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陈海波:从“赠瓷真伪”,论艺术市场台前幕后

2017-01-09 17:22

  2017年1月8日,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上海工作站主任、陶瓷鉴定专家陈海波就日前“邱季端意愿向台湾四所高校捐赠藏品”一事,做客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夜线》节目。

  去年邱季端向北京师范大学捐赠6000件古陶瓷,后因捐赠瓷器被质疑为赝品而引起轩然大波。而就在日前,他又表示将向台湾的四所高校,各捐赠200件,共800件藏品。此次藏品依然以瓷器为主,并包含从汉代以前的青瓷,一直到清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的各种作品。然而,就在多件拟赠送瓷器的图片发布后,其真伪再次引发热议。因为,光从图片上,这些瓷器就难服人心。

  近年来,对于艺术品真伪的探讨从展览到市场,似乎空前“热闹”。前有浙江美术馆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引发争议,后有邱季端两次捐赠上头条,中国艺术品市场怎么了,台前幕后、真真假假又该如何道清?

  真伪频频引争议,艺术市场的公信力在哪里?

  陈海波:如今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有没有公信力?怎么做才能万无一失?什么才是真的?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模糊的问题,没有答案,也让大家常常都一头雾水。因为这个市场本身、人也好、物也好,都是真假相混的。你会看见在这个市场里许多人明着指鹿为马,胡乱作为,但可笑的是,如果他们有足够好的后台、足够好的公关、足够好的说话之道,这些人甚至反倒摇身一变成了专家学者,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热爱。但在圈内看来简直乱套。没有诚信、拍着脑袋乱说话,骗的了大众一时,骗不了一世。市场是有眼睛的,毫无忌惮胡作非为终究是要露陷的。

  艺术市场真的有帮派之说?

  陈海波:对于艺术市场来说,“人”有最大的创造力、也有最大的破坏力。一群人如果心怀大志,愿意去做好的事情,那对市场是推动的,对自己也一定是有益的。但如果一群人利字当头、无所畏惧,那是非常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他们非但不害怕,还把颠倒黑白说的理直气壮。事实上,这种没有远见、追求短利的做法并不聪明、并不长久。不然怎么就暴露在市场面前了呢?我不愿意去抨击所谓的“国宝帮”,事实上“艺术帮派”的口舌之战的气氛现在已经很强烈了。我只是想说,人在做,天在看。就别把小聪明当做真聪明了吧。

  假文物泛滥之因及其流向?

  陈海波:假文物泛滥肯定是与金钱利益分不开的,不管是私人藏家、拍卖行、还是博物馆都有可能成为假文物流向的目标。目前,市场的整体健康水平、市场的监管力度、市场的评估鉴定能力都存在缺失、漏洞,而艺术品又确实是一个门道非常深的品类,对于一件艺术品,哪怕是专家可能也各有不同态度,所以要监管假文物的制造、真伪、流通确实存在种种困难,这使得艺术品市场本身就包含着一条无法控制的“模糊地带”。老实讲,我认为市场里也不可能没有假的文物,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假的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庞大利益的驱动,都会找到缝隙生长。只是说对于收藏者、市场平台来说,要理性、要有眼力。这是相关部门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比如说电视里的相关节目、出版的书籍需要的是专业度而不是哗众取宠去拼收视率,要为信息、知识的输出源头把好关,如果连主要的输出途径都是荒谬无比的,那么大家又怎么可能拥有一个好的氛围呢?怕只会荒谬层出。

  鉴定技术跟不上制假?

  陈海波:艺术品的鉴定评估平台的建立、鉴定机构里专家人员的选择、鉴定科技仪器和技术的发展、相关人员的教学培养、人员的资质审核等等都需要切实的发展。但说到底,其实这都与“人”有关。建立平台的人是不是想做实事、鉴定的人员是不是真正有本事、审核的人是不是够资质、科技鉴定的结果标准其实也是建立在人对艺术品的判断之上,所有的这些都和“人”息息相关。在一个市场里,“人”有最大的创造力、也有最大的破坏力。艺术品鉴定要做好,“人”是关键,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只有报以相同的目标,真的把每一个环节做专业,艺术品鉴定、艺术品市场才有更好的未来。

  高仿文物有价值吗?

  陈海波:造假是一回事,高仿又是一回事。造假是指明明是赝品偏偏指鹿为马。高仿则可能是说清楚道明白,告诉你这件不是那个上亿的原件,你喜欢,你没有那么多钱,你拿较少的钱还是能买到一件制作精良的艺术品。而且这件艺术品确实“制作精良”。据我所知,有些仿制流程还真的十分走心,比如一件陶瓷72道工序,它一道也不拉下。用好的材料、聘好的师傅,用好的柴窑烧。这种态度甚至可以用兢兢业业来形容。所以高仿的、但是对外说明白的这些仿品,我认为是有价值的,而且有收藏价值、有研究价值、有参考价值,也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其实这可以衍生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艺术品的版权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艺术家譬如毕加索等等的大牌艺术家,都会有一些版权的作品,限量多少件。有些作品甚至是印刷的,价格也非常高。但大家都认同,因为想要拥有自己喜爱的艺术品这种心情、以及愿意满足藏家、愿意以手艺制作出相似度极高艺术品的、又愿意坦白真实的人是应该被理解、且被尊重的。

  法律法规能够去伪吗?

  陈海波:就算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未必真的能够使艺术品市场“去伪化”。可能,“真伪”会常伴这个市场存在,甚至“真伪”本身就会是这个市场的一部分。面对这种矛盾和窘境,我觉得可以用这样一句话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那些知假售假的,要把他们从巨大的利益诱惑中拉开,只有他们的良心悔悟过来,可能换一条途径,同样的事,他们会做的更有价值且更有尊严,我希望如果相关的人员看到这些,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更好的选择。而作为想要买艺术品的人、机构、博物馆,防人之心不可无,加强自己的眼力、结交可靠的人、有自己的判断准是没错的。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