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这只大罐,马未都看到都忍不住跪下...

有统计称

如果大英博物馆每年都把展出的藏品更换一遍

需要一百多年才能全部展完

古埃及文化展厅

这里也是藏有中国顶级流失文物最多的地方

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介绍语

第一句话就是:

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大和最悠久的文明

乾隆御题汝窑碗

清乾隆皇帝十分钟爱这只碗,但是他却认为这件作品是一只钧窑碗,而非汝窑器皿。1786年,他命人将自己的御笔铭文题刻在碗底,盛赞这件钧窑器皿之精美。

孔雀绿釉罐 元代

罐体铭文为:“内府供用”。覆以绿松石色低温釉料,金属圈口。产地:江西省景德镇。

对于喜欢收藏

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来说

到了英国,

不可能不去大英博物馆

不可能不去“看望”一下33号展厅里的中国文物

包括马未都先生

马先生对大英博物馆向往已久

但直到世界级的大博物馆基本都去过了

才轮到大英

那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为何?

马爷说了

若实在需要一个理由的话……

用中国传统说法

这叫压轴

马先生参观大英博物馆前

心里早已打好了草稿

有几件珍宝

是一定要细看的

其中就包括

宣德景泰蓝大盖罐。

“我曾经在多本书上看见过这只宣德景泰蓝大盖罐,看看尺寸知体积,虽能想象也仅限于想象。在中国馆中,当我远远地看见这只大盖罐时,想象才变得实际,此罐尺寸之巨,虽有心理准备,仍难免心中称奇。”

明宣德 景泰蓝盖罐

高62厘米

“景泰蓝是个民间俗称,学名叫掐丝珐琅。其实,学名只在学术界写文章用,民间及口语亦称景泰蓝。按明朝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之称谓,景泰蓝也应诞生在景泰年间,但恰恰与众不同,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诞生,早在元朝已引进中国,不过是在景泰年间得景泰皇帝青睐而名声鹊起。”

“明代以前的景泰蓝少有体积能与此罐抗衡的。由于铜在明代仍是钱币的用材,用如此之多的铜制作景泰蓝显然价格不菲。在大英博物馆,这只大罐陈设位置如此之低令我诧异,问其原因,专家告知此罐太重,放在高处恐不安全。”

“面对心驰神往的宣德景泰蓝大罐,我单腿下跪,与之合影,了却久远的心愿。此宣德大罐用彩强烈,尤其使用了景泰蓝罕用的黑彩,观之有厚重之感;其红彩色重,较一般红色深沉,配上大面积黄彩,让景泰蓝的蓝色基调反而不甚显现。

尤为重要的是口沿处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监造”两处内外重复款识,罐内又重复镌刻一遍,表明了此罐为宣德皇帝独享,可见当年皇帝也是酷爱此物。”

马未都单腿下跪,与之合影,了却久远的心愿。

其实

看这只宣德景泰蓝大盖罐

还不是马未都大英博物馆之行的最最最重头戏

因为这里还有

大英博物馆国宝一百件世界简史中

最重要的中国文物——《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局部

以及

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中国瓷器最有名的瓷器

——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

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

此外,还有数不清的汝窑、青花、

青铜器、玉器精品……

对行家来说

一天时间

光看中国馆都未必能看仔细

青花釉里红镂雕大罐 元

此罐展现的元代瓷器技艺,融合了釉里红和青花装饰风格。

德化窑瓷瓶

德化窑曾经是宋元两代非常活跃的名窑,而后又在晚明和清代得到复兴。德化瓷器在此期间以带有颗粒的“甜白”胎体和微微呈现青蓝色的光滑细腻的白釉为典型特征。能够呈现这种纯净的白色,是因为胎体内铁杂质的含量极低。

木制观音雕像 宋/金

这是一座真人大小的木质观音像,从造型上看依稀保存有唐代风格,观音的发髻高高束起,衣纹流畅,缨络华丽,表情安详而肃穆,并且通体施有彩绘,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油彩已经脱落。类似造像在10~14世纪的中国北方非常流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来自山西。

北宋汝窑青釉花瓣形茶盏托

这件北宋汝官窑茶盏托,为北宋皇室御用,用以承托各种材质的饮茶器皿。

景德镇陶瓷(板) 明代成化至正德年间

如果你还没去过大英博物馆,

33号展厅里的中国文物,

记得看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