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浅析南宋四大家的艺术作品及其特点

浅析南宋四大家的艺术作品及其特点
清艺汇朱绍良导师班 王京信

摘要:
在中国绘画史上,两宋院体画师竞相开宗立派。北宋“三家山水”的诞生,成为中国绘画的百代标程;而南宋四家绘画,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绘画风格,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巅峰时期。

关键词:
李唐小斧劈皴,刘松年刮铁皴,马远大斧劈皴,夏圭拖泥带水皴,界画,拖枝法,钉头鼠尾描

南宋(1127-1279年),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南宋偏于淮水以南,与西夏、金朝、大理为并存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高宗赵构虽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唐神韵。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宋书坛,后人多效其书迹如下图。


undefined

图1宋高宗草书《七言诗》

为了政治上的需要,高宗赵构延续北宋体制成立了南宋画院。一批北宋画院画家辗转南逃,逐渐集结于南宋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如李唐、李迪、苏汉臣等。由于南宋偏安江南,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影响了画家们的审美观和艺术特色。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首的画家,山水画从北宋时期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等北方山水,变成了用笔简括、章法严谨、截取景物的边角特写构图;人物画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论及山水之便,便有“刘、李、马、夏又一变也”的观点。这次山水画之“一变”,是在画面空间布局结构中探索新的形式法则,影响后世八百年。
  • 李唐(1066-1150年),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北宋徽宗时画院画家,金兵破汴梁后,来到临安(今杭州)流落街头,以卖画为生。建炎间,太尉邵宏渊荐之,奉旨授成忠郎,画院侍诏,赐金带,时年近八十,颇受宋高宗赵构赏识。其擅长山水,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画山石用小斧劈皴。李唐的绘画是两宋绘画的分水岭,如《万壑松风图》。

undefined

图2李唐《万壑松风图》
《万壑松风图》现藏于台北故宫,款识题于远峰之上:“皇宗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画中主峰高峙,峭壁悬岸间有飞瀑鸣泉,茂密高大的松林郁郁葱葱。在此画中,斧劈皴用于山水绘画,先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再用侧锋横刮出皴纹,最后用淡墨渲染,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从款识上得知,李唐于58岁时(1124年)创作此画,是南渡前的作品。南渡入南宋画院后,在构图形式上由全景式构图改为边角式构图,创造了“诗情画意”般的近景山水画,如图《江山小景》卷。

undefined

图3李唐《江山小景》

画中呈现出沿江群峰连绵、山沿突兀,沿山构有亭台楼阁,长松茂密,山路曲折。另一侧江面辽阔,帆船迎风破浪出没其间,处处表现出江南景色。在此画中,作者用细笔勾勒瀑泉、水纹和野草,山石用浓重细劲的墨勾勒轮廓线,山石用小斧劈皴皴出;用石青石绿、赭石设色,部分地方施以泥金,显得富贵庄重。宋高宗赵构曾在李唐《长夏江寺图》绘画上有题:“李唐可比李思训。”因此,李唐的这种绘画风格,对马远、夏圭有直接影响。
  • 刘松年(1155-1218),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清波门而被人称作“暗门刘”,是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其师张敦礼是李唐的学生,其画风与李唐一脉相承。刘松年长期生活在南方,西湖风光、江南水景及风俗民情影响着他,因此其绘画作品表现精细秀润,与李唐雄壮气势的山水有些不同。如《四景山水》。

undefined

图4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该作品为手卷形式,描绘江南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并穿插以人物活动。其春景,堤边庄院,桃柳争艳,堤上两个马童相互交谈,牵马携物向小桥走来;阶下童仆数人,忙于清理担具,像是随从主人倦游归来;其夏景,柳岸虚堂、荷花正茂,主人独自纳凉;其秋景,老树经霜、水面烟波浩渺、庭院幽深,主人静坐养神,一派清闲景象;其冬景,雪披高松,下荫深院,中堂一妇女开窗探望,主人在侍者陪同下,骑马撑伞,踏雪过桥。四幅画面,主题鲜明,经营位置得当,布局结构严谨。
在技法上,山石变李唐的“小斧劈”皴为小笔笔触的“刮铁皴”;用界法技法,绘制庭院台榭,如歇山山面垂鱼高悬可见室内平樑;正脊邸尾为双曲角;可拆卸的格子窗、格子门等。以“折算无亏”的毫寸比例,准确再现了南宋时期的庭院别墅。画中人物虽小,解剖比例准确,劳作者的服饰为交领短衫齐膝衣、绑膝裤,庭院中的主人幞头隆起、面部慈祥、无忧无虑,表现出南宋百姓的富裕生活环境。
  • 马远(1189-1225年),山西河中人,宋光宗、宁宗时期画院侍诏。其曾祖父、祖父、父亲、儿子都是画院画家。马远继承家学并吸收李唐画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山水画特点,取景小中见大,往往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在布局上,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之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在绘画技法上,马远创立了“大斧劈皴”法,画山石用笔直扫,水墨俱下,见棱见角。如《踏歌图》。

undefined

图5马远《踏歌图》轴

作品描绘了在幽静优美的群山下,四位老少农民边歌边舞于垅上庆贺丰收的情景。画面的近景处,一老者跨过小桥,右手扶杖、左手挠腮、摇身抬腿,踏歌而舞;随行二老者,其中一人双手拍掌、双足踏节,另一人抓住前者的腰带,躬腰扭动;后行者肩扛竹棍、上挑葫芦,身前倾、腰微弯,和节而踏。远处高峰削成,宫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画面气氛欢快、清旷,形象表达了“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的诗意。山石用“大斧劈”皴,树木枝干用下偃之势的拖枝画法。界画由北宋的“折算无亏”继承并变为减笔,将“望之中虚”折减、近大远小。画中爬山廊的出现,正是南宋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在人物绘画方面,以钉头鼠尾描勾绘人物衣纹。如《山径春行图》。

undefined

图6马远《山径春行图》
作品描绘春天的江南。
云淡风轻,一名高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引来一对黄莺,在枝梢上愉悦的鸣唱着。画中人物衣纹作钉头鼠尾描,线条径直,解剖比例准确;远山用泼染技法绘出,虚实结合,将人物、树木、远山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 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临安人。宋宁宗时画院侍诏。初师李唐,受马远的影响,在“斧劈”皴的基础上创立了“拖泥带水”皴。如《山水十二景图》。

undefined

图7夏珪《十二景山水图》

作品为一水两岸式构图,描写水天辽阔、渔舟往来,江村微茫的黄昏景色。原为十二景山水,现画幅仅存四段但景色相连,又可分为相对独立的四景,依次是遥山书雁、烟村归渡、渔笛清出、烟堤晚泊,作品用舍去中景、突出近景、淡然远景,营造一种轻旷悠远,空灵恬淡的意境。画近岸山坡以干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皴擦,使笔墨迅速化开,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这种技法是从李唐、马远的“斧劈”皴演变而来,形成了独特的“拖泥带水”皴。
结论:南宋王朝历经九帝壹佰伍拾叁年,受高宗赵构的影响,历代帝王也善舞文弄墨,利用画院画师的作品粉饰太平,掩盖社会矛盾。南宋四大家的作品,在政治上积极服务于南宋朝廷,如马远的《踏歌图》,就是为了彰显“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之作。在艺术上,南宋四大家从构图、笔墨、绘画技法上不断创新,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绘画方式,引领后世八百年,成为美术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参考著录:① «清艺汇中国书画鉴藏研究班»;
② « 中国绘画全集»;
③ « 中国书画»;
④ « 书史会要»;
⑤ « 艺苑卮言»;
⑥ « 格古要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