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华·美术馆“重构乌托邦” 一场艺术 建筑对本体直觉的回归

2018-03-25 00:00

3月24日下午,一场名为“重构乌托邦”的建筑艺术展在深圳华·美术馆拉开帷幕。20位/组艺术家+建筑师的阵容,以及一百多件绘画、雕塑、装置、模型、图纸、影像和摄影作品,组成了这场规模庞大的作品。

开幕嘉宾合照,左起:设计师蒋华;参展艺术家袁顺;论坛嘉宾沈国建;策展人野城;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设计师韩家英;设计师石汉瑞(Henry Steiner);设计师李永铨;OCAT理事会理事长,华·美术馆馆长栾倩;参展艺术家尹慧珍;论坛嘉宾张宇星
据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作为中国第一家设计美术馆,华·美术馆在2018年步入了第十个年头,因此从上一个展览“吃设计”开始,“设计”就成为今年一个重要的策展脉络。本次展览由理科出身的留法建筑师野城担纲策展人,野城建筑事务所为展览空间也做了特别的设计。而艺术家阵容则为:冰逸、谷文达、刘家琨、刘韡、刘晓都+UPRD、马岩松、邱黯雄、邱志杰、汪建伟、王澍+陆文宇、王昀、吴俊勇、杨泳梁、姚仁喜、野城、尹秀珍、袁顺、张永和、朱锫、朱小地,这其中既有成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有“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建筑师。因此除了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面貌外,展览还展示了具有艺术感、设计感、实用感的建筑设计作品。
“重构乌托邦”策展人野城开幕发言
尹秀珍 《7》 装置 2017
刘韡 《仅仅是个错误 II No.2》 装置 2009-2013
冰逸 《囙:千里江山》 水墨长卷,2011-2015
邱志杰 《想象地理学》 纸上铜版画 2015
汪建伟 《一个结果》 绘画 2017

展览主题“重构乌托邦”是一个看似宏大的叙事,但“走向本体论时代”这一论坛主题,才是展览的最终注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革新,人们对城市这一巨大人造物的诸多想象,也促成了一个个乌托邦城市理想的成型。然而当下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以及商业社会的模块化生产和批量化复制,让我们的城市千城一面,让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大量的物质和信息,却变得更加空洞和乏味。这一切所折射出的正是时代精神的涣散和集体想象力的匮乏。正如策展人野城所言,如今的我们接受的第一信息多是来源于知识或文本,而不是人自身的感觉,因此“回到本体论”是一个强调直觉本身、强调人的本体的概念。

刘家琨 《西村大院》 装置 2018
马岩松 《贵阳山水城市研究》 建筑模型 2011
张永和 《垂直玻璃宅》 建筑模型 2012

展览分为三层,尹秀珍和刘韡巨大的装置作品成为整个展览的起点,也给“乌托邦”、“未来城市”的概念起了一个基调;接着当艺术家们的架上绘画作品随之展开,如同一幕幕海市蜃楼。如果你还认为艺术是超出于现实甚至是不切实际的话,那么二楼各位建筑师的作品则为理想实现了一个个可能。这些建筑师的手稿和模型,如同一座座城市,呼应着“乌托邦”的主题。走上三楼,影像作品则讲述了设计建筑对社会生活的介入作用,展现了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未来图景。在这个充斥着知识论、想象力反而匮乏的时代,本次展览直接对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本体进行了探寻。

朱小地 《“又见敦煌”剧场》 建筑模型 2015-2016
谷文达 《中园》 影像 2009
吴俊勇 《飞舟》 三屏影像 2014
杨泳梁 《络绎不绝》 单屏4K影像 2017
作品细节

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

来源:hi艺术展览资讯 作者:吕晓晨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