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依然香如故”何多苓、罗发辉、李强三人作品展

  由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成都商报》和《新闻晨报》联合承办的“依然香如故——何多苓、罗发辉、李强三人作品展”10月17日至28日登陆上海洛克•外滩源协进大楼——(引)

  依然香如故,偶然当发生(主)

  由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上海华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唯一协办、《成都商报》和《新闻晨报》联合承办的“依然香如故——何多苓、罗发辉、李强三人作品展”10月17日至28日将登陆上海洛克•外滩源协进大楼。本次大展将推出三位著名当代艺术家共23幅油画和7幅色粉画,按照策展人、成都商报艺术投资总监王奇的说法,这次的展览“纯属偶然”,何多苓这几年一直在延续其“杂花写生”,罗发辉则擅长在油画布上绘制硕大的玫瑰,作为罗发辉川美附中和本科同学的李强则以文人的心态编织着去掉生物性的玉兰或牡丹……“于是,把三个人拉到一起,做一个以花为主题的三人展”成为一种必然的可能。

  以花为媒,以传递内心为本,以典雅的绘画气质为线索,是本次大展的特征。展览在即,何多苓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杂花写生的方式直接与自然交换,是他近年来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尝试;罗发辉则说自己希望通过本次的展览让自己作品中对“欲望”和“阴郁”的探秘更为准确和深邃,李强的花卉系列,则更多是冲着传统文化去的,来源于他对传统的认识和创作中“完全彻底的陶醉”,“画了20年的花,应该有所改变和突破”。

  另外,作为大展的支持单位,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技术积淀和自主创新,以“永远为您多想一些”的服务理念,成为中国大陆电梯业前五大生产商之一,恪守信誉且追求完美的形象,与本次大展的理念十分统一。

  花是奇迹——何多苓

  “我相信偶然进化。就像《带阁楼的房子》里的‘画家’说的,不要光是相信什么残疾人突然站起来是奇迹,其实每个人都是奇迹,花是奇迹,星星也是奇迹。”以人像为“永恒主题”的何多苓现在每天都画花的写生。画画的时候听音乐,有时候面对媒体的采访,他也可以做到一边采访一边画。昨天,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何多苓说画花是他训练自己的手段,单纯到只需要手,不太需要大脑,不用考虑,“直接了当地与自然交接、互换”。而在媒体和艺评人的角度看来,他对着花园写生的时候,他的冷静充满了抒情的张力。

  如果说何多苓之前的人像作品是对那个激情年代的青春书写,而如今的杂花则更像一种忧郁的媒体,传达那个年代的回响。对肖像十分迷恋的何多苓一直希望保持一个状态,就是独处一室安静地绘画,单凭画画本身获取最大的愉悦。何多苓每天都会去位于三圣乡的“带工作室的花园”,像上班一样,执迷于花园中那每天不停变化的时间,从之前喜欢享受花园里的常青,变成同样享受冬天的萧瑟,甚至让自己过得都“模仿自然”。

  2010年开始,他开始尝试着去做真正文人化的融合与表达:将中国水墨画的手法成功地转换到了作品中,具有写意的韵味,又有当代语境。他开始每年春天安排一个固定的项目,找一天出太阳时出去买树、买花草,按照自己构建的花园模板创建一种理想化的实验园,然后让自己的创作跟着这种“实验”一起变化。艺术家带领着观者回到日常生活,回到画画的基础性修辞——写生上面,回到花花草草,回到我们每个观者都看得懂的时态:当下。所以,我们有时候能从他的花中看出惊惶少女的倒影,有时则可以看到带着可爱莽撞气息的玫瑰。

  策展人鲁明军说,单从何多苓的画面看,不难体会到他对于书写的自觉,但与传统写意不同的是,他对画面形式及内在的要求非常苛刻。“与其说他是画家,不如说他是个诗人,从他早年的《春风已经苏醒》、《青春》到今天的《杂花写生》,画面中的文学性、抒情性或者说诗性,特别是画面所透露的孤寂、脆弱、敏感、忧郁、伤怀、神秘的情绪和气质几乎贯穿了他三十余年的言路和心路。”

  借花传情——李强

  习惯晚饭后钻进画室,不容打扰的李强通常会用通宵的时间在画布上表达自己即兴的“纠结”。

  李强的关于“花”的情绪,来源于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创作中“完全彻底的陶醉”:安静地讲述一种依附于花朵之中的潇洒。即使他本人从不是大起大落之人,也很少经历大起大落之事。“之前我一直很在意画花的材料和语言,当作品越来越具有装饰性后,我发现无路可走,必须跳转。”于是,在经历了风景画阶段后,李强的花卉作品呈现出“朦胧而不虚幻”、“东方而不模古”的明显特色。李强甚至认为这些花是可以编造出来的,喜欢玉兰,他可以画一丛玉兰,让画面变成脱离花和花丛的生物性,喜欢牡丹,他把牡丹的所谓“富贵感”等外化的意味全部褪去,自然呈现一种植物的本态。和艳俗完全无关。艺评人的观点是,李强的作品表现了他作为画家内心的感受,并由此发现了花卉本来的性格。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之前他的花卉作品是“借题发挥”,而现在更重要的是“借题传情”或“借表达意”。艺术批评家王林认为李强把中国花鸟写意画的造型特征、留白方式和流畅笔法运用到画面,但他作品中的东方情调和抒情意味则和传统的中国画并不关联,它们本质上呈现的是经典油画的肌理质感和审美情趣。艺术批评家鲁虹则认为,李强一方面有效地将东方写意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的传统融合,另一方面还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们长期希望解决的若干艺术问题。

  “如果说我现在的这些作品和传统的中国画有某种相似性的话,我想这应该是潜移默化的,我并没有刻意在绘画方式上去生硬的借鉴传统元素,只是希望通过花卉这样一个题材去追寻或者说是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指涉的生命关照,因为在我看来,这是当下的现实所缺失的。”李强不愿意过多谈论他的花卉作品在画论上的所谓技法和意义,但这毫不影响他对自己作品中色彩、笔法、氛围营造、浓淡的控制。媒体和批评家认为他作品中深具的东方情调,想必就来自于这种控制力。

  花即内心——罗发辉

  成都商报记者曾多次与“发哥”有过绘画题材与绘画理念上的交流。罗发辉画作中带有“浮世”和“物语”感的大花、赤裸女性和花朵上空的阴霾,都是他对现实的观察。

  在被外界认为“酷”和“玩世不恭”之外,罗发辉说话和作画,其神色远非他的经历那般惊心动魄。他画玫瑰,却不为表达爱情,画血色伤口,又不为表达痛苦。“绽开的花蕊漂浮在灰败的城市上空,面目模糊得像是在福尔马林液体里的苍白女性身体,带有一种受虐似的病态压抑。”更多的评论家和观者,读出了他作品中展开的欲望图景。“我几乎每天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当下社会生活的环境信息,很多都带有伤痛的因子。这些作品来源于我的生命体验、生活经验和转化这些经验的能力。”罗发辉说。花朵与花朵所指代的女性,却呈现出一种阴郁而略显扭曲的形态,这是罗发辉另类的艺术感知。

  罗发辉并不否认“玫瑰”后来成了他绘画的一个符号,但这种“玫瑰”似乎又不止爱欲与纠缠那么简单。通俗地说,他的大花作品代言了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悲伤和丑陋欲望。花即内心,而他的表达方式是张牙舞爪的,是对抗式的,硬碰硬的。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大花作品,其花瓣的厚度、色泽、开放的姿态和画面中那些被抛却了表情的男人、女人的姿势——搂抱、躺、坐、侧卧等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多次置身于罗发辉的画室,他很少与记者讲述绘画的所谓理论,而是不断地表达他的想法,或者这幅大花是送给某人的,那幅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他会给你讲自己置身于荷兰某个巨大的音乐节现场,被现场DJ调动到亢奋不已的状态,然后那种不断陷入的狂乱感和身不由己,或者他又突然跳到川美门口某家著名的苍蝇面馆,一碗说不清楚臊子的小面,也会让他的味蕾和内心激动不已。

  成都商报记者谢礼恒

  依然香如故——何多苓、罗发辉、李强三人作品展

  展览时间:10月17日至10月28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圆明园路169号“外滩源”协进大楼一楼

  主办单位: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

  承办单位:《成都商报》、《新闻晨报》

  唯一协办:上海华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