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7-24 10:07
汉代艺术中常见一种肩背出翼、两腿生羽、大耳出颠的人物形象。它广泛出现在汉代艺术的各个方面,基本贯穿于汉代艺术的始终,构成一项重要母题。这一形象就是文献中所说的羽人,亦名飞仙。《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洪兴祖补注:“羽人,飞仙也。”[1]仙的概念在汉代文献中屡见不鲜,飞仙在汉代思想与信仰世界中更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1
羽人的基本造型是人与鸟的组合。这种造型早在商代就已出现,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晚期墓出土一件羽人玉雕,羽人人身人面,鸟喙鸟冠,腰生翼[2]。战国时代,画像铜器上出现不少羽人形象。如河南辉县琉璃阁59号战国墓出土的一件狩猎纹壶,器表饰有衔蛇践蛇之鸟、操蛇之神、羽人以及狩猎图像,其中羽人鸟首人身,肩生双翼[3]。江苏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画像铜器残片上也见有羽人形象,羽人皆鸟首人身,或操蛇,或射猎[4]。湖北荆州天星观2号战国楚墓出土的一件羽人驭凤鸟彩漆木雕,羽人人首人身,鸟喙鸟爪,身生羽翼(图一)[5]。
图一《木雕羽人》
湖北荆州天星观2号战国楚墓出土
那么汉代羽人与先秦羽人是否有关呢?见两种观点,徐中舒说:“羽人、飞兽及操蛇之神,皆为西方最早期,即公元前三四千年来,埃及、米诺、巴比伦、希腊、印度等地盛行之雕刻、造像或传说。”认为其于公元前五世纪传至中亚阿姆河流域,然后进入中国。并断言:“画仙人著翼形,必非中国民族固有之想像作风。”且汉代仙人“皆高鼻生羽,高鼻明为伊兰以西之人种,其为外来,尤为显然”[6]。孙作云不同意徐氏看法,认为羽人为中国民族固有之传统。说先秦与两汉羽人图像略异,前者形态原始,后者更富人间情趣,但两者基于同一宗教信仰和艺术传统,皆脱胎于《山海经》,思想根源在于东夷族系的鸟图腾崇拜[7]。
笔者认为,战国羽人源于本土,还是输自海外?汉代羽人与战国画像铜器上的鸟首羽人又有多大关系?以目前的资料尚难厘清。然而,2000年湖北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的羽人驭凤鸟雕像,无疑是目前所见与汉代羽人最接近的先秦羽人形象。这一材料为寻找汉代羽人的直接渊源提供了新的线索,表明汉代羽人有可能脱胎于楚文化,与楚羽人一脉相承,其思想则可能根源于战国中晚期楚地渐兴的长生久视之道,神仙不死之术。
近年来大量的考古发现揭示出有关汉代羽人丰富的图像资料,通过梳理这些图像可知,汉代羽人亦多为人鸟组合,偶见人鸟兽组合。与先秦羽人不同的是,汉代羽人大都长着两只高出头顶的大耳朵,可以看做一种时代特征。其具体造型大致可见四类:第一类,人首人身,肩背出翼,两腿生羽;第二类,人首,鸟身鸟爪;第三类,鸟(禽)首人身,身生羽翼;第四类,人首兽身,身生羽翼。
四类羽人中,第一类出现频率最高。例如陕西西安南玉丰村汉城遗址出土的西汉羽人小铜像(图二)[8]和河南洛阳东郊出土的东汉鎏金青铜羽人小雕像(图三)[9],造型皆为身生羽翼,大耳出颠,长相怪异,整体面貌似人。这种形象与早期文献中描述的仙人特征基本吻合,如汉诗《长歌行》说仙人“发短耳何长”[10],《淮南子·道应训》说仙人若士“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11]。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也说仙人“邛疏之双耳,出乎头巅”[12]。《论衡·无形》:“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13]王充这一描述更可以和图像直接对读。
图二《西汉青铜羽人》
陕西西安南玉丰村出土
图三《东汉青铜羽人》
河南洛阳东郊出土
其他三类羽人形象皆不多见。第二类年代较早的例子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帛画下段画有两个对栖于穿璧羽饰上的羽人,为人首鸽身[14]。类似图像还见于重庆巫山东井坎东汉墓出土的一枚圆形饰棺铜牌上,铜牌下部“天门”两侧均出现有人首鸟身羽人,其中一侧的羽人还是男女双首合体造型[15]。第三类例子在山东嘉祥宋山3号东汉小祠堂西壁上栏可窥见一斑,西王母仙庭中,跪于西王母旁边的一位羽人即为禽首人身形象[16]。第四类例子见于河南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17]和南阳麒麟岗东汉画像石墓[18],其中羽人皆人首兽身,身生羽翼。
2
留存至今的羽人图像大都出自墓葬,汉代墓室与享祠建筑、棺椁葬具以及各类随葬品中,几乎随处可见羽人的踪影。
图四,壁画
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墓
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墓主室脊顶壁画前端绘一持节引领的羽人[19]。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主室脊顶壁画绘一驭龙飞升的羽人[20]。陕西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墓室后壁上端见有羽人驭龙图(图四)[21]。陕西定边郝滩新莽前后壁画墓墓室西壁绘赴仙图,画面一侧绘西王母仙庭,见有笋状峰峦和三个蘑菇状高台,西王母端坐中间高台上,两位侍女陪伴两旁。一侧高台上立一羽人,为西王母举华盖;另一侧高台上有一玉兔和一九尾狐,台下有一蟾蜍。画面另一侧下部绘灵异乐舞场面;上部绘赴仙,前一羽人踏云引领,后随云舟以及由鱼、兔、龙骖驾的数辆云车,最后是两个乘鹤者(封二∶1)[22]。陕西靖边一座新莽前后壁画墓墓室券顶绘天象神灵,其中见有奔走的羽人以及羽人驭云车图像(封二∶2)[23]。辽宁金县营城子2号东汉壁画墓主室北壁绘升仙图,画面上角见一羽人,其手持芝草,脚踏浮云,正在接引升仙者(图五)[24]。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东汉晚期壁画墓墓室券顶绘云天灵异,其中见有或骑天马、或乘白鹿、或捧仙药的羽人[25]。
封二
图五,壁画
辽宁金县营城子2 号东汉墓
陕西绥德四十里铺永元四年(92年)田鲂墓前室后壁横额中间刻乐舞百戏,日、月分列两端,月旁刻仙庭,见有西王母、侍从、九尾狐、三足乌、捣药玉兔;日旁刻赴仙,二羽人骑鹿前导,后随一辆飞鸟骖驾的云车,舆内坐二人,驭者为羽人(图六)[26]。河南南阳麒麟岗东汉晚期画像石墓室顶刻画羽人戏灵瑞,一灵瑞居中,两侧各一腾云飘舞的羽人,其中一羽人手持芝草和飘带(图七)。墓中还见有羽人骑兽、羽人乘龟等图像[27]。山东安丘董家庄东汉晚期画像石墓前室北壁东端方柱见有羽人,封顶石刻有日、雷公、雨师、风伯、电母、云气、羽人。中室南壁东端方柱和西壁见有羽人,室顶斜坡及封顶石见有或持芝草、或六博、或戏龙的羽人。后室西间西壁刻有大山、龙、虎、鹿、象、鱼、鸟、羽人以及狩猎场面,其中羽人或挥舞嘉禾,或戏灵瑞,北壁横额和室顶南坡见羽人戏凤、羽人戏虎。后室东间北壁和东壁见羽人戏虎、羽人戏鹿;室顶西坡刻云车出行,前有羽人骑虎开道,后有羽人骑兽压队[28]。沂南北寨村东汉晚期画像石墓墓门东立柱刻东王公和两个捣药羽人,中立柱亦刻一羽人。前室西壁北段刻羽人戏灵瑞(图八),过梁和八角擎天柱及上端斗拱出现有多个羽人。中室东壁横额鱼龙曼衍戏中见一驭虎羽人,过梁和八角擎天柱及上端斗拱刻有西王母、东王公以及羽人戏龙、羽人戏凤等图像[29]。苍山城前村东汉元嘉元年(151年)画像石墓墓门左立柱刻西王母、羽人、山峦,图像与题记“堂三柱……左有玉女与(仙)人”吻合。后室后壁上栏刻朱雀、凤鸟、白虎、羽人,图像与题记“后当朱爵(雀)对游?扌山(仙)人,中行白虎后凤皇(凰)”对应[30]。
图六,画像石(拓片)
陕西绥德四十里铺
东汉永元四年田鲂墓
图七
画像石(拓片)
河南南阳麒麟岗东汉墓
图八,画像石(拓片)
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墓
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氏家族墓地中的武梁祠、前石室、左石室三座享祠两侧山墙锐顶西王母与东王公仙庭中皆出现有羽人。前石室室顶、后壁小龛内两侧壁上栏及后壁上部见有羽人。左石室室顶、后壁小龛两侧下栏及小龛后壁上部也见有羽人[31]。其中前石室顶石天庭图,分四层,下层刻有坐于斗车中的天帝以及拜谒者和奔赴天庭的车马,上三层刻雷公、风伯、雨师、电母以及驭龙、驾车的羽人。嘉祥宋山三座东汉晚期小祠堂两侧壁上栏皆刻画西王母、东王公仙庭,其中皆见羽人。如3号小祠堂西壁,上栏刻西王母仙庭,西王母端坐于中央蘑菇形基座上,两侧有飞鸟、蟾蜍、捣药玉兔和七个羽人。其中一羽人持杯跪于西王母旁,一羽人为西王母举伞盖,其余五个羽人手持嘉禾,奔走跳跃(图九)。2号、3号小祠堂后壁上部也刻有羽人。与这批画像石同出的一块永寿三年(157年)题记石上见有:“上有云气与仙人。”[32]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贺西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