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古玩鉴定不要怕争论

2015-08-15 08:48

  书画鉴定的过程是学术研究的过程,争论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

  中国人有一特点,不喜欢争论,也怕争论。事实证明,搞“一言堂”只能带来言路堵塞,鉴定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得不到充分论证,难免造成判断失误。从信息的意义上讲,正确决定的前提是占有尽可能广泛的信息,信息越充分,失误和盲点就越少。所以才有:“没有争论,没有反对意见,不做决策。”搞收藏也是如此。

  在中国书画鉴赏方面,有关作品的作者、年代、真伪等方面的问题,从来都是质疑和争论声不休。1965年有一个非常大的官司“兰亭论辩”,发起人是郭沫若,郭老这次质疑是蛮有意义的。还有一次发生在海外,王己千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一件《溪岸图》,外国学者对其真伪提出质疑,是张大千伪作。争议搅动了几乎全世界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专家都介入其中,经过运用许多科技手段证实它的材料、画法以及历代的修补过程,研究表明,这个东西是古代的。

  “国眼”徐邦达也是位“好战人士”。与所有人都没有心结的徐邦达,却与曾经的老友,身为鉴定组组长的谢稚柳就一些画作展开了争论,甚至到了1995年,关于一幅张大千画作真伪的鉴定分歧,两人还闹到了法庭。徐老常常在鉴定过程中为一幅画的真伪争得面红耳赤,但事后却谈笑风生。

  尽管有不少英雄所见略同的例证,但因经验不同、着眼点差异、据以立论的材料有别,有时亦不免见仁见智,各方均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而结论完全不同,互不相让,不能形成共识。从学术争鸣而言,求真与商榷都是必需的,真理越辩越明,但结论却往往需假以时日。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可以获得集思广益的收效,可以在争论中学习,在争论中鉴定,在争论中提高。有争论冲突的氛围,往往是富有生机的表现。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正确的意见是绝不怕别人反驳的,只要意见正确,越是经过反驳,越能体现意见正确的可行性;越是经过反驳,越是显得意见正确强大的生命力。如果答案不是恒定的,至少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找到我们要的答案,用反证法来帮助我们逼近正确答案。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