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当代艺术十年专稿】张恩利:我始终在“打开、打开、再打开”

2016-05-09 06:40

  艺术家张恩利

  纸箱、水桶、球体、缠线、水管、树木与天空,很多人了解张恩利的作品是从这些意象开始的。从2000年后,画中物逐渐取代其早期的人物绘画。但张恩利说:“我没有把画物当作自我保护,我还是在画人,画人的精神”。

  2006年和Hauser&Wirth开始合作,2008年辞去教师工作,2009年在伯明翰Ikon画廊举办英国首展,2010年代表作《水桶》被英国TATE美术馆收藏,同年成为第一个和Hauser&Wirth建立代理关系的中国艺术家——在十年里,张恩利俨然成为海外最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他至今还记得,1997年首次和香格纳合作后的几年里,“画还很难卖”。

  时间很短,是张恩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和体能极限对抗,一年画十多张画,大多是要花力道的大尺幅;他和时间赛跑,2009年起每年至少保证两场个展,去年个展数量升至4场。“从2008年以后,我就没停过。”他感叹。

  不过,张恩利觉得,现在只是开始——“连续创作20年才能证明一点点。”他说。

  【艺术人物】张恩利:那些消失的痕迹,存在过就好

  张恩利-老树(五)2014 布面油画 300x250cm

  雅昌艺术网:十多年前您开始画物,最早转变的原点是?

  张恩利:从1985年读书到1995年的十年,我个人的推进很慢,可以说处于同一个阶段。当时艺术家的作品都有时代烙印的。“85新潮”对我们整个艺术经历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像,当时我们看中国古代书画的机会反而很少,80%-90%的影响来自西方,还不是纯粹西方绘画,而是西方文学,比如沙特的文字。我没有文字的才能,所以对文字有着渴望,看了沙特以后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表达成那样。如果没有“85”,那么很多艺术家,包括我在内可能都会做主题绘画,参加美展,今天就是另一个人了。二十多岁时,我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的看法表现得非常激烈,所以作品表现力上比较直接。2000年左右我开始画物,2005年前一年也有几张画人的,2006年之后就基本画物了。由人转物,其实是内心的需求,其实还是画人,只是把人的精神性放到物上。

  雅昌艺术网:2006年后,您完全投入物的创作,当时Hauser&Wirth开始合作了,打通您海外市场对您创作有哪些影响?

  张恩利:其实从2000年左右开始,最早买我的画的人就是老外,不是与Hauser&Wirth合作之后,国内藏家买我的画是近几年开始的。我总是说,我的99.9%的画是通过画廊流通的,我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就好。绘画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始终要围绕自己的中心来慢慢演进,不是单纯受外界影响,断然决定做什么突破。2006年后,明确地能感受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加明确,自己的关注点更加清晰,因此类似90年代的创作共性慢慢淡出了。

  张恩利-包裹1 2013 150*150cm (59"*59") 绘画|布上油画

  雅昌艺术网:我们熟悉的纸箱、球体、树和天空,还有缠绕的线,这些推进是如何演变的?

  张恩利: 我不强调推进的顺序,这些都是我的一部分。无所谓强调什么在先,什么在后。艺术家的作品当然是有线索的,但你不能一直寻找视觉传达的延续性,一旦如此他就成为艺术家的Logo流于表面。语言是内在的。艺术家有最核心的东西,是内化的。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什么是最核心的?

  张恩利: 那我可以反问,你觉得达明·赫斯特的鲸鱼和圆点看起来有联系吗?大家喜欢“分阶段”来讨论创作,但我觉得创作是一个艺术家的整体。连续持续20年,好像才能证明一点点。

  雅昌艺术网:20年里如何保持创作热情?如果看到一些“问题”,会怎么解决?

  张恩利:没有问题。每个艺术家都会遇到创作瓶颈,处理的能力都不一样。我觉得始终要保持一种打开、打开、再打开的状态。如果每年画20张画,画20年就是400张,要每一张不重复但又围绕艺术家个体思想走,那肯定是不容易的。把任何事做好都不容易,如果太顺就不一定是好事。

  2007年 首个“空间绘画”作品(局部)

  2013年 张恩利个展《风景》中的“空间绘画”(局部)

  雅昌艺术网:2007年,您开始空间绘画,第一次在比利时。当时距离你和Hauser&Wirth合作只有一年,会担心欧洲观众对您的认识是“画空间的中国艺术家”吗?

  张恩利:这没关系,认识都是一点点积累的。我也会对自己说,不要认为自己是画画的,就一定在画布上画。第一次做空间绘画做了20天,当时先把水泥地涂上白色涂料,之后再用水粉颜料,一边做以便不知道最后的效果。之后差不多每年都有空间绘画,大多时间不会提前做假设,有时是场地让你有了画画的冲动,有时则要看场地的情况进行现场调整。就像前面说的,不要说十年,画家可能在连续画两年就觉得重复了,遇到障碍了,这种状态是很可怕的。

  雅昌艺术网:2008年您辞职成为全职艺术家,之后创作时间更自由了。

  张恩利:最早大学教书可以保持基本的工作状态,90年代大家都很依赖一个单位的,生活也会保持常态,我最早教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2008年左右开始画树,两三年一共画了16、17张,后来在民生美术馆做过个展。

  雅昌艺术网:《天空》创作的原因是?

  张恩利:我20岁之前都在北方,躺在草原望天空是少年时期印象非常深刻的记忆。以前常常在梦里会出现,那种意识中的印象要比去想象去构图自然得多。现在画多了,也不会做草原的梦。

  雅昌艺术网:过去几年,您频繁举办个展,之后的计划是?

  张恩利:其实08年以后就感觉自己没停过。比如去年6月震旦和杜可风的展览,年初就做作品了。一边做一边要想9月在香格纳的展览,要做不一样的。我一般上午进工作室,下午三点以后就没法专注画画了,事会很多。但不论画大画,画空间,都是一种对体能的挑战,我享受和体能赛跑的过程。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彭菲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