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抑扬的史诗——谢振瓯的历史人物画

  出于对大唐盛世的向慕,谢振瓯举家从浙江迁居西安,想由曾是长安一片土上,一亲其昔日的辉煌,一住便是七年。

  在历史画少有人问津的时候,谢振瓯发大宏愿,要创作一组以唐代社会为题材的巨幅组画,主要是受到了时代的感召。唐人的襟胸气度、文化氛围及多方面的成就,令全世界为之激动,对于后世奋发图强者是一面镜子。那段历史,有辉煌灿烂,也有艰难沉重。

  1979年,谢振瓯35岁时,开始创作《丝绸之路》。三年之后,画出《长安西市图》。1984年完成《大唐伎乐图》,在第六届全国美展当之无愧地获得金牌奖。之后,又创作了《唐玄奘荣归长安图》、《空海入唐漂着图》及《唐鉴真和尚东渡图》三联障屏。计划创作的还有与造纸术西传史实有关的《怛罗斯战役》等,合十幅。他不无感慨地说:“若十稿如愿,我将是六十开外的人了。”也就是说,画家是将一生中最佳年华奉献给这一煌煌巨制了。在当今画坛,有此抱负,有此毅力,又有此功力者实不多见。

  谢振瓯早年生活艰困,辍学后当过店铺学徒,工余习画读史,得到过徐启雄、方介堪、徐堇候等画家的指点。他没有机会进美术院校深造,他是在创作实践中发现自己,创造自己。

  唐代社会生活有极其丰富的文学艺术创作素材,例如宫围惊变、华清赐浴、渔阳声鼓、蜀道闻铃……都是极富于情节性、富于色彩的。而谢振瓯则特别关注于那些富于人文内涵的题材。为了充分把握事件发生时的历史氛围和真实的地理环境,他广泛涉猎经史,并深入古丝绸之路亲作考察,直抵海拔近四千米、风雪无常的

  古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终端,由此而产生了《丝路风情》系列三十余件作品。这些作品像是那些大画的局部特写和补充,常显示出画家对生活更深入地理解。

  在《大唐伎乐图》等作品中,谢振瓯表现出处理多人物构图的非凡才能。画面情节内容纷繁而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很富于节奏感,令人感到有如欣赏大合奏时从容不迫的音乐指挥风度。

  我很赞同陕西国画院评论家,也是谢振瓯的老朋友程征所作的两点分析:一是谢振瓯很重视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细节和道具,而在画面的具体安排上,他是将这些细节和道具非常自然地融入到画中去,泯然无斧凿痕,而不像时下某些文艺作品在运用有关文物资料时,那样跳,令人觉得是在炫耀知识;再一点就是在他的画里,色彩的运用、组合很好,做到了华丽与单纯的统一。

  历史人物画在中国古代画史上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绘画的价值正是以此而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的。文人画兴起以后,历史人物画逐渐衰落,明清以来,主要由宫廷画家制作,以尽其宣威、教化的作用。在当代连环画作品中,历史题材作品比之独幅的中国画成绩更大些。而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人物画数量并不多,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更少。因之,谢振瓯的这些作品在当代美术史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原载1995年2月3日 香港文汇报) 

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委,李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