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进入公共空间的多层路径

2019-10-23 20:37

引言:

公共艺术不像是某一种艺术风格,更多的是要跟普通大众面对面。

艺术该如何面对公众?

在美术馆里的艺术作品是不让碰触的,那么公共艺术是否能面对公众的触摸?

oT1yWzGisUzcMhJZmpmWglGNKfaU8jATBDx8oMy6.jpg

本次对话特邀嘉宾(图从左到右):林茵(西单大悦城推广部总监)、张哲溢(艺术家)、孙国胜(芭莎艺术主编)

论 坛 精 选

Part 1:艺术的公共性

艺术如何进入公共空间

孙国胜:欢迎大家来到青年艺术100的现场。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艺术家张哲溢和西单大悦城推广部总监林茵女士与我们共同聊一聊“艺术进入公共空间”这个话题。先请哲溢聊聊近期的创作,让大家了解一下公共艺术。

张哲溢:我是学画画出身的,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发现有材料的限制,只要你有好奇心,就会考虑到公共艺术的方向。像米开朗琪罗的绘画、雕塑等都在一个公共的场域里,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都是为公众服务的。在历史的长河里,艺术的公共性是普遍的,直到架上绘画的出现,它呈现在一个室内的空间里。后来开始有艺术沙龙,并且形成了阶层,无论是贵族阶层还是精英阶层,他们的优势和特征经过社会进步和变革,成为了普通大众的特征,比如说礼节等。以前艺术的公共性集中于美术馆、博物馆,而现在我们所讨论的是机场、地铁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随着声光电等多媒体的出现,公共艺术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化,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II1uItB9EHfhfWqUh4GNFi25W2T2mE38PGzYF4Ny.jpg

本次对话特邀嘉宾主持:孙国胜(芭莎艺术主编)

孙国胜:其实人在一个公共场所是希望它能呈现出一种艺术形式,就像我们会装饰家里一样,势必需要更多的艺术进入到这个空间。西单大悦城是个重要的代表,我想听听你们的举措。

林茵:对于西单大悦城而言,作为实践性的行为我们也在进行一定的探索,每年有很大的客流,客户在这个商业圈里是否能感觉到舒适,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比如西单大悦城会在每年的暑期与央美合作,在商圈做毕业展,而这些刚毕业的学生是我们的目标人群,他们可以与我们的客户产生共鸣。西单大悦城会挑一些可以互动的作品,让艺术更好地融入生活。比如我们之前和YOHO!合作的大力水手,在原有经典IP的基础上再做一些创作,既满足以前人们对它们的情结,又跟当下发生关系和链接。相比之下,西单大悦城的酒店里的会放一些版画等比较安静的作品,这跟商业区写字楼的体系又是不一样的。从前期消费者调查,再到最后的实践和成型,我们有一个闭环。

孙国胜:讲得很具体。我们需要对观众有一些具体的预判。青年艺术100代表了当代青年艺术的一种状态,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是很难想到后期观众反响的。

Part 2:艺术介入商业体后的娱乐化

孙国胜:在艺术介入商业体之后,娱乐化的成分变多,如何平衡这个度?

林茵:这是策展人和艺术家需要考虑的问题。西单大悦城会首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我们会引领观众审美的提升。后期会做一些艺术教育,让人们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而且会通过与艺术家的沟通交流对其有更深的理解。

BgzN6YS6DBqsP1nZ1bSKNXEUomrh6ztt1pWljUZc.jpg

本次对话特邀嘉宾:林茵(西单大悦城推广部总监)

孙国胜:对艺术家创作而言,如何平衡这个度呢?

张哲溢:如果没有背后的意义那不能称之为艺术品。艺术家和设计师是有区别的,设计师需要针对客户的需求来做设计,艺术家需要思考作品更深的意义。

Part 3:如何培养艺术家的“公共艺术”能力

孙国胜:我们希望把展览做得丰富多元,但找不到资源,而且很多艺术家并不具备做公共艺术的能力。在伦敦有其公共机制,他们在公共场所陈列了很多大牌艺术家的作品,很多不是做公共艺术的艺术家也参与其中,当然也有失败的,基金会支持他们,这个资源库让公共艺术流通起来,可买可租,而且可以不断培养艺术家的公共艺术的能力。其实中国也需要这样的机制,让它成为艺术家的桥梁。这方面想问问林茵,你们在策划时也遇到过相似的问题么。

m8ykCFJTfzojPclGfaj0qlXeIeJ1pRwhJdF7dojf.jpg

本次对话特邀嘉宾:张哲溢(艺术家)

林茵:我们最开始想做的时候也苦于找不到资源,我们以前做的是IP展,而在现在做艺术品,西单大悦城选择跟高校合作,跟“青年艺术100”合作,这等于是相互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不同维度的人可以看见,也帮助准艺术家可以走得更好。离艺术圈不近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个艺术想要表达什么,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我们会进行市场调研,并接受消费者的反馈。真正好的艺术是源于生活。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公共空间,从地标性的公共雕塑,制造城市、自然景观的大型装置,到商场、酒店中的艺术品收藏,艺术品在公共空间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城市布局的调剂、环境的美化者,抑或是政治文化符号等等。放眼全球艺术史,在西方美术馆白盒子式的展陈模式出现之前,艺术本身也属于更多样的空间,意义的来源常常与所在的场景息息相关。

l2VKgZFwmssOZbRTlgSFZJMhVqXNzXMIvGKY4IYy.jpg

特别预告,11月2日至12月12日,一场以“轨迹——青年艺术体验展”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将在西单大悦城呈现。“青年艺术100”作为本次展览的协办方,带来了艺术家陈杭、郭飞、刘凯、马赫、张沐辰的作品,展览记录了五位新生代艺术家对于理想与现实、荒谬与合理、成长与异化的思考。在不同形式和材质的装置作品中,让观者切身体验年轻一代对生活的绮幻表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