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九九变法——王兰若”作品展

  2014年10月31日,“九九变法——王兰若”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这是北京画院美术馆在金秋时节推出的最值得深思和回味的展览,王兰若先生出生于1911年,如今已高寿104岁,依然可以执笔蘸墨进行创作。先生跨越晚清、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直至新世纪,是一位饱经沧桑却初心不改的中国画家。

  本次展览以王兰若先生99岁时因祸得福、天作之合的绘画风格转变契机为核心,通过近百件作品与文献展现王兰若先生的师承、交游、写生、变法等方面,立体地呈现其丰富的艺术历程,揭示出王兰若先生英才早熟,并且山水、花鸟、人物兼善的绘画全貌。

  展览在对王兰若先生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分为“负笈传薪”、“自写生气”、“九九变法”三个版块。“负笈传薪”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负笈”指王兰若先生由岭东、上海求学所得到的艺术滋养;“传薪”不仅隐喻王兰若先生是中国艺术传统的继承者同时他又将习自前人的精髓和自己所悟传与后辈,可谓桃李天下。王兰若先生自幼生活在诗书继世的中医之家,绘画随本邑画家发蒙,又于 1933年负笈海上。在上海学习期间,受教于黄宾虹、刘海粟、谢公展、诸闻韵、诸乐三、潘天寿、王个簃等诸多名家。1935年,从上海美专毕业的王兰若回到故乡执教,美术教育从此成了他生涯中艺术创作之外最重要的事业。这个单元主要展出王兰若先生求学时期和摹古的作品。

 

  “自写生气”这一版块既关注王兰若先生一生以自然为师,将写生化为其作品生成的重要源泉,贯穿始终,同时也寓示他无论遇到何种艰险,依然具有那份旺盛的生命力。展出的展品除了王兰若先生的写生画作,还有精彩的速写稿本,这些不同时期、内容丰富的稿本承载着太多的风霜和王兰若先生执着的艺术追求。

  “九九变法”的“九九”实指王兰若先生九十九岁时开始的画风新变,同时“九九”在中国人的意念里是至大的数字,也是吉祥的数字。“九九变法”寓意着一位艺术家走到生命与艺术至高处的一次凤凰涅槃。

  中国画是一种有难度的艺术,掌握技巧难,臻于“得乎道而进乎技”之境更难。持久的功夫,高尚的人品,优美的情操,综合的学养,都不能少。但即使这样, 也未必能成大器。这就涉及另一层意思:中国画艺术只有功夫还不够,还需要天人湊泊的机宜。佛家说正果可以“苦修”得,可以“顿悟”得。中国画是一种需要内在超越的艺术。也许可以说,王兰若先生艺术的自我超越,既是内修所得,也由顿悟而来,如宋人郭虚说的“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的自然天成。

作者:刘倩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