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刘万鸣:创作灵感源自母亲的剪纸和童年的玩耍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名师大家:拜访刘万鸣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被誉为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从恭王府到惠新北里,几十年来文化艺术名家辈出,有很多在世界舞台享有盛誉。

  你了解这些艺术大师吗?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艺术学者和创作大家,发现和凝聚劳动人民的发明和智慧,传承和延续着中国艺术教育的血脉。

  刘万鸣:创作灵感源自母亲的剪纸和童年的玩耍

  刘万鸣出身于河北静海的一个村落,高中毕业顺利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成为当时全校仅有的来自农村的两名学生之一。大学毕业后,进入天津社会科学研究院,与众多学术前辈一起,深耕理论研究,在创作上也累出佳绩,连年荣获国家级美术大奖。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4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他的母亲对民间剪纸、蜡笔画、铅笔画、钢笔画都自学自通,剪纸根本不用草稿构思

  儿时的刘万鸣所处的生活环境是一个美的天地。他的母亲对民间剪纸、蜡笔画、铅笔画、钢笔画都自学自通。“母亲剪的喜鹊和牡丹等花卉鸟兽的剪纸窗花极漂亮,我常常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母亲剪纸。”母亲不假思索的剪纸创作,常常让他看得目瞪口呆。“她今年已经86岁,依然还能作画,这种纯粹的民间味道是难得可贵的。”

  有一次电视台到家里采访。母亲拿出两把剪刀、一沓红纸,用铅笔在纸上直接描出龙凤、牡丹、菊花、十二属相等各种图案,然后先用大一点的剪刀剪出大致轮廓,再用小剪刀细细雕琢。“她剪纸根本不用草稿构思,手里的动作不加思索,剪完打开一看,虚实关系、构图都很好。”

  母亲的剪纸启蒙了儿子对美的认知。初中后,他对画画越来越着迷,学习成绩却慢慢掉了下来,父亲很生气,拿着菜刀追着他满处跑。幸而刘万鸣有个远亲在静海县文化馆工作,他听闻了外甥的情况,专门来到家里,告诉刘万鸣的父母,绘画并不是游手好闲的消遣方式,也是可以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读书的。从此父亲就很少干涉他画画的事情了。而他在绘画上所用的精力也越来越多,还经常到静海县文化馆学画。到静海县城,有一百余里的距离。刘万鸣要早早起床去火车站赶火车,但一走进静海县文化馆,路途上的辛苦就全忘了。

  静海地区是春秋战国时的古城,曾在地下挖出大量战国陶器和青铜器,这些文物被运到文化馆,待天津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们来鉴定。在文化馆学画的刘万鸣被馆长通知晚上可以留宿馆中,一是可以多些时间练习画画,二是可以看守这些出土文物。从此他每天晚上都有大量时间在文化馆看书、画画。也就是在这种契机下刘万鸣慢慢接触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知识。

  大学四年没住过宿舍,每天住在老师的办公室,临摹传世名作

  刘万鸣上大学时,美院的专业分类尚不细致,所以他的大学生涯,也就有机会涉猎国画、油画、雕塑等等各个美术分枝,为自己在创作时融会贯通,对其他专业知识的触类旁通积累些许经验。

  在广博的专业研习中,他最喜工国画。“我大学四年没住过宿舍,住的是我老师的办公室。老师是花鸟画家,满屋子都是国画。”放学后老师回家了,他就在老师的画案上继续专业创作。《八十七神仙卷》、《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永乐宫壁画……他认真临摹着先贤的这些传世名作,体悟着中国画的“点”、“线”、“面”……老师也偶尔来给他悉心指导。“那时我们晚上有晚自习,老师指导,但没有加班费,一切都是义务的,严格程度和每节专业课一样。”

  大学毕业后,他先是从教,又入天津社会科学研究院。“这里被称为‘清水衙门’,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但学术研究正宗权威。”如今回想,在当时经商热潮正席卷整个社会,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不追求名利,只追求真知,实是令人刮目相看。

  1995年,刘万鸣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继续进修研究生课业;随后他接受母校天津美术学院的邀请,回校任教,同时开启全面的个人创作,十几年间,斩获了十五六个国家级美术大奖,在画坛名望日隆。

  笔下生动的动物全部源自少年时的童趣,源自小时候对动物、昆虫零距离的观察

  就创作题材而言,刘万鸣的表现非常丰富:山水、花鸟、人物……他不局限于某几类素材,什么都能画,什么都能画好,什么都能画出自己的风骨格调。

  刘万鸣笔下生动的动物包括在农村中最常见的猪、牛、羊、野鸭、灰雀……这些全部源自他少年时的童趣。“跟现在网络时代的孩子们不一样,我们当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田野里。很多小兽、昆虫、禽鸟都是我们观察和逗趣的对象。现在播出的自然观察类节目,用长焦镜头拍摄各种动物和昆虫,让孩子们看得很惊奇,但在我小时候,这些都是自己抓在手里的,我对动物、昆虫,都是零距离的观察。”

  灵动的动物会吸引他,静默的植物也会吸引他。“我最喜欢树,从小对树就有一种很深的感情。即使现在,无论去哪儿,无论国内国外,我都会去寻访它们,大树能让我激动,给我与其他风物不一样的感受。”

  在刘万鸣广泛的创作题材中,猿是极受欢迎的一种动物。“虽然我画的最好的是花鸟,但猿之所以这么受青睐,可能跟中国传统文化中把它当做神兽有关。其实我画的每个猿,都是我自己。我在什么创作状态,什么心态下画出的猿,那只猿就是那一刻我的心理表达。”

  作品赏析

《五代封侯》 85×40cm 2015

《太湖小景》 50×40cm 2014

《红叶微风》 190×49cm 2015

《生财大吉》 70×21cm 2014

《瑞兆大吉》 70×21cm 2014

《碧空无际》 361×192.5cm 2014

《安月图》 361×192.5cm 2011

《护犊图》 33×48cm 2016

《鸡冠花》 30×40cm 2016

《秋收图》 34×40cm 2016

《清露荷韵》 45×68cm 2013

《秋趣图2》 32×34cm 2016

《秋趣图》 33×34cm 2016

作者:王颖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