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西班牙画家 雕塑家 陶艺家 版画家与毕加索、达利齐名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米罗是作品非常多产的画家,画风始终如一而又多样变化。
在1920年代中期,米罗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难的一些方面,从《哈里昆的狂欢》的复杂性,到《犬吠月》和《抛石向鸟的人》这类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单纯性。1928年他访问了荷兰,受到荷兰少有的几个大师的影响。他制作了一系列的绘画,题名为荷兰的室内,那是从真实到幻想变形的实例。
早期作品受塞尚作品、梵高作品和毕加索作品及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作品或带有极为精雅的色彩和线条的运动,或具有立体主义的作风。
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画中往往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时偶得形状。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看起来,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
尽管米罗的作品看似简单天真,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据鉴定专家们研究,米罗的作品是世界上最难造假的作品之一。
今天看米罗的画,是否会觉得这样的绘画所表达的情绪和想法,曾经在我们的生命里有过。它们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正如米罗自己所述: 当我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第二阶段则是小心盘算。于是,绘画会变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呼吸、喝水那样自然。
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尽管米罗的画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它们绝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它们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
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他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其超现实主义作品主题来源于记忆和梦境,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带有怪诞和幽默的特征,包括扭曲的形体和古怪的几何结构。
他企图要毁灭理性和逻辑,把无意识和非逻辑心灵的冲力从中解放出来,且探测不可见领域和视觉世界的奥秘。米罗后来把形体和结构抽象为点、线和爆发的色彩。米罗的作品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
米罗对画面整体布局的精心构思,以及对细节描绘的精巧安排,明显受到卢梭绘画的影响。农场中的景色,也体现了米罗对家乡生活的眷念。米罗的早期作品往往都跟乡土有关,他的《蒙特洛伊的乡下风景》和《蒙特洛伊的教堂与村庄》等,充满了同样深厚的情愫。
米罗14岁进巴塞罗那美术学校。22岁的年轻人不满官方学院教学,决定走自己的路。25岁在家乡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迁居巴黎,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艺术生涯。在巴黎,他不仅跟包括毕加索在内的艺术家和诗人们往来密切,而且还与以记者身份旅居巴黎的作家海明威相处甚欢。
作者:绘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