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蔡锦 创作里不能说的秘密

  

  6月5日,“蔡锦个展”于中国美术馆正式拉开序幕,这是蔡锦于2011年在Hadrien De Montferrand画廊举办“蔡锦:纸上作品”个展后的又一次亮相。在本次亮相中,50余件作品依然以“美人蕉”系列为主要展示内容,横跨近20年的时间,在同样的题材中却体现了蔡锦从未停止过的心境变化,属于女人独有的缓慢演变。

  蔡锦不属于特别敏感的艺术家,甚至在创作完成后都不能说出指引自己完成创作的思路,“我有时候也是顺着别人的说法来看我的画”。可正因如此,绘画与感觉的结合过程中没有了多余因素的掺杂,自我的体现也更加清晰自然。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画面感呈现于眼前。

  在蔡锦的“美人蕉”系列作品中,除画布上美人蕉的具体形象外,还包括高跟鞋、浴缸等与女性相关的器物装置,其中红色始终是不可或缺的色调,即使“美人蕉”枝干变成灰色、装置主色调是白色,也依然能在画面底色、装置用色或其他地方发现红色的影子。策展人高名潞认为:“恐怖的红色让我们想到了疯狂的红色年代,也可能隐喻某些当下社会和人性问题。”但显然蔡锦或许没有意识到这点,尽管如此,高名潞依然觉得这正衬托了蔡锦艺术语言的魅力所在,极少的言语却为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对于“美人蕉”的使用,要追溯到1990年的冬天。当时蔡锦为几株干枯的美人蕉拍了照片,尽管有种异样的感觉却没有要画出来的想法。第二年蔡锦又看到这张照片时,美人蕉的形象立刻吸引了她,之后的一切便显得自然而然。对于红色的选择,蔡锦表示这只是无意间的使用,“1992年画了一张特别红的作品,感觉效果不错,就开始用了。”而在颜色的变化上,蔡锦坦然心境的变化的确对其产生了影响,但具体是什么却又表达不出,正如她在1997年的自述中说:“我觉得自己永远有一种表达不清楚的东西,在画笔的每一次触碰中,有着一种出现又没有出现的感觉,它似乎存在但又永远抓不住。”如此贴近自己的感觉,细腻、委婉,却不失共鸣。

  除展出“美人蕉”系列外,“人物·肖像”系列的作品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与其深究它们的理论内涵,不如相信这是蔡锦对于生活、经历的真实表现。

  在艺术创作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符号化”题材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并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忽略“符号”产生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尽管蔡锦不能用语言捕捉到自己的内心变化,但她始终在默默跟随,美人蕉、甚至艺术创作都可能只是抒发感情的窗口,体现出自身的变化才是艺术的上乘境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