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接续传统的现代性表达

  从上世纪中叶受“长安画派”影响,在水墨写生中研究笔墨的新语言和表现方法,到70年代后期受黄宾虹“笔墨精神”影响开始焦墨创作至今,数十年来,我一直孜孜于以“焦墨”来接续传统并探讨中国画的现代性表达。

  焦墨本是墨法的一极,在中国画创作中历史悠久:隋唐时期的壁画,用浓墨勾线;宋代绘画也多用浓墨;元代绘画多用淡墨渴笔;清代的程邃、髡残、罗聘等喜用枯笔渴墨;近代的黄宾虹在晚年也画了不少小幅焦墨山水……这些绘画大都以控制水分的浓墨或淡墨来营造焦墨的效果,并未使焦墨作为一个画种独立出来。到了现代画家张仃那里,才开始纯用焦墨作画。他强调写生,注重用笔以及笔墨语言的纯化,以强烈的个性和崭新的面貌立于中国画坛,也给了我画焦墨的信心。

  笔墨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语言,气韵、意境、意象都通过笔墨来体现。所以,能独辟蹊径地发挥用笔特性的“焦墨”并不仅仅意味着传统,还可以通过对其形式语言的探索,赋予这种传统基因以新的时代精神。如黄宾虹强调“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他的绘画虽然在题材上并非是现代的,但他以书法用笔作画,变传统绘画之恬淡为浓密厚重,改传统绘画之秀润空灵为饱满苍茫,而这种苍茫厚重与当代人的精神趋向所契合,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这是一种精神的转移。作焦墨亦如是,笔墨精神是其转向现代性表达的基础。

  焦墨少有可修饰的地方,也少有所谓藏拙之处,甚至在复杂的画面里有时多一笔都会显得跳跃,这使得画好焦墨很难,如评论家所说,焦墨就是把人逼到绝路上,再找出一条生路。焦墨也不像水墨有浓淡之分,可以用浓淡来调节远近层次上的变化,它是一个平面结构,以发挥用笔的特点来把焦墨本身的特性发挥到极致,现在还没有哪个画家做得很好。如果用笔的力度不够,对笔的理解、对笔墨结构的理解不够,则很难画好焦墨。现在也有很多画焦墨的人,是用焦墨的办法来模仿水墨,即处理画面的层次是模仿水墨的远近和虚实关系,这就使得作品很难体现出焦墨的特点。对焦墨来说,要着力用笔墨结构和虚实来处理画面的力度和空间感,既要避开它的短处,又要发挥它的长处——放笔直画,用笔的轻重、疏密以及笔墨结构关系的不同来表达刚柔、虚实和层次,使笔形、笔意、笔趣、笔力得到充分发挥,达到“近取其质,远取其势”的画面效果。

  画焦墨并不意味着就要舍弃对水墨的探索。在我看来,充分发掘两者的特性并尽量使其拉开距离,对笔墨将有更深入的理解。一般来说,画家艺术面貌和个人风格的形成,与他的审美、性格有关,同时也受他长期生活的地域和自然环境影响。但一种画法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历练,一旦成熟,则很自然地会打破原有的地域性限制而带有普遍性。我在创作中,便尝试水墨画法和焦墨画法长期的交替实践,不仅用焦墨表现西北的自然景观,也画江南水乡、西双版纳印象和域外风光,并努力达到表现客观世界和主观心理感受的统一。

  早在1986年,我便提出了“中国画必须完成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的观点。什么是“现代”?我认为,就是充分发扬传统绘画的精华,发掘、强化或转化它蕴藏的某些现代因素,并与当代审美诉求结合起来,创作出艺术语言或题材内容超越国界的普遍性风格。而对于中国画,就是发扬其笔墨精神,提高笔墨的独立欣赏价值。尤其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画艺术家不应一味为了迎合现代性而进行现代性创作,而应在充分理解中国画之传统、笔墨精神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性情和爱好,不断提升艺术境界,提高笔墨质量,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

载于2015年《人民日报》7月26日

作者:崔振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