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惊了,古人把这么贵重的东西穿在身上!

缂丝工艺

一台简单的织布机和一把梭子,组成了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生产工具,在匠人的手中,飞快穿梭的丝线与梭子,要经历漫长的工序才能成为最终的成品——缂丝。

缂丝

缂丝,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通过“通经断纬”的工艺,形成花纹边界,犹如在锦面上雕刻而成,且两面都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缂丝与传统的刺绣工艺不同,刺绣是在一块没有图案的底料上,刺出想要的纹饰,而缂丝则是将图案和底料一起织造,相互融合

缂丝

明代周祈《名义考》里说:“刻之义未详”

《大宋重修广韵》里说:“缂、乞格切,织纬也”。

从两份记载中可以看出,“缂丝”也叫“刻丝”,虽是传播过程中的误作,但在今天两字都可以使用。

缂丝

“定州织刻丝,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

——宋代 庄绰《鸡肋篇》

由于特殊的织造方式,缂丝的成品有别于刺绣,宋人庄绰描述缂丝如果透光而视,其经纬交错出会透过点点光斑,像镂空工艺一样。

缂丝

早在汉魏时期缂丝就已经出现。宋代则是缂丝的鼎盛时期,缂丝逐步与书画结合,成为古朴典雅的艺术品。到了明清两代,缂丝更多地被用于帝后服饰织造、文武官员的补子制作等。

缂丝书画

缂丝补子

在生产力较低的古代,如此费力昂贵的织造技术,使缂丝成为了大户人家或贵族的专享。

作为清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对缂丝也有记载。

“凤姐命平儿将昨日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给了袭人。”

——《红楼梦》第五一回

“内种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是头等的。”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

缂丝马褂

缂丝百子图

而到今天,由于非遗保护,让这门传承千年的古老工艺再次重焕光彩,让我们一起欣赏美轮美奂的缂丝工艺吧!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