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元宵赏灯不过瘾,battle一下?

今天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卡戴珊在此祝大家节日快乐!

新的一年像汤圆一样团团圆圆!图片


图片

(表情来源于Syvan
 
今晚将是春节后第一个月圆之夜,
这一夜古人有开灯祈福的古俗,
而当时的人们又常称“夜”为“宵”,
故称这天为元宵节。

在这天夜游赏灯是必不可少的节日习俗,
相传在清代这一习俗就已流行开来。
而在孩子中更有“赛灯”与“斗灯”的保留节目,
就是孩子们手持花灯比试谁的更好看。

图片

清代画家闵贞的《八子观灯图》
就真实再现了当时元宵孩童“斗灯”的场景。
并被后人称作“没有灯的观灯图”
这幅作品为何会有这样的名号?
让我们走入画面,一探究竟。

图片
清 闵贞《八子观灯图》 纸本水墨  121×70.5cm
扬州博物馆藏

画面中八个童子围拢一圈,
互相欣赏着手中提着的花灯,
此时,他们的目光同时看向一处,
眼中充满了惊奇与羡慕的神色,
想必是被同伴的花灯造型所惊艳。

图片
《八子观灯图》局部

这个花灯究竟有何等奇特的造型,
以至于对孩子有如此的吸引力。
从我们的视角不得而知,
因为花灯已被团团围住的孩子所遮挡,

这让作品名为观灯却不见灯,
着实让人感到奇怪。
画家为何这样处理画面呢?
这其实是画家闵贞有意为之。

为的是通过画中孩子的惊奇表情
来引发我们对孩子所看之灯的好奇,
正想要随着他们一探究竟之时,
视线却被遮挡,让人意犹未尽,
只有人群中露出一盏莲花灯,
供大家产生无尽的联想。

图片
《八子观灯图》局部

这样看来闵贞是个玩心理的高手,
通过这种方式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然而他玩的不只是半遮半掩的心理“战术”,
在画面构图与技法上也才思精妙。

画中争先恐后的孩子堆成小山的形状,
成为了画家在纸面上唯一的描绘对象,
除此之外则是大面积的留白,
并未对孩童所处的场景着一滴墨。

这种计白当黑的处理方式
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也让这幅作品独具一格。

图片
《八子观灯图》的巧妙构图

而《八子观灯图》作为一张
描绘民间节日风情的风俗画,
闵贞并没有用李嵩那样的巧细与精工,

也没有像张择端笔下绘画的宏大叙事,
而是使用了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
与笔墨写意的绘画方式来呈现,

图片
南宋 李嵩《观灯图》 纸本水墨   90.5×6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用粗犷而又富有变化的线条,
把人物衣褶的疏密关系
与节奏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八子观灯图》人物衣褶的疏密对比与节奏变化

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
把聚集孩童的前后空间,
虚实变化交代了出来。
避免了人物密集构图
容易呆板,杂乱的毛病。

这让整幅画面充满了文人意趣,
在画家寥寥几笔下孩童的状态
生动传神的跃然纸上。
展现了清代元宵节中
平安喜乐的节庆氛围。

关注我们
每天开启一个艺术盲盒


作者:达盛路·卡戴珊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