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于志学:中国画在白光与墨韵中的现代审美变奏

  在探索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创作与审美理论建构过程中,差不多所有的国画家和相关的中国画理论家都对此做出过应有的探索和努力,但现实的情况和相应的探索效果总是不那么理想和令人满意。难道这是一个永远的禁区和悖论吗?应该说,我此前的质疑是很难化解的,同时也很难再轻易谈论中国画的笔墨创新和相应的审美建构之事,我甚至认为动不动谈论中国画的笔墨创新问题是一个十足的伪问题。但是,当我全息地面对于志学先生的冰雪山水创作时,特别是在面对他的《墨有韵,白有光----中国画黑白两域的审美研究》一文时,我对中国画笔墨创新和中国画的现代美学定位开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信心。   就这种希望和信心而言,我觉得决不仅仅是因为于志学在中国冰雪山水绘画上的领军地位所致,更确切地说,是于志学对中国画笔墨中的墨韵和中国画创作中的用光问题进行了全新的、系统的深度研究、思考、探索和建构。在我看来,这种全新的、系统的创作和理论建构,还不是在一般性的层面上展开,而是将所有的探索性思考和创作研究中的内在因素和技法问题提升到中国画的审美高度来予以展开。具体而言,于志学一直将自己在中国冰雪山水绘画创作和相应的审美理论研究集中到笔墨中的墨韵和光线的系统分析之中。   不仅如此,最为可贵的还在于,当许多中国画艺术家、理论家,总是习惯于简单地将西画中的造型因素、光的透视和明暗因素简单地加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而自诩为创新时,于志学却有意识地绕过这样的种种创新和实验模式,自己开创一种全新的绘画流派----中国冰雪山水绘画。如果仅从一种绘画流派的命名而言,那倒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因为在当代艺术创新中,我们所面临的通过命名而出现的艺术流派并不算少,但真正称得上有新的艺术主张的,同时又在现实的艺术实践中真正具有创造性探索的艺术流派,的确并不多见。当然,就于志学的整个艺术探索而言,我们所关注到的还仅仅是于志学现象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不仅仅是在绘画实践的意义上创立了中国现代冰雪山水绘画,而是对中国画笔墨中的内在审美因素墨韵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将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气韵这一哲学范畴迁移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之中做进一步的审美思考和审美探索,并在更深的层次上建立起了中国画笔墨中墨韵这一具有独特审美意识的美学范畴。同时,面对中国画的用光问题,几乎没有相应的艺术家和理论家对此用心一瞥,甚至认为中国画在根本上与光无关,于志学却不这样认为,他甚至对此进行了兴致昂然的探索。这种探索当然是双向的,一方面,于志学将这种探索深深建立在他为领军人物的中国冰雪山水的绘画创作实践基础上,另一方面又全身心地致力于现代中国画的审美因素研究。因此,在中国画的笔墨审美领域中,他不仅对墨韵、白光进行了深入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而且为中国画的审美领域增添了墨韵和白光这两大新的美学概念。于志学在他的这篇研究黑白两域的文章中做出过这样的阐释:“中国水墨画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艺术领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艺术形式,它以迥异于西方绘画的思维方法、表现手段和视觉效果所呈现出的特别的文化品味、特有的哲学内涵、特殊的艺术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伴随着中国上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一直延绵不断地承传下来。这种独树一帜的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它特有的外在形式——笔、墨的多变表现和巧妙处理来完成的。因此,有关笔、墨的探讨,一直是历年来中国画坛上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有固守传统的惟笔墨中心论,也有背离传统的不要笔墨论。在我从事中国水墨画创作和研究的几十年艺术实践中,也不断地对中国画笔墨的审美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当我突破了传统水墨画的思维定势,创造了冰雪山水画之后,20世纪80年代初我曾提出了中国画存在黑白两域之美学说,即所有中国水墨画的各种形式皆可包涵于中国画黑白两大体系之中,这黑白两域的审美内涵核心是‘墨有韵,白有光’。墨韵是中国画黑的体系的审美主体,白光是中国画白的体系的审美内在。产生墨韵的用笔和用墨构成了中国画第一、第二审美内涵;用光则构成了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然而在中国画上千年的历史中,在诸多的画理和画论中尚未有人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画墨韵和白光的理论,在中国画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全面、透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画墨韵和白光的价值和意义。”   按照于志学的看法,墨韵是构成中国画审美领域中以黑为体系的外在运动痕迹美学系统,光则是构成中国画审美领域中以白为体系的内在精神美学系统。在我看来,针对中国画的笔墨探索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一个伪问题,事实上,中国画的笔墨审美体系是十分成熟与完善的美学存在。至于不少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非要在这一问题上争论不休,更多地不是出于艺术本身的探索和创新需要,而是在某种意义上为自己寻找艺术创新的借口。不管是宣布“笔墨等于零”,还是坚守在老祖宗的笔墨传统中,其本身的实质性含义都是值得怀疑的。不过,于志学的中国冰雪山水绘画的创作实践及其对墨韵、白光的审美探索,却改变了我对此一贯的认识和看法。同时,于志学也确实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实现了中国画在白光与墨韵中的现代性美学建构梦想。不仅如此,于志学的艺术创作实践和相应的理论探索,还从一个非常富有前瞻性的角度为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应有的启示性和可能性。   邱正伦(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人类学博士)

作者:邱正伦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