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水墨与设计的互动

  郭若虚、董其昌等论者,将人品与画品联系起来是颇有见地的,当然,这里并非指那种简单庸俗的社会学和伦理学。经验告诉我,判断一个艺术家事业上的成就和作品的特征,可先从“人”这个本质问题入手,察言观色便可发现蛛丝马迹,略知其大概。我与春涛虽说谋面不多,但谈吐中已感觉到他是个雄心勃勃又富有潜力的人,且不说他的作品,仅从他的谈吐和文章的字里行间,就可以领略到一种智慧和远见。江泽民同志提倡“讲政治”,按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教导大家凡事从宏观、大局出发,从战略上思考问题。对美术事业来说,与治大国同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陆春涛就是一个懂得“讲政治”内涵的艺术家。在美术界,人们都知道办刊物的重要性,在过去叫“抓舆论”,而现在看,刊物是图文兼备的重要传媒,能及时掌握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影响到理论和学术的导向。虽然如此,由于对刊物学术性的高要求与发行量往往成反比,办好美术刊物实在不容易,而经营免费赠送的刊物更鲜有人为之。这在一般单位都很难做到的事,陆春涛做到了,他创办了非营利性的《美术天地》,此举出手不凡。非盈利就意味着可以排除一般刊物难以回避的人事关系和经济诱惑,从而在学术水准和经济效益之间做出抉择,把艺术性放到首位。相信只要有花上数年时间打造精品的意识,就可以使刊物跻身主流行列。春涛推出的刊物,做法不同凡响,它不受时流左右,只选择质高品优的作品及其作者,而不在乎知名度如何,颇有不拘一格推介人才的气概。作为回报,春涛也因此得到了一个观察创作、批评、学术的制高点,使自己保持一种高品位的眼光和对艺术问题的敏感。这是春涛的过人之处。 就其事业、追求而言,春涛属于双肩挑的类型,他一边经营设计事务所,从事设计工作,一边坚持水墨画创作,不断有新作问世。不过,在他那里,二者非但不冲突、不排斥,反而成为他的一大优势,艺术与设计结合,相得益彰,在他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和美术史家瓦萨利就提到Disegno这个概念,翻译过来就是设计(Design)。设计这个词源于意大利文,法文为dessin,其初始含义,作为动词指构草图,画素描,作为名词就是草图,素描,后来发展了的深层意思是指构思、想象、创意、规划、布局等观念,包含着一种智巧。用传统中国的术语解释,设计就是指经营,即古代画论“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是也”。画论中常常提到“惨淡经营”的状态,说明设计是一个煞费苦心的思维过程。设计这个概念当时是针对绘画、雕塑、建筑的,例如,1563年瓦萨里倡导的设计学院(Accademia del Disegno),主体就是绘画、雕塑和建筑。在这里,设计并非与纯艺术相对,瓦萨里不认为绘画、雕塑、建筑三者是对立的,也不区分它们孰高孰低,相反将三者都看作视觉艺术,是一个统一整体。只是后来,才有了实用艺术和纯艺术的划分,工匠和艺术家的区别。设计这个词在20世纪以后得到广泛使用,逐渐取代了工艺美术这个概念,涉及构图、风格和装饰。早在19世纪末的西方,工艺美术与纯艺术结合的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当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倡导的艺术和手工艺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对20世纪欧洲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二人都不信任机械和工业化,谴责资本主义,赞赏手工劳动。由于艺术和手工艺运动与当时的社会主义观念相协调,因此该运动多被视为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发起的运动关注公众利益,旨在为大众创作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实用品,并提升了工艺美术的地位,具有发展公共艺术,引导艺术民主化的倾向。后来,设计的概念开始流行。20年代,德国包豪斯学校打破了艺术家和工艺师之间的界限,创立了一套促进设计、建筑和纯艺术互动的教学方法,号召建筑、雕塑、绘画重新回到工艺,形成一种新的综合,这在今天已成为共识,不但建筑、设计,而且纯艺术都可以从中得益。

  陆春涛把握住了时代的趋势,正如他所说的,“我这几年从事设计工作,对设计以及西方绘画也有相当的了解。正是在这双重文化的陶冶下,我的绘画有意识地吸收了设计的一些东西……”又说“上个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前后,中国艺术家接触西方绘画和用一些构成的方式改造传统水墨画,在他们的探索中,有成就的前辈不乏其人。这与延续型的水墨画家的探索并不相抵触,在我看来,艺术只承认好坏,是不管新旧什么事的。今天,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在各个领域多方位的探索,这是很好的现象。也都具备其独立的价值。”虽然,大体上,陆春涛的花卉画仍属于比较传统的水墨画,但从他的知识经验和艺术追求来看,设计与绘画必然相互交融,他的水墨花卉的创作离不开富于理性的构思。因此,观看春涛的画,我更关心的问题就是,可否从中找到来自设计的证据。

  春涛清楚地意识到,“从宽泛的意义上说,水墨画和设计一个是非实用的一个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但一些艺术规律是共通的,如都是为了传达一种精神和理念。设计对我水墨画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想是一门跨学科的文化和它所独有的当代资源滋养了我的创作。”以春涛的近作为例,初看之下,他的花卉画是颇具古风的传统水墨画,画题、题跋都意在阐述古人意趣,如《似无姿处最多姿》,就是表达宋人桃花诗意。但进一步观察,他的画路很开阔,既有十分传统的方法,也有某些设计的痕迹或外来的技巧。他画中的花草常常插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有时伴以盛着果蔬的器皿,并用传统的家具和摆设为陪衬,如《寂历幽花晚》、《寒香晚翠》、《斜依秋风绝无伦》、《幽淡显真性》、《翠袖忆天寒》、《唤回春色秋光里》等,在传统文人的恬淡情怀中,能感受到画家在经营位置上的苦心孤诣。最具特色的是,画家选用的各色花瓶上,常画有山水花鸟画,但这不是一般的陶瓶上的装饰画,也就是说,这些画不是为了修饰花瓶,而是利用花瓶独特形态制作的独立绘画,是谓画中之画,饶有趣味。值得注意的是,器皿的变形也是画面的一大特色,这种变形与传统文人的“不求形似”不同,与其说出于漫不经心的情感表现,不如说旨在设计的需要。此外,他的用色也与传统国画不同,体现出一种对色彩学的悟性,例如,《离径疏影带霜月》,有非常悦目的暖灰色调子;又如《含芳弄清温》,画面里的片片绿叶,青翠欲滴,十分可人;而在墨色交融的《露》中,红花绿叶,显得色泽微妙,滋润而沉稳。他有许多作品采用方构图,画得都很满,有时甚至不留空白,看上去更接近西画,如《寒香晚翠》、《黄花妒春色》。有时他也采用传统的形制,如四条屏《梅》、《兰》、《竹》、《菊》,花草都插在瓷瓶中,他对这种器皿情有独钟,在狭长瓶身上作的画中画更别具一格;而《玉树临风》图轴,则给人以康定斯基抽象的点线面关系的暗示,不同的是以具象形式表达一种抽象化的构成。观春涛的画,可以体验到一种理性的宁静,如睹幽谷芳草,如临曲径通幽之处,如见天池碧水,如闻空谷足音。总的看来,他的花卉画属于内省静思的类型,脱尽人间烟火之气,可以说,本质上属于一种水墨设计。

  陆春涛对水墨画现状的认识非常现实,非常理智,怀有一种交杂着使命感和危机感的情绪,同时也充满自信。正如他所说的,“延续型水墨画的发展从本质上说无法和当代日新月异的文化大气候相抗衡,但是它必定能在以机械复制和重复为特点的当代‘文化工业’鞭长莫及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想,斯言不谬,是真画者也。

  潘耀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刊于《美术界》2004年第4期

作者:潘耀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