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邱振中:对书法专业博士生的几点建议——从韩玉虎书法展谈起

点击“澍雨画馆”,一键关注,欢迎订阅


草书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纸本  138×138cm  2017年



对书法专业博士生的几点建议

——邱振中先生在2017年韩玉虎书法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以前的博士生都没有这样一个展览和讨论的安排,现在研究生院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的重要环节,非常好。

在准备展览期间,韩玉虎给我看过几次作品,我是批评多,表扬少。

我说说韩玉虎这个人。

第一,他经得起批评。

我的批评有时候很激烈。一次我批评过以后,他们告诉我那个同学在那儿哭呢。我想我批评得不是很厉害,她怎么就哭了。但是她的毕业创作彻底改变——想想还是合算的。她心里大概也知道。现在社会上一般大家都是讲客气话,老师对学生,也是表扬为多。但是作为一个教师,跟一个艺术家不太一样,你得对学生的进步负责——表扬是给学生以信心,批评是帮学生找出问题——我还是觉得找出问题更重要,更难得。

韩玉虎经得起批评。有时候一篇提纲交来,我会问几个非常严厉的问题,有时候我看到他脸都红了——但没哭。他经得起批评。事后我发现他在认真思考,而且总有改进。特别是创作,也包括阅读和思考。



邱振中先生与研究生院陈琦院长、葛玉君书记现场指导



第二,他会主动地去思考。

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准备博士生考试期间,在我的一个学习班上了一个礼拜的课。他作为一个已经学了七年书法,硕士已经毕业的学生,到我这里来学习。我要求每个人来的时候写一件作品,他写的是毛泽东的《念奴娇》。一个星期的训练,从执笔开始,书写方式彻底改变。结束的时候,他写了一张同样内容的作品,两张作品对比,质量不可同日而语。

书法与绘画不太一样,书法才能只是通过一种训练程序,在长期的重复中默默成长,这样获得的东西很难改变。一个学过七年专业书法的人,在一周之内彻底改变,你想一想,这里当然有方法的合理性,还必须有他自己的配合——自己那种改变的欲望、对所掌握的技能的怀疑和不满,以及对更高理想的朦胧的追求。这些缺一点都做不到。他考上以后,继续努力,所以会有今天这样的展览。我从来没这样表扬过你,我记得跟你说的话,最多的是批评,表扬很少。今天把表扬都补上。



与导师邱振中先生合影



今天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展览,从他给我看作品开始,我就意识到,这个展览可能很有意思。当然,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改变,彻底的改变,里边意味着一种东西,揭示了书法这种艺术的可能性。他准备展览时可能不会想到这么多。

我说的可能就想得更多一些,书法界这个领域碰到很大的问题。很多人都在写字,但看不到几张能称为作品的东西,包括所有展览的、获奖的,没有几件能称作艺术品。大家都在写字。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这种现象时间很长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写字就是书法,写好字就是书法家,但是这样来做一个现代的书法专业,是没有前途的。但是一位博士,你是书法专业工作者,你一生三五十年全在这个领域里,你就写得一笔好字——这算什么?一位中央美院的书法博士,仅仅成为一个这样的书法家,不值。



邱振中先生与贾廷峰先生现场指导



书法界当然问题很多,现在我就提出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创作出真正动人的、与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并列而无愧的文字作品?不朝这个方向去做,你就没有尽到责任。

书法技术是重要的,但技术要用来做真正的作品,才有价值。王羲之让人看了1600年还想看。你学王羲之,就是学得一模一样,当个老师没问题,但你不是艺术家。不要说1600年,这个太难了,看100年怎样?我就不知道那些最有名气的书家的作品,能让我们看两小时——不,看三十分钟不厌倦?

我们对这个领域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艺术史、文化史的观点来看,一部分有可能深入书法的人,都被那些习惯的观念,那些所谓的好作品——坦率地说没那么多好作品,蒙蔽了双眼。他们觉得能学到古人,能有点像古人,已经很满足。我觉得,如果谁学了十年书法,考上博士生,还把这个作为目标,我觉得真是浪费。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教学观摩展——2017年韩玉虎书法展现场



现在的博士生该怎么学书法,谈几点建议。

第一,对基础训练必须提出最高的要求,但不是无限的全面。一个学习书法的人,你自己去总结所有的技术,是有困难的,我推荐你们看看《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把那个目录读一遍就行了,那是目前最全面的中国书法技法的目录。以前没人做过。大家都知道笔法很神秘,传了三十几个人,失传了,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谁都不知道。这本书里把它们开列出来——你可以说它不完整,还有重要的遗漏,可以补充呀,可以说它的理解有错误,可以辩驳、讨论呀。已经有了一个基础,一个可以讨论、可以补充、可以扩展、可以完善的目录。以前没有。但是不需要全部把握,做完这本书,我很清楚,中国书法史上没有一个人掌握了这全部的技法。但是你要知道有哪些东西,在那些最重要的技法中选择一些去练习,真正掌握。没有这种认识,你永远被动。


这种选择,今天和过去不同。过去即使是一位大家,掌握的技法也非常有限,今天的书法艺术家必须有超越前人之上的把握,才能在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上游刃有余,才能在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表现手段。

不是像人们说的一样,现代人写不过古人,我从来不相信这种事。古人有什么了不起?一流的我佩服,其他的不能迷信。古人也与今天一样,三六九等。例如,唐代狂草杰作只有那么三五件,名作中胡写的不少。



草书 观音经  纸本  144×97cm  2018年



第二,对“什么是书法创作”进行一次彻底的反思。不要沿用宋代以来的观点,不要跟我讲宋代人怎么说,明代人怎么说,清代人怎么说,里边有对的东西,但是很多都是陈陈相因,是迷信。今天我们要对书法创作有一个新的认识,把过去最好的说法融合进去,形成一种新的认识。对一位作者来说,不是要你去写文章,而是要从心底感觉到一种东西,书法是那个东西,我感觉到了,直觉到了,它就在那里,我只要努力就能够慢慢地接近它。别人问古尔德教不教钢琴,他说,不教,如果我教钢琴,三个礼拜可以把做一个钢琴家所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教给你,然后你按这个去练习,就是钢琴家了。谁听了都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我想了几天,突然明白,古尔德不可能撒谎,他说的就是他自己的情况——他开始学习钢琴的时候,他很快就直觉到钢琴演奏最理想的状态——也许他已经听到了理想的钢琴声,他此后一生都在朝那个东西努力。这是对我深有启发的一点。这就是天才的状态:很快感觉到这个领域的最高状态。我们常常不知道天才是怎么样的状态,这就是一个例子——三周之内,直觉到这个领域最高的直觉状态,这就是天才。当然,也许我们都不是天才,在座的也许一个都没有,因此我们也许要花三年,也许要花三十年,也许领悟到的最高状态里还含有很多杂质,你要花一生的时间把那些杂质剔除出来,扔掉,最后变成一个晶莹剔透的钢琴家——那已经是一位了不起的钢琴家了。他这么一句话,跟我以前对艺术、对诗歌的思考、感悟结合在一起,得到一种认识——一生中必须不断地、竭尽全力地去感觉书法到底是什么,书法作品到底是什么,理想的书法作品到底是什么样的。它绝对不是我们开始学习书法时那种朴素的目标:写得像赵之谦、像米芾、像颜真卿,那就是书法家。不是的,那是一种尚不存在的,要去感觉、想象的状态,不断地在心里淘汰、升华、凝结而成的感觉状态。它不是一个可以用文字来描述的定义。



篆刻 抚琴听者知音  青田石  4×4cm  2017年



我读大学本科的时候,读过一本《回忆契诃夫》,是契诃夫的一个朋友写的,很薄的一个小册子。她讲的契诃夫的一些事情,我印象很深。其中有一点,她说,契诃夫认为,应有的生活绝不是现有的生活,他一生都在追求应有的生活。应有的书法绝对不是现有的书法,你们要去追求的是世界上还没有的那种,还不存在的、但将来可能会呈现的书法。不是说你换一种材质,或者把字结构变动一下,这都不是事情的本质。如果一幅书法,当我们一看见它的时候:“哇,书法还能是这样的!”书法就被历史记住了。我们要做出那样的作品。

第三,借鉴很重要。书法有一个特点,你基本功再好,但是到创作的时候,得有一个动作的节奏模式,没有这个模式的话,作品不完整——乱。比如一个聪明人跟着林散之学了几年,在旁边看看,林散之的那种动作、节奏就到你心里去了。像我的同学王冬龄,他跟林散之近距离接触过几年,我还在刚刚开始学着去创作的时候,他已经有比较完整的、贴近林散之风格的作品。当然你碰到一个蹩脚的老师,一个风格有问题的老师,你也会很糟糕。但是他遇上了一位杰出的老师。这个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你应该留心,周围有可效法的对象,不要错失。年轻人要在书法创作上找到一种自己的模式——运动节奏、用笔方式、结构特征,而且所有这些都必须很好地糅合在一起,没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做不到的。首先得借用。



篆书 东宫后堂仙室山铭  纸本  93×52cm×4  2018年



第四,我反复说过,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大家都说,做书法要先“做人”。以前说的“做人”的概念我觉得不够,它没有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杰出的艺术家”的某些要素。

做一个“精彩的人”是非常难的。不谈具体内容了,建议大家多读传记。

同学们都二十几、三十几岁了,你们接触过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吗?恐怕没有。传记中也不可能包括一个艺术家生平的所有细节,但是一部传记,不管他700页还是250页,里边一定会有一些细节,反映了艺术家的过人之处。像刚才讲的学钢琴的例子。在于你怎么去读,是读一个故事,还是用心去发现对自己有用的细节和问题。



篆刻 微雨竹窗夜话  青田石  3.2×5cm  2017年



前几天同学在群里讨论,什么叫“文化中心”。我的看法是,中心就是你说一句话,创作一件作品,发表一篇论文,会及时得到相应范围内的反响。不处于文化中心的学科和个人,要更多的自省,更多的坚韧。比如书法,不谈世界,在中国便不处于“文化中心”,但这不能成为理论和创作降低要求的理由——这种学科由于其封闭性和读者范围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标准的下降。这是必须时时保持警惕的。

我1995年去日本,担任日本文部省的外籍教师,在那里教了两年书,接触的人很有限,但回来的时候有两个感悟:其一,不论在世界哪个地方,出色的人才都是罕见之物;第二,人不论在哪里,都有可能成长为一流的人才。但是你如果不在中心,发挥的影响不一样。哪里都有一流人才的苗子,每个年龄段里都有,关键是你怎么成长,是否能长成。


注:此文源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教学观摩展——2017年12月15日韩玉虎书法展研讨会录音整理,已由邱振中先生审阅并拟题目。



篆书 郑板桥贺寿联  纸本  244×52cm×2  2018年






韩玉虎,1985年生于安徽。2008-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书画印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2012-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形式美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201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美术学(书画比较研究)博士学位,师从邱振中教授。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展览,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单位及个人收藏。曾获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生优秀作品展一等奖(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中日大东文化大学书道展优秀奖(日本大东文化大学),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青春足迹学生主题创作特展三等奖(书法唯一奖),2012年首届“80榜样”书法双年展(中国书法家协会),2015年“宾客万象”太和书画晋京展(国家博物馆),2015年《研展-2015》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东方艺术-书法》杂志提名“当代书坛二十家”(今日美术馆),2016年《艺品》杂志“好古敏求”-韩玉虎其人其书(中国华侨基金会)。2016年中国当代百位博士书法楹联展,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文艺晚会篆刻“北京四季”印章标识(国家大剧院),2017年韩玉虎、张岩双个展-中央美院博士生教学观摩展(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两岸学术交流成员(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全额学业奖学金,2018年《东方艺术-书法》杂志韩玉虎个人专题(今日美术馆)。





点击下方图片,浏览详情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本公号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微信QQ号:523070506

作者:澍雨画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