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朱金石专访:艺术必须独立思考

2015-11-16 16:33

  “颜料的演绎: 朱金石个展”展览现场(二层空间)

  2015年11月14日,中间美术馆年度大展“颜料的演绎: 朱金石个展”开幕。展览由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及雕塑花园馆长招颖思(Melissa Chu)担纲策划,在为期三个月的展期中,将为观者呈现朱金石近30年间的绘画及装置作品20余件。2005年至今的十件代表抽象作品、打破绘画与墙面传统空间关系的“绘画”作品以及八十年代初期的重要抽象绘画作品(1983-1986)分列中间美术馆的一、二、三层空间,向我们打开了观看朱金石30年创作脉络的窗口。在展览开幕式现场,艺术中国对朱金石进行了采访。

  艺术中国:这次个展向我们展现了您的艺术的一个上下文语境,这与2006年今日美术馆的展览有何不同?

  朱金石:上次是在今日美术馆和谭平一起,当时张子康想让我做一个个展,但我感觉好像缺少一种联盟性的气场,于是找到了谭平。时隔十年之后,我觉得中国抽象艺术应该说进入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时间,或者说中国当代绘画进入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颜料的演绎: 朱金石个展”展览现场(一层空间)

  艺术中国:业界称今年是中国艺术的“抽象年”,当然可能更多是从市场角度来说,您怎么看?

  朱金石:也不一定是“抽象年”,实际上现在各种类型的绘画都在体现着很强的力量。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政治波普”,这些人都还是很顽强地坚守自己的阵营,他们比以前更出色,在经历了市场的过程之后,他们发现市场是脆弱的,艺术是强大的,只有寻找艺术的目标,他才能在艺术领域里生存下来。另外,年轻绘画的潮流在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艺术家无所谓抽象还是具象,不管批判性的还是社会性的,个人的还是美学的,都可以。这种多元化的现象是今天中国当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的趋势,也可以说是带有全球性的一个景观。

  艺术中国:回顾历史,您从三十几年前就坚定的走抽象这条道路吗?

  朱金石:不是很坚定,我在80年代末的时候就停止绘画了,当时我认为自己不会再去画画了,很坚决地,完全不画了。时隔十年后我突然发现,我的“坚定”是有问题的,重新回过头来又回归到绘画的系统里面。

  “颜料的演绎: 朱金石个展”展览现场(一层空间)

  艺术中国:在前言当中阐述了您的抽象作品与中国的山水画的联系,您本人是否认同?作为中国人,这种关联是否是您骨子里的审美意识自发融合的过程体现?

  朱金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肯定在我的作品中有这种东方情结,这非常自然。但也不要把这种东方特征,或者说与传统的连接当作包袱,这个很恐怖,我觉得应该自然而然。实际上,当代绘画更重要的在于契合。传统与当代、西方与东方,更具体的说,材料与色彩、绘画与装置,观念与绘画,它们都是在不断的创新与组合当中重新寻找一个“合”的力量的过程。实际上早在十年前高名潞先生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他在中国当代艺术率先提出今天我们实践的一种艺术现象,就是他所说的“意派”。“意派”实际上就是“契合”的理论,把非常绝对性的,比如抽象的、极简主义的或者是观念的,西方这种两元对立的美学思想打散,变为互相连接的、互相渗透的、互相改变的甚至是互相摧毁的。

  艺术中国:看您的作品,从80年代到现在,独立思考的精神一直贯穿,您认为这种价值对艺术来说是否重要?

  朱金石:艺术必须独立思考,如果你要做电影,这需要大众思考,你必须考虑票房。艺术家的好处在于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越考虑“票房”的艺术家其实是越失败的。大众文化和当代艺术最本质的差别就在这里。尽管大众文化在日常生活当中占主导地位,但真正核心一定在精英文化里面,这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区域当中的情况。

  朱金石 《黑和尚》 1985年

  艺术中国:我们是否可以说这和主题性、叙事性艺术不同,对人类头脑和心灵起到一种启蒙的作用?

  朱金石:我们不能小瞧艺术,艺术可以改造世界观,比如你今天看了这个展览,像几天以后看了别的电视剧后就给忘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有意思的艺术,它会给你的一生都留有记忆。它有艺术的震撼力,你一辈子也忘不了。

  艺术中国:您的作画方式同传统我们认为的不太一样,这种方式是您怎样的一种思想表达?

  朱金石:这是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我发现我每次回答都不能完全表达出我的意思,实际上是因为你吸收了很多种东西之后所形成的坚定想法,或者说实践方式。之后把这个当作一种思想、一种形态、一种语言,甚至是生活中的一种logo,有这么一种可能。

  朱金石上世纪80年代作品

  艺术中国:10月份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First Look(初观)中看到您的大尺幅抽象作品,将您的作品放置于国际视野之下,您怎么看?

  朱金石:我们80年代末到的欧洲,他们实际上对中国了解非常少,他们甚至认为中国人是在古桥里生活,青砖绿瓦等等,实际上中国早已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态。

  作品必须要放置在国际视野之下,你不能放在所谓的中国绘画视野中,一点意义也没有,大众媒体宣传里总想强调所谓的中国情节、中国语境、中国传统……,我觉得是瞎扯,这个艺术家不诚实。在当代文化里面,我们想一下,一个美国艺术家如果说同样的话你会觉得很可笑,怎么总是美国啊,你难道出不去吗?美国的文化就在于它的开放性,包括欧洲文化的包容性,这是我们中国在今天成为一种强势的文化势力的时候,不要总是小家子气,老是翻自己家过去的箱子,太没出息了。你得把你现在的东西拿出来。作为我们艺术家不能老看过去,得看现在做了什么。你现在的作品能不能跟历史上、世界上任何好的艺术家去比较。这是我们不能说出来但都需要想的问题。像西方艺术家,吕佩尔茨就说“我是天才”,中国人比较客气,我们就好好工作,但是我和你在一起PK。(采访/许柏成)

来源:艺术中国-观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