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冷冰川》获2017班尼大奖,捧印刷界小金人

2017-09-11 12:03

由故宫出版社策划出版,上海嘉禧文化联合出品的《冷冰川》一书于美东时间9月10日晚获颁2017美国印刷工业联合会「印制大奖」中的最高荣誉「班尼奖」,以表扬其创造视觉代表作的独到之处。

1

班尼奖是以曾为美国印刷业技术带来革命性发展的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昵称Benny)命名的最高荣誉奖项,是全球印刷行业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印刷产品质量评比赛事,每年举行一次,素有“印刷界的奥斯卡”之称,主要为了表彰那些生产出最佳印刷品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该奖项的权威和评判标准严格,使得班尼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该奖项反映着全球印刷业的最新技术和应用。

《冷冰川》一书由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故宫出版社社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亚民出版,艺术家冷冰川著作,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周晨设计,融多种印刷新技术、传统手工艺于一书,可以说是一件由出版人、设计师与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作品。书中收录了艺术家冷冰川三十余年来创作的六十七幅刻墨精品,作品均由其亲自遴选而出。刻墨,是由冷冰川开创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冷冰川曾说,“刻墨是在传统国画泼墨、焦墨、彩墨等形式上发展而来,在中国墨上用刀刻出中国人的线条与情字,刻墨这个词能够比较贴切的表达这种艺术风格”。

在图书的呈现上,秉承与著作等大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展现出原作的视觉质感。图像的采集使用最先进的电分技术,图版调色与印刷配色均由冷冰川先生亲自校正把关。以四色印刷的方式呈现层次万千的黑与白,精雕细琢,最大限度地接近原作的观感,刻痕纤毫必现,充分表现了纸张肌理和岁月痕迹。在今年威尼斯双年展大书首发仪式上的展示,就引起了许多意大利艺术家与学者的关注与好奇。

image006

书籍整体采用对开开本,在如此大幅的开本下,作品舒展其中,细节尽显。而鉴赏版封面则使用了刺绣工艺,红色的布面似有紫禁城宫墙的韵致。序言用宣纸、贴金箔、文字丝网印刷,典藏版外配黑檀木夹板,木上图案由银丝勾勒而成,内封面由冷冰川亲笔签名,并亲自划刻一刀。当观者翻看本书时,伴随着本书特有的冷香,在与书中每一条独特而优美线条相遇的观感中,近可看艺术家的笔划刀锋,远可观中国的浩瀚文脉——本书出版人、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故宫出版社社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亚民先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书不仅是一种平面的艺术,也是一种平面的建筑,而建筑,则可以称作一本立体的书。书脊印刻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万”字纹饰,既浑然一体,又似乎是整整一座故宫城院呈现于眼前,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剪4

在艺术史中,不乏有艺术大家摒弃传统、固有的印刷系统和书籍设计逻辑,由自己亲自创作书页、书封和装帧形式,这种由艺术家制作或构思的书籍被称为“艺术家书”。二战后,西方出版社推出了大量传统的“艺术家书籍”。V&A博物馆下属英国国家艺术图书馆的资深策展人罗万·华生(RowanWatson)曾在“纸上血:书籍的艺术”(Blood on Paper: The Art of theBook)展览的同名画册中写道:“在我们接触、打开书籍之前,它的物理形式、视觉特征就向人们传递着信息。几个世纪以来,书籍象征着一种生活,它被视为权威的代表,也让人稳居于定义之中。而今,我们不再能够清晰地归类。”他同时提及萨缪尔·贝克特在关于《芬尼根守灵夜》的一篇文章中的话:“整洁的标签蕴含着危险。”

从马歇尔·杜尚到达明·赫斯特,从居伊·德波到保罗·麦卡锡,从埃德·拉斯查到安迪·沃霍尔……有些艺术家偶尔会利用书籍进行创作,另一些艺术家则专注于书籍这一媒介,同样也有插画家、排印员、作家、诗人、印刷者等人会参与其中。在此时,尽管艺术家书保持了书籍的传统形式,但也毋庸置疑地应被视为一种艺术,或者成为书籍作品。而《冷冰川》与这些西方大师的作品相比,在艺术家独立精神之扬洒外,更多地融进了艺术家自身文化根系的文化积淀与思考。

本书的装帧形式采用了传统且仅见于内府刻书中的推蓬装,前后上下翻页,而不同于经折装左右翻页,宜于中国文人的赏鉴。推蓬装多用于书画作品的装潢,在写本、刻本书中这种装帧形式非常稀见,前人在写本、刻本中亦无此称谓。此种装帧形式仅见于清内府雍正元年刻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清乾隆内府清字经馆刻本《御译大云轮请雨经》二卷。

3

此外,为配合图书的翻阅,此书另配有书拨一支。在中国古代,文人爱书惜书,指间翻阅时,担心在书页中留下汗渍以及指纹,于是发明书拨。书拨使用时优雅非常,由于书页是对裱而成,中空,故用书拨翻阅之间、悦目赏心,也增添了阅读的仪式感。此书中的书拨以黑檀木制成。而当观者用黑色书拨上下挥舞翻书时,举手投足间似与艺术家一刀刀刻墨时的身影相交、相会、相知,让人不禁沉浸在墨与画的精神浸润中。

此时,偶有冷香浮动,是因预先在书封中沁入冷香,萃取自三种白色花卉,白玉兰、栀子花、茉莉花,清新冷艳,令观者在观画的同时,感受全新的阅读体验——这三种被誉为“香花三绝”和“夏花三白”的花朵洁白无暇,散发的幽香恬澹清雅,沁人心脾。其中,栀子花是中国最为本土的花卉,而茉莉花和白兰花都是国外品种后引种中国的香花。

第一次欣赏冷冰川老师的作品,就被作品中“闲花”、“净土”和优雅的女性身体所吸引,似乎嗅到的气味都是“白色”的幽香,若水如兰,似冰中花开清冽盎然,想起有古诗云:“自是天上冰雪种,占尽人间富贵香”。于是就有了用“夏花三白”来调制香气的想法。而且冰川老师的作品中总有一种中西合璧的交融之美,就像西方的茉莉,东南的白兰花,与中国本土的栀子花异圃同生,“不烦鼻观偷馥郁,解使心地俱清凉”。

书配香的传统自古有之。比如书中夹芸香用以防蛀,墨中添龙脑与麝香也很常见,读书时香炉常伴左右,但这次为冷冰川设计的《冷香》则并未采取这些方式,而是从古人制取“蔷薇花露”与“茉莉花茶”的工艺中获取灵感,用欧洲古典香水的制法进行调和,不断尝试,最终找到了“夏花三白”在《冷香》中的配方比例,为了勾勒出更加硬朗的冰川质感,又加入了来自阿曼的乳香来矫正风骨。最终呈现的是《花底一声莺》的清婉,《净土无故》的风骨,与《仲夏》的生机盎然。施香方式也进行了多次测试,最终是喷洒,点涂等多方式并用。

剪辑

书籍有独立于文本、图像的功能——很多人珍藏一本书,只为了留存一份记忆。而在如今,网络时代的到来对纸质书籍的印刷和出版无疑产生了冲击。于是,“书”不仅仅用于文化传播,代表知识和思想,更代表一种艺术理念。艺术家、设计师和出版人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用书籍来表达和呈现,实现自身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荣获美国班尼奖金奖,可以说是对出版人王亚民,以及参与获奖大书装帧的设计师周晨、责任编辑王冠良、木艺制作师顾畅等整个团队创新探索的最佳回馈,呈现了当代印制出版技术与中国传统阅读文化的创新融合。作为中国第一本出版的书画等比艺术类大书,本书由故宫出版社出版,上海嘉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出品。限量付梓总计一千零七十七套。其中鉴赏版总计七百七十七套,典藏版三百套。艺术绵延,是以永藏。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