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好的山水画都长什么样?

  洪波先生自深圳来,因为行程短,几乎没带什么行李,只带来一本足有两块砖头份量的《王原祁》精品画册,还有一套烹老茶用的茶壶。

  茶也是洪波先生带过来的,1972年的“珠茶”,装在一个时下流行的“小罐茶”的小铁盒里,打开看,也就小半盒,乌黑如炭屑。洪波先生亲自来冲泡,茶汤倒在白色的茶杯里,色泽如酱油,口感接近陈年的普洱,先生说:这是绿茶。

  泡过六、七道之后,茶色茶香依然不减,口感更加醇厚饱满,先生说:这茶可以泡50道。

  茶事方定,洪波先生打开手机,翻出了他刚刚完成的巨幅山水画《海国春霁图》,丈二整纸,足足画了二十天。照片是在雅昌拍的,画面清晰,细节丰富,按我的眼光,这应该是先生在2018年最花功夫的精品之一,也是今世写意山水画的上乘之作。

FmVMeQxrFyZRsfOS41cDboRXaPJT3Wf7IJZwjeK1.jpg

  中国人对山水有着特殊的亲近感,在家里或在办公室都喜欢挂一幅山水画以彰显风雅,至于什么样的画才是好画,却是见仁见智,标准不一。市面上俗画横行,更是令人眼倦。借着欣赏洪波先生《海国春霁图》的机会,想说说我心目中的好画标准。

  1

  好的山水画是有代入感的

  这条非常重要,所以放在前面说。再高的山,再远的水,有人在才有意义,所以有“点景人物”一说,或樵夫渔父,或高人逸士……看到一幅赏心悦目的好山水,看画人希望变身画中人,置身到画家营造的或清旷或深邃的意境当中,这就是代入感。

3pOLyGi3PMLvIDBV1LRLM1bcQyBENlxAu5sXRZqg.jpg

▲局部图

  代入感是个新词,其实古人早有表述。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都是营造一种代入感。回到画面上,体贴的山水画也总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山路迂回,但有清晰路径,水面宽阔,但有舟楫可航;山水清绝处,一角亭榭,几间茅庐,为人留下了观景歇脚的地方,读画人跟着画家的指引,就能体会到悠游林泉的乐趣。

jdOuobKTBUEl8AgrSgHZuQ64mpk22ZZ5flkmjj0A.jpg

▲局部图

  读画人喜欢“进入山水”,或许是一种心理补偿效应。都市中人每天面对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甚至是驱散不开的雾霾,自然向往山川雄秀人迹罕至的大自然,但又放不下眼前的一切,怎么办?于是面对纸上山水,“卧游”成了权宜之计。

  《海国春霁图》就有这样的特点,画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海相依、雨后春山的壮丽图景,春草滋长,万木生机,春雨新霁,百道流泉,郭熙云:“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此画表达的正是一种欣欣然欲走进画中的感觉。

5wVOILXaUdqUmZ4hwBUZV4ZzydT9LHwwW1yAEnEX.jpg

▲局部图

  高山巨壑,层峦叠嶂,但不是荒寒无人的枯山冷水,处处留下人的痕迹,让观画人追攀不已。创作丈二巨幅,画家丘壑在胸,不打小稿,直接从画的右下角起势,劈面一堵悬崖峭壁,峭壁中间一条栈道通向山顶。这山势让人联想起剑阁蜀道或少室太行。沿栈道盘旋而上,快到山顶处有楼台依山而立,楼台面对的是群峰和瀑布——正是观景的好平台。

  到了画面的中段,也是整幅画的中心部分,高大的山岭之下,靠山向阳处,又有几座楼宇掩映在一片松林之中,是僧舍还是道观已不可分,但一看就是休憩或修行的好去处。

3iM9jOXjdFDWyxECbNXSRSHTPW6Vh5SFSsKTWNNI.jpg

▲局部图

  视线移向左边,山势渐趋平缓,几处农家房舍若隐若现,似乎可听到鸡犬之声,让读画人的心跳也跟着平缓下来。最后,视线停留在画面的右上方,这里山海相接,海水茫茫,山岛耸峙,在面向大海的一侧,又有一座楼阁矗立,远景不及细绘,但山海之间有这样一处观景楼阁,似乎是必须的。

nJjVOwdOWx8Z1vFJXMC8sNFEyaTmj8iblkqxm1jy.jpg

▲局部图

  《海国春霁图》为我们营造了很好的代入感,欣赏这幅画,我们愿意走进画里,在凌空栈道上体验一把惊险刺激,在山顶楼阁上眺望对面的百丈飞泉,到深山萧寺静听钟鼓梵音,到农家小院吃一碗新鲜蔬笋……好的山水画就是有这样的“治愈功能”,繁忙的一天过后,回到家里,对面这样一幅山水画,会让所有的烦恼和疲倦顿消。

  2

  好的山水画是有信息量的

  买一台数码相机,人们首先会问:像素多少?像素就是单位面积里面的信息含量。一幅画的信息量当然不是像素那么简单,但好画都有一个简单的判定标准:耐看。耐看就是信息量丰富。

  也不是画得越繁密就越耐看,八大山人的小品,寥寥几笔,意味无穷,所谓笔简意繁,空白处也有丰富的信息。

  具体到山水画,信息是多方面的:景物的信息、技法的信息、情感的信息,三者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成就的。为什么人们愿意挂一幅山水画而不是一张风景照片?就是因为画比照片多了文化信息和情感信息。我们常说“江山如画”,关于真山真水与山水画的关系,董其昌有个经典的总结:“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因为有了笔墨的介入和情感的表达,画比风景照片耐看多了。

gw9FiZdGP3YfVh3esRovwc2k3bIvKeTOjFNjfDJ8.jpg

GcK1uYd0bF8tLiLZm4UCpURYOXf7t2TFbuXjKL6l.jpg

▲局部图

  中国山水画肇始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元,光大于明清,一千多年来,经历千万画家的探索、传承和淘汰,再加上中国传统哲学、文学、书法的渗透,山水画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和完备的技法体系,信息量巨大,技法本身就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一幅画是否耐看,跟这组信息的接收和传承有极大关系。

  洪波先生是从传统里走出来的画家,他的画不论如何创新,都能从中找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有着深厚绵长的文化信息。《海国春霁图》属于小青绿范畴的细笔山水,构图采用大山大水布局,“高远法”与“深远法”并用,再加上白云的环绕、流泉瀑布的点缀,确定了既崇高又深邃的画面总基调。画法采用古法,先淡后浓,色墨交融,反复积染,营造出清丽浓厚的笔墨意境,从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黄公望、王蒙、王原祁、黄宾虹等历代山水大师的信息。

  所谓耐看,就是总也看不透,总有新发现。山水画在画面空间的开拓方面,往往采用散点透视、以大观小的方法,步步移,面面观,把叠嶂层峦收入画面。因为画幅巨大,从不同角度欣赏又会有不同的感受。站在《海国春霁图》的左侧看,海为主,山为宾,白浪滔天,帆影点点,充满了动势,让人激情澎湃;站在画面右侧看,山为主,海为宾,山势的雄险,让人肃然起敬;回到画面的正前方看,又是动静相宜,稳重如山。

YVbuaKO7ZcPY9RWn6ECshRZNHyt6Y470HEikRMed.jpg

▲局部图

  所谓耐看,就是细节丰满,越看越有味。读山水画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细节处笔墨的质地,局部景观的描绘,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着眼《海国春霁图》细部,能看到生动的笔致,苍润的墨韵,活泼的色彩,透过这些,我们仿佛看到了春柳的生长、透过松林的阳光,仿佛听到溪流的喧哗,舟子的闲话……

BdEentGefZFbrZIz8U0ZlulV0WmLwCtZ8LOpippm.jpg

iGpNkHSb2lmA7wH3vz5tyLrRmNvTcedEn9hyemMh.jpg

▲局部图

  3

  好的山水画是有人格烙印的

  中国艺术素来讲究将人品与艺品相互参照,苏东坡说过:“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看字是这样,看画也是这样。

  有美评家说洪波是“传统山水画最后的贵族”。之所以会留下这样的评价,我想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他本人温文尔雅的风度,二是他对艺术出古入新的坚守。

  大凡接触过的人都有印象,洪波先生风神俊朗,性格温润,待人宽和,进退有度,说话慢声细语,没有一般“大艺术家”的张狂习气,蔼然有古君子风。

wzyyroIBNT7ctP9uBuR14McsjPEohvwRYaXF4nYg.jpg

  反映在画上,深厚蕴藉是他作品的主基调,不论是丈二巨制还是尺幅小品,都能做到清而不浮,厚而不浊,头尾照应,张弛有度,这是个人品格在艺术风格上的映照。评论家在评说洪波作品时,用到“笔墨理性,古典精神”,“情感深厚,引而不发”等语,都是十分精当的。

aQ5LiGNOrb8QNrn0YeNckok76pu7dRybSeWU5Ebr.jpg

3AoTX3bZlXynVTJimNGBHitit3Pq4LLfE5urICMK.jpg

  洪波是一个艺术旅途上的独行客,他来往中美两国,游走世界各地,身边没有同道,也不混什么圈子,在艺术的道路上匹马孤征,并且达到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是个奇迹。

  中国艺术家如果长期生活在国外,很容易受到异邦文化的侵染而迷失自我或流于庸俗,洪波先生又是个例外,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有清醒的认识,但不排斥外来元素的吸收,作品风格不论如何演变,都没有脱掉东方美学沉厚的底色,这也是他的作品受到中美两地收藏家普遍喜爱的原因。

pokLYhPAO2mIxGYEu08FcCAOlPGspZ6QPkKCZ5Fx.jpg

  上世纪五、六年代出生的画家,生长在一个文化断层期,新政权在“艺术为人民”和“破旧立新”的旗帜下,倡导“厚今薄古”和“表现新时代”,这代画家身上传统文化的养分普遍不足,洪波先生却是其中的异数。他的艺术修养,审美眼光,乃至技法组成,都超然于时代之外而直接传统正脉,这不得不说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

  洪波生在汕头,少年时期在汕头度过,潮汕地区承接千年的中原文脉,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得以保留,从语言到风俗,从饮食到礼仪,无不渗透着古老中原的流风余韵。洪波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从小在祖父督促下摹习颜体大字,稍长又得城内几位老先生亲授,从临习《芥子园画传》开始,进入中国画艺术的门庭。从中可以看出,在以求新求变相标榜,以西方写实绘画为训练体系的大环境下,洪波先生因为机缘巧合,“不合时宜”地走了一条回归传统的路,从而奠定了他今天的成就。

  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孙克等先生在评论洪波作品时,都注意到他对传统笔墨、章法、意境的全面理解、吸引和突破。邵大箴先生说:我们看到他对传统的尊重,同时也要赞赏他能突破传统、崇尚创造的精神。孙克先生说:洪波的作品中有两大元素:一是传统,一个是写生。首先他是研究传统的,传统的精髓已经深入到他的作品和艺术观点当中…

vifHGKUZBUiLDmIUDqRFuKXqtVpnoMV5ZxhXkE08.jpg

  说起好的山水画,还应该有一些标准,比如技法的难度,风格的独创性;又比如,有人相信好的山水画能够助人风水,旺人宅第等。在组织这篇小文的时候,我看到这幅《海国春霁图》已经被收藏张挂在“畹园”的厅堂里,巨幅画作与古色古香的红木条案搭配,峰峦秀起,煜煜生辉。

3gXENlW6EXvxDS3v1qZ4yIwdskbuKPi2y0OiZv9n.jpg

海国春霁图

敬请手机横屏欣赏

fLCA5M20okF0Va2yh39nA1511VZRf8OKsRDaA4dN.jpg

畹园场景

EdcsOLY14Pxst8bpI1IH7awRO8wnKCwTibjhSp3O.jpg

Jt5L9tJSdH0CARS1jlyrKYC71fzeUolzLYuS21qf.jpg

JNQNOEkE2GOXxWLItAaQqIXWDrmuTistiOfI48iB.jpg

KbEybwh0odp0rmaVccKpA6X3wNyhXpnCe2uwQlEw.jpg

作者:妙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