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若轻”亮相今日美术馆 回归绘画本体的徐华翎

2016-04-24 00:00

  展览现场

  策展人杭春晓(左一)、艺术家徐累(左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左三)、艺术家徐华翎、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右一)

  4月24日,由杭春晓策展、凯撒世嘉文化主办的徐华翎个展“若轻”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与艺术家上一次在大陆举办个展几乎相去近十年,展览展出了徐华翎最新 “若轻系列”、 “丝图系列”,结合过往的“之·间系列” 及“香系列”,以时间递减的顺序,完整地呈现了2010年以来徐华翎的创作脉络。

  展现现场《若轻》系列四张作品单独占据一个展厅,展厅背景全部刷成黑色。矩形灯光将作品的细节完美展现。

  “若轻”有“举重若轻”的含义,艺术家希望将工笔这项繁重的工作最终以轻盈的姿态呈现。就如同徐华翎在最新的系列“若轻”系列创作中对人物状态的设定:四个女孩以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出现在画面中,观众可以将其阅读为漂浮,也可以阅读为跳跃亦或者躺着。而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二楼的大展厅中,四件作品成为诺大整个展厅的唯一展品,在矩形灯光无一遗漏的照射下,四件人物完整又细腻的呈现,而策展人杭春晓特意将展厅的一面墙全部刷成黑色,更好的呈现了作品想要传达的不确定的漂浮状态。

  《若轻》系列作品

  《若轻4》(局部) 240 x 130cm 绢本 水色 2016

  在最新de的若轻系列中,人物肢体的体积感被进一步弱化而趋向平面。

  在策展人杭春晓看来:“巨大的黑色背景是巨大的画框,是我们阅读的一种通道。让空间本身具有阅读场,也用来呼应艺术家作品本身所包涵的一种违背常规的视觉关系。” 偌大画幅中带有悬浮感的女性背影,暗示了徐华翎的最新创作从观念的表达中重新回到绘画,重新观照画面的“视觉营造”关系,其中即包括,在手工的视觉语言和表诉中如何寻求疏与密的关系;在技法上,对人物姿体的描绘体量感进一步消失,并且趋与平面化,来加强对常规视觉的挑战。

  另一个最新系列作品《丝图》,在装裱上采用卷轴和现代陈列结合的方式。

  《丝图6》(局部) 29 x 150cm 绢本 水色 2015

  《丝图9》 200 x 110cm 绢本 水色 2016

  而在同时展出的另一个最新系列“丝图”中,艺术家开始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工笔绘画中的元素,并在将传统的形象、观看方式以及装裱形式带入作品中。除了在画面出现山水、竹石、渔翁等形象外,也用转轴的方式装裱和展示作品。在作品《丝图1》中,艺术家用深浅不同的白色在略显发黄的绢本上绘了满幅的蕾丝形象,但远看却几乎空无一物,只有“引人入胜”近看才能发现其中丰富的细节。这在艺术家看来,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观看方式,只有慢慢阅读,才能进入画中之“境”。

  《香系列》作品

  《之?间47》 100x85cm 绢 水色 2014

  作为70后新工笔画群体最具代表性艺术家,徐华翎的艺术创作在学院、传统与当代之间形成了非常好的独特面貌。从早期“香系列”开始,徐华翎以青春期的女性及身体为描绘对象,但又不同于传统对人体造型的描绘,而是大胆地“掐头去尾”,描绘更具细节性的身体局部:柔软的发丝、蕾丝的内裤、稚嫩的胸部等。在绘画技法上,也抛弃传统勾线、染色的方式,去掉光影、减淡色彩,呈现介于青涩与情色之间的微妙与私密。“后花园系列”、“依然美丽系列”、“静心系列”,是徐华翎以更深层的女性体验,楔入女性在凝重广阔的社会现实里的生存困境及敏感脆弱心态,疲惫、不安、骚动、疼痛等等,映射出生命个体普遍的不安全和不确定性。“之·间系列”是她回归纯粹无指向性的状态,绘画与图像的叠加,“1+1>2”,打破绘画与影像、架上与装置的边界。此系列消解图像主题,抑或笔墨主体,在看似模糊的表述中寻找视觉自身的结构性,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空间元素和视觉效果。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8日。

来源:HI艺术 作者:刘霞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