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内在生命状态的呈现

​  冯良鸿是中国抽象艺术的老炮,早在1981年底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就读时,因受其老师余友涵影响,他就开始了抽象绘画的尝试。1985年3月,他还参加了由余友涵牵头组织在复旦大学学生俱乐部举办的“现代绘画——六人联展”(余友涵、丁乙、秦一峰、汪谷青、艾得无和冯良鸿),此展是改革开放后上海最早的抽象艺术展之一,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至今仍在中国抽象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当时余友涵告诫大家“绘画不仅要有现代感,而且一定要有民族性”,冯良鸿的抽象绘画一开始就摆脱了大多数中国画家所留恋的传统文人画的写意情结,而具备了相当纯正的抽象表现主义品格。

  199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的冯良鸿移居美国纽约,在抽象表现主义的发源地一待就是16年,直到2006年回国。置身于抽象艺术产生的西方社会文化环境,观摩过大量抽象艺术原作,冯良鸿深刻领悟到了抽象艺术的真谛。然而,由于西方抽象艺术在极简主义之后已经走到形式主义简化逻辑的终点,如何在符合抽象艺术基本原则的前提条件下创造出超越极简主义的抽象艺术成果,便是包括冯良鸿在内全世界所有后来的抽象艺术家面临的严峻挑战。经过长期殚精竭虑的探索,冯良鸿最终走出了自己的抽象艺术之路。

  冯良鸿的抽象绘画有着与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相类似的形式,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主要目的在于抒发艺术家喜怒哀乐等各类情感,而冯良鸿的作品在于呈现他个人内在的宁静、安逸、平和、骚动和紧张等各种生命状态。正因为如此,我将冯良鸿这类抽象绘画称为“状态主义”(Posturalism)。

  冯良鸿采用的是画布、油彩、画笔和刮刀等传统绘画材料和工具,他的作品看似一气呵成,但都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通过层层覆盖、精心制作来完成的。“远看看形体,近看看细节”。冯良鸿既重视作品的整体结构,追求画面气息的贯通流畅;又专注于每一个局部的处理,他认为“抽象绘画的魅力在于细节的感人”。冯良鸿的抽象绘画有着内在精神状态与外在绘画面貌之间的同构性,也就是说,他的内在心态与绘画材料的物态之间存在着共通性,因此他们的抽象作品有着生命的温度,每一块色彩都流露出情感的密码,每一根线条都反映了心弦的律动。

  冯良鸿认为抽象绘画是生长的时间和空间,既包括客观的外在时空,也包括人的心理时空,他的抽象作品就是他用色彩构造的物质和精神相交混的时空。冯良鸿说“抽象绘画是养出来的”,由此看来,抽象艺术的优劣成败取决于艺术家精神的富足或贫乏。事实上,冯良鸿的作品始终保持了一种高贵优雅的品质。

作者:王端廷<b><a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