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树,行书、朱文印
中国人是恋家的,不止升斗小民,即便是九五之尊也难免会辗转反侧,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每家每户总会在庭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树木,这种习惯至少从周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文人雅士更喜欢种植松、竹、梅、菊,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劳动人民种植的就多是些喂养春蚕的桑树与打造家具修建房屋的梓树,用来纺织衣衫、换取米粮,或者种一些桃李枣杏,引来许多翻墙偷果的顽皮孩子。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树木的成材往往需要数十年,每一个村庄里都会有一株棵爷爷的爷爷都记不清楚有多少岁的老树,成为人们午后纳凉,傍晚闲坐的去处。那些房前屋后村头溪边的树木,见证了一代一代人,从掏鸟蛋的孩童变成鬓发如霜的老人。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我们以树为师为友,寄托思念与情怀,感其风骨慕其余荫。或成栋梁之材,或可荫庇后来,总想着有一些奉献与建树,方不负这草木一秋人生百年。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人的名,树的影,风吹杨花远扬名
《临江仙·手种门前乌桕树》
宋·辛弃疾
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
田园只是旧耕桑。
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
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
绿窗剗地调红妆。
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
欢迎关注: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