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东道汝窑再创汝窑辉煌

摘要: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宋代陶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而汝窑是宋代陶瓷的代表,达到了传统陶瓷美学的极致。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为汝官窑,自北宋以来就是品鉴家竞相珍藏的对象。东道汝窑融合道家哲学、佛家禅意、茶道精神、现代美学于一体,承载历史的荣耀,携带着皇家的血统,巧夺天工,栩栩如生。】

关键词:汝瓷形成  汝瓷发展  汝瓷工艺  汝瓷收藏价值  东道汝窑

一、汝瓷的形成和发展

     汝窑位居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无疑是最受人们关注的宋代瓷窑。汝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烧造民间日用瓷器的民窑,也有人称之为“临汝窑”;二是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官办窑,亦称“汝官窑、“汝窑”。汝官窑遗址1986年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发现。古人习惯以州为窑命名,据史料记载,北宋时宝丰县隶属汝州管辖,汝窑因此而得名。

     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北宋汝瓷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汝瓷的创烧阶段,即北宋早期,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宋真宗乾兴年间(1022年);其产品造型简单,不太重视装饰,但釉色莹润,有的碗、盘型以简单的几道凸线将器型划分成等份。

       第二期:汝瓷的发展阶段,即北宋中期,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到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汝瓷造型多样,更富于装饰,多见刻花纹样,碗心印团菊,产品的釉色莹润,器表釉面开片密布,制作更加精良。

        第三期:汝瓷的繁盛阶段,即北宋晚期,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统治者认为定瓷不堪用,遂改用汝州青瓷,在清凉寺汝窑专烧御用汝瓷。北宋官窑对瓷器的产地、大小、纹饰、用途、造型和数量都有严格的要求,官窑占据着当时陶瓷生产的最高和最新技术,并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北宋晚期应是汝窑的鼎盛时期。

二、汝瓷的工艺特色

      我国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在釉料的配置上,唯有汝瓷以玛瑙入釉。由于玛瑙的加入,釉子的粘性增强,使其在高温下受地心强力下注到底部的釉汁,然后往上渗透一些。这是玛瑙入釉的奇特现象。这种现象全面解释了汝瓷为什么总是被做得特别规整,又总要把釉层控制在一定厚度范围之内。

       玛瑙入釉最主要使釉面光泽精光内蕴(系釉内大气泡折光反射之故)和釉呈玄静谧的青色。因玛瑙的加入,汝釉的玻化程度有所下降。玛瑙为釉,釉面效果,有的很好,有的利弊各半,有些则瑕疵不少。这些,证明汝釉的制作难度相当大,必致汝窑产品出奇地少。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胜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汝窑瓷器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工艺就是釉面开冰裂纹。御用汝瓷的釉层开片纹有冰裂纹、网格纹、鱼鳞纹等。汝瓷釉面的开片纹本是在烧制过程中胎釉的膨胀系数不一样而使釉面开裂成为纹片,但由于北宋文人墨客和皇宫贵族的喜爱,遂使开片成为汝瓷一种独特的装饰景观。

三、汝瓷的收藏价值

      汝瓷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原因有二:

       一是,科技含量高。汝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把传统的青釉瓷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峰,对以后青釉瓷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釉色、造型和装饰方式上,更重要的是汝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瓷器传统的审美习惯。人们不再一味追求瓷器的外表,而是更加追求器物内在的韵味和意境。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美若天成,质如碧玉,色似青天,美不胜收,被人们视若至宝。

       二是,存世量少。汝窑瓷器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地位,而且存世稀少,被历代皇宫贵族所收藏,而且因烧造技术几乎失传,据统计,目前已知汝窑传世器的数量为74件,所以收藏价值非常高。2001年4月29日《中国文物报》刊登一则消息说1992年在美国纽约拍卖一只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碟,以1.4亿元高价成交,创世界古瓷拍卖之最;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一件宋汝窑“葵口洗”,以2亿687万元港币成交,创下宋瓷拍卖新纪录。

四、东道汝窑传神再现汝窑风韵

       贵为皇宫贵族珍玩的北宋汝瓷,经过恒福孜孜不倦的努力,研发出东道汝窑,终于成功让“汝瓷”这一“神器”成为普通茶人能够拥有的赏器,而且将它做成百姓“开门七件”之一的茶具用器,让更多的陶瓷爱好者及茶人能感受到宋文化的魅力。

 

     当2008年东道汝窑刚面世,立即受到市场追捧,吸引了大量茶家、玩家、藏家,持续多年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自2002年开始,恒福便决定将汝窑文化延续下去,既要从审美的外观上沿袭北宋汝窑高雅的气韵,又要在微观上再现迷人的开片纹路,从完成设计到制模、炼泥、打浆、整修、烧成、彩釉等几十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才得以成功。

       东道汝窑的开片堪称一绝。其工艺分为人为的开片和自然的开片。人为的开片,多属浆胎瓷器。所谓“浆胎”,是在制坯时,撷取浸泡过的精细瓷粉,澄清后融成泥浆,制成坯胎。人为的开片,是在浆胎制作过程中就配置好了药料。入窑烧时,必使之开片,开大片或者开小片,都可以按照不同的配料来实现。这样烧出来的瓷器,开片形似龟裂,开坼都在坯胎里面。自然的开片,则是瓷器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内裂,或呈鱼子纹,或呈牛毛纹。无论何种纹形,开坼都与坯胎无关,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面上。所以凡是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总似坼未坼,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为人工开片者,则在瓷器上豁然显露。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所提出的制作精美器物必须的四个条件,即天时、地气、材料、工艺。东道汝窑正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四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将素雅的釉色、秀美的造型、精致的做工,成功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含蓄清淡的艺术风格,传神地再现汝窑风韵,再次续写汝窑的辉煌。

结语

     汝窑天下第一瓷的称号,来源其造型、色泽、开片与质感的开创性,在于其达到了时代巅峰之后,至今仍无可超越的地位。东道汝窑在承载千年汝窑文脉的基础上,在汝窑文化与茶文化的设计、制作、普及方面,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我们将继往开来,将汝窑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感受其魅力。

 作者:徐结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