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代派设计的极简之境

2017-01-18 10:01

  包豪斯主义作为现代设计的先驱,为现代设计风格的诞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豪斯主义强调功能, 主张去除不必要的繁复装饰。

  直到现在,我们在很多家居产品里,依然能够看到包豪斯主义遗留的身影。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包豪斯学校的第三任校长,他一贯坚持 “少即是多”的极简设计理念。每当提起密斯,人们往往都会想起他设计的建筑。然而,作为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充满创新意识和活力的家居设计也使他成为第一代家具设计大师之一。

  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充满创新意识与活力

  从巴塞罗那椅说起

  著名的“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是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之作,为多家博物馆收藏。它由成弧形交叉状的不锈钢构架来支撑真皮皮垫,形态优美而且功能化。两块长方形皮垫组成坐面(坐垫)及靠背。椅子当时是全手工磨制,外形美观,功能实用。

  巴塞罗那椅

  在今天看来,“巴塞罗那椅”的样式或许不足以令人惊异,但若是回溯到20世纪20年代,它的出现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其地位类似于现在的概念产品。若要追溯这件家具的设计缘由,就得提到密斯·凡·德·罗的另外一个伟大的设计:1929年世博会德国馆。当年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是密斯的代表作,也是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一建筑作品第一次确定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同时,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在这样的精美设计中需要摆进同样独特的家具,但是,由于建筑的设计意念独特,在当时并没有合适的家具与其搭衬,所以他不得不专门设计了“巴塞罗那椅”来迎接国王和王后。所以,这件体量超大的椅子也明确显示出使用者高贵而庄重的身份。

  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是密斯·凡·德·罗的代表作,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空间形式

  不过,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设计,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材料运用对之后现代设计的影响却是相当惊人的。

  在结构设计上,它的靠背与座位交叉呈相反的曲线,这种平滑的曲线使靠背稍向后仰,让人坐下来很容易产生一种舒适放松之感。整个座椅的弯曲结构包含了17个束带捆绑连接椅面和椅背软垫,软垫本身由40块手工切割的皮子缝制而成的。同时,脚垫的设计增加了它的实用效果,这考虑到了现实使用中人体工学中的受力问题。视觉清新感和完美的实用效果使这把椅子成为当年巴塞罗那德国馆的代表设计,成为当时家具设计的典范。

  这件作品设计样式简单而舒适,但有着不简单的设计理念,没有多余的装饰,体现出一种符合工业社会的干练,这正是现代设计中的核心设计理念。密斯的设计之所以能够超越前人,并成为现代座椅设计中的常青树,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超前的设计理念。在他的设计中,一把椅子的意义不仅是生活用品,而且是设计者精简的设计思想的体现。 “Less is more”,这是密斯·凡·德·罗的经典名言,充满哲学意味。密斯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境界,尽管不少作品的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它们的高贵和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艺术的形式。

  意大利制造商 Cappellini 设计的座椅外形借鉴了密斯·凡·德·罗的布尔诺椅的特点,呈现S型

  “极简”的延续

  设计无国界,尤其是一种成功的设计理念,它可以渗透到不同的文化土壤之中。近百年来,世界变化之快令人惊叹,但简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艺术家们也从未放弃对简约设计的探索。

  1933年夏天,魏玛的包豪斯学校被迫关闭,多个重要成员移民海外,其中包括密斯·凡·德·罗在内的很多设计师跨越大西洋,来到了充满机遇的新大陆—— 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以及之前, 美国人往往认为欧洲的经典和传统样式是美的,经典的现代主义美学的美在许多人眼中是与美本身相冲突的,但随着时代更迭和时事变换,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美的定义,开始觉得那些新奇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设计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们完全突破了传统的审美理念,带给人一种充满自由和动感的视觉体验。以芝加哥学派为例,他们作为当时美国设计界的先锋,倡导形式服从功能,鼓励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形式服从功能”“装饰即罪恶”等理念一并成为现代主义信仰的基础。

  英国设计师Michael Young 与他的新作品 Less than Five 椅子,椅子采用碳纤维制作,整体重量不超过5磅

  1927年,亨利·鲁塞尔·希区柯克第一次以现代建筑为主题在哈佛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文章,自此,“现代”主题开始出现。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包豪斯学校设计师们的迁入,现代主义迅速和市场相结合,这种变革体现在工业产品的各个方面。在设计风格上,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的特点,“形式服从功能”的简约设计开始流行起来。

  美国的工业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这也决定了它简约设计的风格和发展方向。20世纪20年代晚期,经济的大萧条来袭,失业率的升高大大降低了人们的购买力和消费的热情。设计师不得不转而在产品的外形设计上大做文章而吸引消费者,简约设计成了必行之策。于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就催生了著名的流线型风潮,而雷蒙德·罗维的流线型设计风格是当时简约设计的一种体现。他坚持从实用主义出发的“简化”原则,从对设计概念的认识到对具体项目的处理,从贝壳标志的设计到可口可乐瓶的改造,从贝克汽车到火车头的设计,都在诠释这个概念。而这种设计同样体现了设计师对速度与效率的探索。

  “简式木板椅”在结构上与“巴塞罗那椅”异曲同工,是简约的十字交叉架构

  欧洲作为简约设计的摇篮,当地的艺术家从未放弃对简约设计的探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百废俱兴,乌尔姆设计学校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包豪斯的继承,它坚持了“设计不是一种表现而是一种服务”的办学理念。直到今天,每当人们提起德国设计,都会让人产生一种高度理性化、高度功能化、高度优质化的印象。

  20世纪30年代末期,芬兰的著名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出了一款木质的“S”形椅:406号椅。这款座椅的外形与密斯·凡·德·罗的MR. 椅非常相近,但它的材质选取了桦木,这件作品将悬臂椅独特的“S”形曲线与纤薄的桦木构架相结合。用木材进行家居设计,这对当时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芬兰著名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木质“S”形椅:406 号椅,外形与密斯·凡·德·罗的MR. 椅非常相近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孙语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