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丁乙“十示”系列:一位抽象艺术家的“曲线救国”

2015-06-05 17:23

  【编者按】从二十多年前的“十示”系列有了第一张作品,用鸭嘴笔和直尺,很精密地画,到90年代开始抛弃“工具”徒手作画,之后持续了12年的“荧光系列”现在采用黑白,艺术家丁乙从艺术的原点出发,用最简单的元素追随社会的重大变化和城市剧变。6月7日,丁乙大型个展“何所示”将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艺术家仍将在“新格子”中形成一个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艺术体系。无论是对“十示”感到陌生神秘或是早已熟知,艺术家每一次的变化,都给予了观者们新的体验与思考。正如艺术家自述:“十示”最大的意义在于拓展了人们对于绘画的认识。

艺术家丁乙

  选择“十字” 回到最简单的元素

  艺术家丁乙曾回忆道,1983年赵无极作品在浙江美院做展览引发了中西融合的讨论,所以他打算走中西融合的道路。1986年起他就读上大美院国画系,到了大学二年级又觉得那条路走不通。在丁乙看来,当时吴冠中也讲抽象,但他作品中的抽象只是意向。相比之下,赵无极有纯粹的抽象,但他为作品所起的题目却往往包含着意象。“所以我的抽象画选择十字,就是要无意向。我的核心观念就是回到最简单的元素。”

禁忌,油画、画布 Oil painting on canvas,84×84cm,1986

  丁乙决定走一条艺术与设计结合的边缘道路:“选择十字恰恰因为它是一个泛含义的符号,在我从业经历中,十字线是无数次被用来标示多次套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坐标式的精确细线,它只是印刷业的技术术语与符号,没有任何用象征手法可以获得联想的空间,我要滤去所有实际性,使绘画仅仅回到形式的本质,形式即精神。”

  “选择‘十示’这个符号也与我的艺术历程有关,我在上大美院读的是国画专业,因为我画的是以塞尚为代表的巴黎画派,而且很熟悉,很洋派,这与当时的高考标准和教学模式都不对路,只能‘曲线救国’,先读国画系再说。但后来国画的观念与程式也受到艺术评论家的怀疑与颠覆,我就不得不考虑如何走出彼得堡。毕业后我从事教学工作和平面设计,‘十’就是规定四色印刷品中的符号,它的基本元素最简单,但经过组合排列后,转换成一种基本形状,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具有非常有意思的不确定性和解释上的无限可能。”

十示 89-7,丙烯、画布 100×120cm,1989

  做一个宣言:从艺术的原点出发

  二十多年前“十示”系列有了第一张作品,丁乙将其归纳为“三原色”。他将第二张作品称为“七色光”。他说:“那时的作品都是宣言性的,强调从艺术的原点出发。”“对我来说,这个时代在我身上有很多印记了,我必须要做一个宣言:从今天开始,我要重新走一条路,跟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都没有关系,重新出发,从源头出发。”

草图13件,丙烯、铅笔、纸 ,Acrylic, pencils, paper,1987-1989

  1988年,丁乙创作的第一幅《十示》,画面被红、黄、蓝三原色分割成三条,从印刷行当挪用来的“十”则以黑色及其精准地分布在画布上,丁乙甚至使用了标尺、胶带和直线笔。这一时期,他每一件完成作品都如一个制图学家的工作:“我在1985和1986年左右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交叉的符号,但画法不是理性的,而带有表现性和意象性,还是出于对现状和主流艺术的否定。到1988年的时候,我的思路理清了,十示系列作品一般来说从1988年开始出现大作品。我的第一幅十示作品用的是三原色红黄蓝,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宣言,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要从原点起步。我用鸭嘴笔和直尺,很精密地画,结构上没有任何可以产生联想的符号。”当时他的教授和同学在内的所有人看到作品之后,都感到非常震惊和不理解。“他们评价作品毫无情感,就像是花布设计,不能够接受,而我则为此窃喜。”丁乙笑着回忆,“我当时就知道自己成功了,我走在同伴的前面,走在时代的前端。”

  与此同时,他一反自己喜欢的马蒂斯、塞尚强调色彩对比再达到和谐的理念,在色彩上打破现代主义色彩原理,表现为随意挑色的所谓“自动主义”取色原理。丁乙曾对记者说:“我的观点是:在自然界里,除了大气层笼罩带来的光色效果,其色彩本质上没有色调,没有色彩关系。到现在我还在用原色作画,从不使用调色板。”

  徒手作画:开启“自由的精致”

  从1991年秋天开始,丁乙抛弃直尺和胶带纸,更多采用徒手作画。基于对精神上的准确性的思考,因为表现手段在技术上的精确并不代表精神上的精确。丁乙就试着寻找一种“自由中的精确”。

《十示 91 3》(布面油画)丁乙 1991年

  画面氛围和笔触的“口语化”让他感到了更多的自由和解放。他开始显示人为的笔触,并在材料上作了一系列实验。他表示,当时各种平面的材料都试过,瓦楞纸、印有苏格兰方格的布料,未上底胶的亚麻布等。最极端的实验,是在涂满墨汁的纸上再用圆珠笔画十字,在墨黑的纸上可以看到油性的笔迹的反光。同时,从早期追求一种绝对平面的效果,进入到一种有限透视的效果,到了眼下更是一种不受限定的透视效果。这些变化更多地引喻今天翻天覆地的都市化进程。与此相适应,他也从“口语化”时期一度拒绝色彩转到大量使用新型颜料产品,用其中的荧光、金属、闪光、夜光、珠光等颜料来作画。他说:“当这些颜料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奇异的视觉效果,并直接介入当代的日常感觉。”其间他还尝试过材料实验,甚至用粉笔和直接在格子布上作画。

  1997年之后,把苏格兰格子布做背景的尝试更使得丁乙的创作走向了新的发展空间。丁乙称:“大约在1997年起,干脆使用苏格兰格子布来作基底。这一时期我真的一直在跑布店寻找格子布,还请纺织厂定制一批宽幅的格子布,为了满足一份订单的需要,我订了足足有几百米,一辈子也用不完。厂里的老师傅还问我是不是童装厂的老板。”

1997年作 十示 97-40 and 97-41 布面 丙烯

  “荧光10年”:反映这个城市的喧哗和刺激

  “我的绘画线索事实上也在追随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城市剧变。”丁乙说。“比如上海,这座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以惊人的速度变化和扩张,灰暗的色彩、雅致的风韵随着城市化运动荡然无存。几天不出门,城市的霓虹灯又多了。”丁乙增加了鲜亮的荧光颜色和金属色,展示出了斑斓的效果,他还将大小不等的几件作品拼接在一起,来展示城市内核散发出的光芒和力度。由于用色和构图的改观,画面的内容变得更丰富了,而且具有十足的动感。

十示 2001-B7 彩笔纸本 50×70cm 2001 年

  1998年后,“十示”有了新面貌:作品里的色彩和构图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有了大量的荧光色出现在画面上,而且画面的层次变得更丰富了。形态不规则的“主体”出现在十字构成的层次更多的画面里。丁乙说:“我的作品开始与周围的环境、外部的人和事情有了越来越多的互动。我想在作品里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喧哗和刺激。荧光色和金属色折射了物质化的时尚和繁荣,但十字背后也可以看到混沌与虚无。”丁乙将整个阶段概括为“荧光10年”。

  《十示:2000-4》使用了具有工业性的格子呢布料作为媒材,用丙烯颜料绘制规律化的线条,勾勒出富有趣味性的几何图案。

  “在88.5cmX88.5cm的界限里,你是自由的!”

  1962年出生于上海的丁乙看上去显得有些严肃,穿着考究,基本只在一家品牌店购置服装,却被称为中国离时尚最近的当代艺术家。学设计出身的经历,使他在成名之后,获得众多国际知名大牌邀约合作。其中最具谈资的是,他为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在2007年设计的丝巾。

丁乙原创爱马仕“中国韵律”丝巾

  当他最初被邀请为该品牌的展览特别设计一款丝巾,以庆祝其诞生170周年、登录中国大陆市场的10周年纪念时,丁乙有些犹豫,甚至决定拒绝这个邀请。他担心为品牌设计会受到限制。“如果要我做出妥协去迎合任何一个品牌,我不会考虑。”丁乙受邀到法国爱马仕总部考察,并进入丝巾工厂的印刷质监环节参观。他惊叹于那近乎印刷丝网版画一样的繁杂工艺,每个工人全程跟踪一条丝巾的制作流程,一条26种颜色的丝巾,要相应地印刷26遍。这种严肃的艺术氛围深深吸引着丁乙,也让他疑虑是否能在创作中完全维持自己的风格。爱马仕的设计部经理用一张白纸解除了他的疑虑,他在纸上画了一个正方形,当中写下一个单词——Freedom:“在88.5cmX88.5cm的界限里,你是自由的!”丁乙就此成为了爱马仕所有设计师中唯一的一位专业画家,也是唯一的华人。

十示 2011-1,丙烯、成品布,220×440cm,2011

  由“荧光”到“黑白” 由“十示”到“何所示”

  2015年1月22日至2015年3月15日,“象牙黑:丁乙个展”在新加坡香格纳画廊举行。此次展览中展出的“十示”是其近年创作的作品,一改过去“荧光”色彩而使用黑白色调,展示出丁乙在艺术道路上的另一个转折。

十示 2012-13 2012 140*200cm (55"*79") 绘画 布上丙烯

  他说:“持续了12年的‘荧光’系列,现在采用黑白,一方面是荧光颜料对眼睛的损伤,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以更理性的方式思考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后的问题。‘荧光’系列反映了城市的喧哗和刺激,鲜亮的色彩折射了物质化的时尚和繁荣,这是表象。然而通过黑白颜色的沉淀后,对于城市的观察推远了也更深入了,不用色彩也能表现对都市的解读。”

《Appearance of crosses》 丁乙 135 x 200 cm 2007年

  而于6月7日起正式对公众开幕的展览“何所示”,即将呈现丁乙今年最新完成的作品——为龙美术馆(西岸馆)挑高9米的展厅特别创作的10张模板绘画,近高5米。新作运用了突破性的技法,在椴木板的黑色表层下,艺术家先涂上厚重的彩色颜料为基底(一组蓝绿,另一组红橘),随后在表层进行绘画和雕刻,伴随雕刻的笔触,涂层之下细微的却又灼热的色彩逐渐显露。制造出画面的丰富肌理。运用多重技艺刻划出的线条厚薄、深浅不一,或松或紧,带着透明度与弧度,有时更如同书法。而当绘画颜料和木板被破坏与去除时,暗藏其下的层层色彩和木质肌理一同被揭示,体现艺术家作品中即强烈又值得玩味的特征,似乎正像道家或禅宗中所体现的辨证性。

  与过去的绘画相比,新作中的格子形成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艺术体系,体现了丁乙对格子语汇精湛的掌控和调度能力。展览在探索龙美术馆展示空间潜在可能的同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环境以供观看与沉思。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程立雪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