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吴为山:熊老生前最后的一封信是写给我的

2002年吴为山为熊秉明先生塑像

  2002年熊秉明先生在吴为山教授陪同下参观南京六朝石刻

  相关链接:

  秉明先生作品捐赠仪式暨熊秉明作品学术研讨会举行

  秉明:凝固的历史

  熊秉明:我与吴为山的“四手合塑”

  邱振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熊秉明先生

  孙家钵:从做熊秉明的“车夫”谈起

  陆丙安女士回忆说“熊先生喜欢年轻人,在他眼里没有身份之分,在法国他热情的接待所有前来拜访的年轻人,那么大年纪的他和年轻人彻夜畅谈,不甚欢乐,故此他有很多忘年交。”

  吴为山作为熊先生的其中一位忘年交,是此次捐赠的主要促成者,谈及他和熊老的深沉情感,吴院长心中充满感叹!

  熊先生作品捐赠对于中国美术史意义重大

  二十世纪初,中国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到西方去留学,这一批艺术家为中国现代美术的转型做出很大的努力,他们的艺术生涯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相伴。从历史的高度,历史的层面来看待个问题,那么这个现象应当说是推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熊秉明先生到西方留学,同时他坚持自己民族文化之根。始终没有忘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他把这个种子撒在西方,长成了参天大树,我觉得这个具有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所以如何能把过去和以往的成就进行梳理,成为我们今天发展的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熊秉明先生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同时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故此我们接受熊秉明先生的捐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熊老生前最后一封信是写给我的

  2000年,经杨振宁先生推荐,我跟熊先生相识,并成为忘年交,虽然时间并不长,他是2002年年底去世的,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不算长的时间里,我们的交往十分多。我们一起搞创作、一起谈论艺术、一起写文章,我觉得熊先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支持。我们是忘年交,他比我大40岁,是我的父亲辈,同时也是我的老师和朋友,所以就是这样的一个关系。他去世以后,我写了很多纪念他的文章。国家文化部要收藏一批作品,我就提出来把熊秉明先生的作品回归祖国,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熊先生的精神和他的奋斗轨迹,让他的作品成为我们今天的史料文献和精神财富,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长认为这具有文化战略意义,经过专家论证,一致赞成。王部长的批示极为诚恳。我联系了熊秉明的夫人陆丙安女士,因为我到法国去的时候就住在他家里,熊先生生命中的最后的一封信是写给我的,他最后一篇评论文章是《凝固的历史》,系为南京博物馆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作序。所以我跟熊先生之间是文化的机缘,感情深厚。熊师母听了我的介绍和想法后,她说:“你做了一件好事,我们愿意挑选一些他的代表作品捐给中国艺术研究院”。

  51件特殊的捐赠作品:熊先生花了39年为父亲雕像

  其中有两件作品是熊先生花了很长时间创作出来的。一件是《父亲》像,熊秉明的父亲是数学大师熊庆来,他花了39年做成这个雕像,他创作他的母亲雕像花了16年的时间。所以他的作品是千锤百炼的,文化涵养、精神涵养和艺术涵养是极为深厚博大的。这些作品都具有代表性,还有他的书法,他的书法作品中有很多是写他自己的现代诗。我们的传统习惯是写竖行的诗、古典的诗词。他写现代诗就需要用现代的形式,所以他很注重书法的创作,他的书法创作中不但吸收了西方的心理学、现代哲学,还有现代美学和诗学,所以熊先生的书法表现出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现代视觉的冲击,也充满了中国文化中熠熠的灵光和深厚的力量。他的绘画更加特别,他的绘画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画了自己的切身感受,画了自己的记忆。比如说他画南京,他出生于南京,小时候看到南京的景色,他绘画时在传统表现手法中融入民间艺术,又融合了西方现代表现主义和现代抽象的元素,跟毕加索、马蒂斯这些艺术家遥相呼应,所以他融贯东西、汇通古今,创作了这样优美的、发人深省、具有哲学意义和创新精神的作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品。这是我对熊秉明绘画和书法的看法。他的雕刻更是千锤百炼,他的雕刻有三类特点,第一,包含着一种深厚的情感和文化情怀。以中国的大地为母题的《牛》系列。第二是以书法线条为造型元素的《鹤》系列,有着中国道家思想。第三是他的肖像雕塑的写实性,吸收了希腊、罗马的文化精神,表现其生活和文化记忆。

  雅昌艺术网:中国艺术研究院对于熊先生这一批作品具体的安置有什么样特别的计划和政策吗?

  吴为山:目前这些作品会在收藏于图书馆。但是我们明年准备搞一个大型的展览,同时还要将这51件作品编成画册。另外我们要不断地组织一些学术讨论会,我想这些作品收藏是一方面,但是让收藏变成活的收藏,收藏到人们心目当中去,变成人们的精神产品,精神财富。这样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才能体现巨大的价值。

  雅昌艺术网:接下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对于其他著名艺术家作品的受捐和收藏有什么计划呢?

  吴为山:这个是划在文化部整体的收藏计划里头去,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所建立,我们想不断地推进这样的工作,以后还会有系列地收藏与研究。

  雅昌艺术网:谢谢吴院长。

 

  邱振中:每个时代都不缺少大师,只是缺少发现大师的眼睛

作者:张嘉格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