回到了对单独或者少数几个日常物体的具体描绘,但仔细去梳理他创作中的上下线索,我们会发现艺术家真正的意图是对图像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删除和提纯。在这个系列中,艺术家主动舍弃前一阶段视觉侵略性很强的深蓝色调,转化为更为寻常的自然色和大量的背景留白,从而加重了被描绘的寻常物体的视觉份量,摆放的形式、光影的地位,在空白的空间中获得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与强化。与此同时,几何化的构成感与光影创造的时空感也在加剧。进而言之,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是在进行将自己创作的形式表征理念化的一个过程,运用艺术手段逐渐剥离理念之外的内容,摘除与自身理念相悖、那种破坏纯粹性的杂质,这种理念是先验的,独特的,“日常”系列的创作让顾亮试图不断地接近自己设定的艺术形态。虽然表面上对再现绘画系统有一个留恋与徘徊,但是通过这一时期的短暂回溯之后,艺术家更加坚定自觉地舍弃了纯再现系统,逐渐逼近自身观念与情感的诉求。

  顾亮/ Gu Liang

  框中框-02/ Framein Frame-02

  2015

  纸上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77×58cm

  时空的线索

  自2015年开始至今,顾亮的创作在视觉形式方面保持着持续性经营,加大推进画面的感染力和张力,同时又维持着稳定的感性逻辑和越发清醒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具象描绘在他的画面当中已经淡出,过于真实的描绘在此时显然已成为负担,并且在自身表达层面亦已失效,艺术家觉察到非具象形态似乎更能有效也更加直接地传递出自身的情感世界。顾亮这个阶段的作品乍看之下有着明显的抽象表征,然而在一些关键环节的塑造方式上和对空间光影的去留选择上,依然能感觉得到艺术家对一些真实空间和日常元素的保留,这或许是他有意地克制自己的创作滑向抽象的形态,转而自觉性进入对抽象资源的主动摄取。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艺术家应和了自己在“深蓝的现场”阶段中,所创作的作品为观者预留“线索”的设置,重申希望观众与作品相遇之后,能够成为这种偶然性时空的见证者。这种类似“夹层”状态的感觉并非艺术家在视觉上玩的小把戏,而是让观看更加可知可感,画面中不确定的状态给观众带来一种不确定感,也带来作品与真实空间的距离感。

  顾亮/ Gu Liang

  V型线索/ V Shape Clue

  2016

  布面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canvas

  153×203cm

  顾亮/ Gu Liang

  线索-11/ A Clue-11

  2016

  布面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6×186cm

  顾亮/ Gu Liang

  错位/ Dislocation

  2015

  布面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canvas

  136×156cm

  在顾亮最近的创作中,创作的技法变得更加多元,画面的边界设置是灵活可变的,是可以被激活互动的,观者的视线可以调度他潜藏在画面中的可见与暗示的空间,因而形成存在与不存之间微妙的辩证关系。在这个被几何异化的空间当中,仿佛存在着一种理性的经过精确算计后的感觉,但事实上却蔓延着一种荒谬的怪诞感。顾亮的作品挑衅着他所描绘的现实时空,也挑衅着观者的视觉,被迫调动自身的经验加入其中,进而使缺乏生命气息的画面具有了某种与艺术家有关的气息与意志,这也可以视之为解读艺术家作品的另一条“线索”。

  线·索:顾亮个展

  Clue: Gu Liang Solo Exhibition

  艺术家| Artist:顾亮 | Gu Liang

  开幕时间| Opening:2016.9.30 16:00

  展览时间 |Exhibition Dates:

  9.30.2016 - 11.3.2016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