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梁缨 左手传统,右手当代 | 艺术客 · 现场


按照现下的阅读习惯,艺术家总要被归类的,比如画中国画的、画油画的、做雕塑的、做观念的,甚至连毕业的院校、师承、是否留学都会作为标签之一。在这一点上,梁缨的标签可能比任何人都要精彩。作为中国画艺术大师黄胄先生最宠爱的小女儿,1983年进入德国汉堡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15年后回到中国,2004年开始参与主持炎黄艺术馆工作。她的工作室就在炎黄艺术馆内,一边推进父亲未竟的公益事业,一边继续自己的创作。


艺术家梁缨

工作室内景



第一幕

怪诞剧场



在被反复书写无数次的梁缨履历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黄胄女儿这一标签。策展人尤永看过梁缨23岁所绘的《荷塘蛙戏图》,引首李可染题,拖尾黄胄跋,另有启功题诗和刘海粟题。在这张比较“黄胄”的画中,能够集结多位“老大师”题字,不自主地会和这一标签联系到一起。然而,梁缨却未沿着这一标签走下去,这也是黄胄的愿望——怎么画都可以,不像黄胄就行。

滑动查看更多

《荷塘蛙戏图》

走进工作室之时,几乎占据大半空间的画案上,一本打开的任伯年画册压着被“梁缨化”的紫藤。墙上贴满了将形象放大十倍甚至百倍的水墨画,梁缨说,还没画完,不好意思拿出来给人看。工作室内东西很多,却也井井有条,夹层作为会客区域,茶台上放了很多零食,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访客减少,这些零食估计早已进入朋友们的腹中。疫情期间,梁缨保持了非常规律的作息,除了中午陪母亲吃饭,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工作室,疫情最严重时偌大的炎黄艺术馆只有她和门口的保安两个人,这段时间也成为梁缨口中的“高产期”。

2020年梁缨在苏州博物馆个展“金毛狮,一张皮” 好事多磨,直到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才正式开展,同样受疫情影响,直到6月13日才举办开幕式。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谢晓冬将焦点放在了2019年的作品之中,少有几幅2014年作品像是对上一个阶段的溯源,而为数不多的2020年的新作,像是对未来的预示。

展览现场



展览同名作品《金毛狮,一张皮》,源自偶然电视上看到的木偶戏《舞狮》,当脱下狮皮那一刻,两个木偶娃娃的头便从底下露了出来。这一幕,被梁缨多次定格在宣纸之上。2019年创作的《金毛狮,一张皮》色彩极具张力,表情丰富,放大的狮子和两个人偶居于画面中央,红色的悬丝从天而降,控制着画面的走向。

《金毛狮,一张皮》 纸本设色 122×141cm 2019

同一时期,梁缨就这一题材,进行了很多不同的尝试。2018年的《戏金毛》用了同样的狮子和人偶,只是偏居一隅且没有悬丝,巨大的山石从画面右上方像一只巨手压迫而至;2019年创作的另一幅同类题材作品《孤独舞台》长达3.63米,偌大的画面由一片蓝色构成的山水铺陈,狮子和人偶缩于画面中央。在这些对于点线面结构锲而不舍的尝试中,正是一位艺术家对于石涛“我自用我法”的当代实践。

《戏金毛》 纸本设色 150×107cm 2018

梁缨的“我法”在此次展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次展览作品的尺幅普遍很大,粗犷的笔触将油画的用笔、用色移植到水墨画中,以至于初入展厅的人误以为是油画作品。放大了的人物、动物、树石、山水,这种错置正是梁缨作品中有趣的地方,通过临摹、放大、拼贴等手法,营造了一个富含童趣的怪诞剧场——亲近却疏离,切实却奇幻,传统却当代。

《孤独舞台》 纸本设色 142×362cm 2019




第二幕

引西润中



如果说早期的“梁缨日记”系列受限于画面尺幅的限制,那么在近些年的大作品中这种脉络更为清晰:她在《小粉红》(2016)中把黄胄的鸡画成桃红色,在《遇熊》(2015)中让红衣女子和熊手拉手惺惺相惜,在《碧树红山赤豹》(2016)中将山石和人物处理成妖艳的红色……这种特有的荒诞正是梁缨语言系统中的一部分,可入、可观、可品。

“我喜欢有一种戏剧性在里头,每张画我都希望有一个点有看头,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方法。”梁缨说。

《碧树红山赤豹》 纸本设色 97×179cm 2016

近代以将,中国艺术家始终没有停止改良中国画的步伐,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可参考的变革力量这一题,至今仍在寻找答案。谢晓冬认为,梁缨作品中的“叙事性”和“绘画性”不只来自于中国,八九十年代留学德国,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和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经历,让梁缨的作品既有鲜明的地方性,又有世界性。30岁之前完成了从中国学古到西方留学的完整的教育经历,因此,在梁缨身上本就不存在李可染先生所提到的“打进去,打出来”的问题,关键在于何时打通七经八脉。

如何将梁缨的画归类,则成为一个难题。带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家学德国求学、生活,她完成了再现到表现的转换,脱离了笔墨限制,既非“颠覆传统”,也非“自立山头”,在引西润中这条路上,她逐渐形成了有自己语言体系的艺术家梁缨。

1985年,第一次举办画展,梁缨的画便全卖光了,这对于她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从仅存的几张印刷的图片中,可以看到彼时梁缨的绘画受西方影响之深。尽管与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性艺术家西格玛·波尔克在同一所学校,但真正影响她的则是布雷默和维尔纳·比特内尔两位教授,他们为梁缨定下了没有规矩的“规矩”——自由地涂抹,而这与中国画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至今,梁缨还保留着这种习惯,将一些线条和颜色涂抹在宣纸上,什么时候有想法了,就拿出来画成一件作品。本次展览中《你把我灌醉》这件作品背景中的黄色和蓝色,便是由这种方法所得。

《你把我灌醉》 纸本设色 69×138cm 2019

如果读到此,便将梁缨的创作归为无自主性那一类,不免有些操之过急。梁缨的画并非“无源之水”,无论是最初的“梁缨日记”系列,还是“高跷”“鬼怪”系列,乃至近些年的新作,经常能看到前人的“影子”。梁缨最初的创作,多取材父亲画中的动物,她将黄胄笔下的鸡、鹅放大,既满足了她对于绘画语言的好奇心,也让画面形成一种颇为怪诞的构图关系。当这种试验与水墨碰撞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后,梁缨将临摹的范围逐渐扩大,石鲁、徐悲鸿、齐白石、任伯年、吴昌硕这些近现代名家画中的素材都在梁缨笔下放大或缩小,渐渐地,包括古美术在内的素材或大或小地进入到她的画中。尺寸变了,但笔意还在,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可以成为给美术史学生的一道考题。

《鹅与鹤》 纸本设色 79×144cm 2016




第三幕

重新“组装”



进入新世纪,回到中国的梁缨出现了两个转折,一是她可以画大画了,二是开启了第二次万里写生——第一次是与父亲同行。重游少时走过的新疆、西藏、甘肃和江浙等地,则有了不同的心境。2018年《金蟾入太虚》《龙蛇惊天地》《谁来伴水仙》等大尺幅作品,可以清晰看到梁缨取材于古美术,却又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考和幽默。仔细观察画面细节,无论是踩高跷,还是悬丝,亦或是躲在山石后的一双眼睛,都带着女人面对世界是独有的不安与敏感。

《谁来伴水仙》 纸本设色 178×96cm 2018

《谁来伴水仙》(2018)是一件立幅作品,上下贯通截断画面的山石和水仙却是横幅处理,这种错置的手法让画面形成两层空间:右上是古代壁画中的鬼怪,三只眼,张着獠牙,被梁缨画成浅粉色的身体,多了几分狼外婆的幽默;左下的绿衣小娃娃则丝毫没有注意到上方的鬼怪,一脸无辜地望向画面之外。即便是如此丰富的画面,也并未见到细处用笔,这正是梁缨所说的“颜色比较横,短大黑”,这也是看她的作品“很过瘾”的原因之一。这种用笔似乎已经成为梁缨的一个特色,她将“尽精微”放在对世界的观察与画面建构之上,画面丰富且多元,最终用粗犷的笔触将这些思考凝聚于宣纸之上。

工作室内景

2010年之后,中国艺术界引发了一波回望传统的浪潮,身处其中的梁缨不自觉地被激发了根植于血液中的传统基因。传统就像血缘的召唤,在人生的某一刻会突然悟到。至今,梁缨已经不记得何时开始特别痴迷于中国古画中的树,只记得最痴迷时连开车都忍不住看路边的树。

2015年的“南北东西得自由”个展中,首次集中呈现梁缨对于树木的绘画实践;2018年创作的《青绿山,洞中仙》开启了她对中国山水画的探索,并持续至今;2019年的《你把我灌醉》则是把中国传统的山石画法和当代自由女性形象融合在一起。

《青绿山,洞中仙》 纸本设色 175×95cm 2018

关注点的转变,为梁缨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走过“梁缨日记”中的流金岁月,在从容不迫的日子中,梁缨的视角开始转向广阔天地,传统的血液与变革的力量在持续的绘画实践中被融合了。

此次苏州博物馆现代厅的最深处,挂着一幅高2.82米,长4.75米的作品《纵然生得好皮囊,腹中原来草莽》,这是梁缨迄今为止最大的作品。画中人物取材于陈洪绶的《水浒叶子》,这是陈洪绶28岁时,为生活困顿的朋友创作的40幅水浒人物画,后来收藏家将其刻板印刷。偶然看到这本册子,竟然激起了梁缨极大的兴趣,她将人物画成真人大小,将此前画中的部分场景裁出来贴在宣纸上,因此,人物中穿插了很多景观:踩在脚下的高山、铺在人物之间的熊毯、悬在空中的竹林,甚至还有一个“外星人”在看着这个梁缨构建的世界。

在梁缨工作室墙上贴了很多未完成的《水浒叶子》,她喜欢《水浒传》这部小说的干净利落,以及小说中明代市民生活非常接地气的烟火气,她说这个题材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是梁缨新的创作兴趣点,她永远对于感性、鲜活的人间烟火充满兴致,但是无论绘古画今,她都会用“梁缨自己的方法”重新创造,画成一幅“当代作品”,这也许是任何时代的艺术家最为迷人称奇之处。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纸本设色 282×475cm 2019

撰文/顾博
图片/梁缨、云杪文化、艺·凯旋画廊


- end -


扫码购买《Scope艺术客》第30期!



拍卖行网上创新高、王庆松北京开展、彭薇续写“女性空间”、巴斯奎特《无题》亚洲首展。。。| 艺术客 · 一周
乘风破浪,营建拥抱艺术的多种可能性 | 艺术客 · 现场
段建伟    崇高的日常,流变的乡土 | 艺术客 · 现场

《艺术客》杂志“云”传播矩阵

主编 郭静

执行主编 顾博

编辑 张酉浠/徐伟/李珺

设计总监 曲嫣

广告总监 刘怡

顾问:范迪安/尹吉男/徐冰/张子康/吴洪亮/赵力/邵亦扬/王春辰/黄笃/徐累/方振宁/李振华/朱朱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22号

合生汇写字楼四层凯撒旅游

邮编:100024

官方微信:scopeart

邮箱:scopearts@126.com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1-7740

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08/G

作者:scope艺术客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