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两丁一榔头”:一丁是丁乙,一榔头便是冯良鸿

  1985年,余有涵、冯良鸿和丁乙等艺术家

  在复旦办的“六人画展”,

  是上海最早的现代艺术活动之一。

  冯良鸿和丁乙是工艺美校同班同学,

  他们和另一个姓丁的同学号称“两钉一榔头”,

  冯良鸿就是“一榔头”。

  “一开始天空是深蓝的,渐渐变成灰蓝色,然后一点点变红,‘嚓’地就亮了,纽约的光线很好,阳光是透明的,这个过程很短,整个城市就像一幅超现实主义绘画。”

——冯良鸿

  这是艺术家冯良鸿从他画家的视角来形容他所看到的纽约黎明的景象。与艺术家冯良鸿相识,就是在光线很好的纽约。

DzNDW0XGiBMH5Z4Xk3LlvEFW1vNhysr8Gv0LhZVj.jpg

△ 艺术家冯良鸿在创作

  他对艺术创作的追求,纯粹而执著,稚气未脱,谈笑自如,岁月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什么印痕,亦或者,生活的烙印早就被他淡然处之的气质不断洗刷了。

En8fktuB912suJuswhdGFPCg1Qq0tcqkv86wGYVC.jpg

△ 作品13-7-2,200cm × 170cm,布面油画,2013年

  冯良鸿的作品被近期的《2008-2017库艺术抽象艺术研究文献》收录在艺术家个案部分。“穷尽一生亦不过无限接近”几乎概括了抽象艺术的终极命运,但大多数艺术家本人更愿意享受整个过程所带来的五味杂陈。

  “抽象”是中国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走向开放的产物,它在今天孕育出了如此丰富如此神采各异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结合中国上百年的历史,不得不说,这也是属于当代艺术家时代的幸运。加以时日,必成蔚为大观。

08rzZIiAIISPeP9e68ggeUwXq8I3dkOjvA7PwQJr.jpg

作品10-30,200cmx190cm,布面油画,2010

  抽不抽象并不重要,当有了说话的自由,当有了表达的权利,要怎样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要怎样诠释创造、纯粹与极致?当历史尘埃落定,是否初心不改,仍在路上?带着想了解和探讨的话题,我走近了熟知的艺术家冯良鸿,来看一看他不为人熟知的创作背后的故事。

▌冯良鸿 —— USoA 独家访谈录 ▌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Feng Lianghong

  USoA

  纽约留在您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冯良鸿

  纽约包容了所有城市的游戏规则,是一个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融合的地方。在纽约生活,你会对既定俗成的平凡事物有新的体验,它是每一个人的“社会大学”。这座城市的气质,就像纽约的阳光,强烈、通透、黑白分明。它的内在力量和丰富性,使得这个城市不需要用表面的装饰来装点自身,它给予每个人共样的东西:个体空间、自由和孤独。

FhKOsNuNKBxOSF9lz5uD5XrsQydsGTbvUmatcjmY.jpg

作品17-4-12,180cm×150cm,布面油画,2017

  USoA

  在纽约生活了16年后,选择回到北京开始自己的艺术创作,现在回首,对当时的决定如何评价?

  冯良鸿

  在纽约生活了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回到了国内,就像当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美国。我对生活没有特别的预设,喜欢顺其自然。但是,坚持绘画是我的初心,几十年的经历,绘画依然是我生活的全部,虽然在国内也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画室空间和作画的时间相对比较充裕,这种方便是我需要的,所以选择国内也是顺其自然。

HxYunnjOPBF8jqsmC8JMOmUFqJZ1mA5Jqtv0qDon.jpg

黑白17-10-1,250cmx220cm,布面油画,2017

  USoA

  上海是您的故乡,也是早年求学之地,如今选择长期在北京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什么特别原因吗?

  冯良鸿

  没有什么特别原因。上海是我的故乡,是成长和早年求学的地方,北京也有我大学时期的记忆,06 年到北京故地重访,发现那里的工作室空间很多,租金也便宜,于是乎就呆了下来,这一呆又是十多年。

9bPZwkDrcHoW5ZJo0SmNtNIE2MB0EKhZoCuJiDjO.jpg

  USoA

  在中国国内求学的时候,您喜欢上了波普和抽象表现主义;到了美国之后,反而开始对中国传统绘画兴趣渐浓,是否觉得距离感造就了兴趣方向?

  冯良鸿

  地域的变化可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和参照,当时在国内做艺术普遍有一种心理目标就是西方现代艺术,想要学习与超越也是普遍的愿望。而我到了纽约后,这种心态随即发生了改变,当做艺术更多回归个体的时候,我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也随之油然而生。

9Wv1uXpWLU91OBVoRUrX7AFTmmmT9WvFwGyEDESd.jpg

黑白16-8-2,100cmx60cm,布面油画,2016

  同时在纽约当代艺术的大氛围中,传统绘画的某种要素或想法散发出不可替代的当代活力,它给我带来了丰富的养份。从另一个角度讲,重新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也有西方艺术为参照的原因吧,多方位关注可能更能体会传统的独特性,这种经验与感受可能与只在西方或中国成长的人很难有所共鸣。

SBgTWwD1rxWfkElYIva6cntD3bsfiSLlCkYRevwy.jpg

16-3-16 200x190cm 布面油画 2016

  我觉得在国内从事水墨传统的艺术家应该走出藩蓠从另一方位去关察思考传统,否则传统绘画只能停留于民间艺术范畴,不能成为当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98RIERVj4y5uzI6my9j2vVc5WPZ1FcBRwG6BkQsx.jpg

16-5-7,250cmx200cm,布面油画,2016

  USoA

  您的生活阅历横跨了东西两半球,是否觉得写实具相的艺术表达不足以表述清楚真情实感,而抽象的语言更适合来表现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各种体验?

  冯良鸿

  绘画有具像与非具像之别,但表达真情实感对于哪种方式并不重要。写实绘画也有很多抽象因素;抽象绘画也很具体,只是两者的关注点不同而已。

aWt8EpDcPx5wDSW3xXWGQtycEKP1YVRTqhhjU66u.jpg

红12-2,250cmx200cm,布面油画,2012

  抽象绘画更注重形式本身,形式成为个人感情的表达载体,一件抽象作品同样也承载了叙事与观看,它不需要寄于具象的形状而独立存在,可能更有普适性,而好的写实作品也应有这种普适的抽象性。

dIHHRNwSstxgVm7B7g5hwK2InqpSfs3F4N1HphZa.jpg

黄13-2,250cmx200cm,布面油画,2013

  然而美术史知识,告诉了我们抽象艺术是绘画形式发展的终极,也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产物,它已经成为我们经验中传承的一部分,用哪一种方式表达只是一种个人选择。

mMCj01H1uSEpbGts1ZvO0vY8WR3SWnHJHHR7Ld96.jpg

作品17-11-5,180cmx150cm,布面油画,2017

  USoA

  您谈到艺术能带来的自由,不仅仅局限在创作者本人,而且您希望观赏者是自由的,这样的共鸣层面的追求,在视觉上需要什么样的要素?

  冯良鸿

  我想艺术作品有自身的生命力,当一件作品成为公众观注的对象之后,对它的解读应该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我希望作品具有更多解读开放性,它应提供观看或阅读的多维可能,这也是抽象艺术普适意义的所在。

seVsKVzmZ8eafD67S9qwBYQx2F1urelVEHL9Ew83.jpg

黑白16-9-3,100cmx60cm,布面油画,2016

  贡伯里西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我想艺术家应该是“躲”在艺术品后面的人,作品在先,作者之后;作品是交流的媒介,作者与观者的差异与融合可能取决于作品本身解读的开放程度。

2uqDrxrCktmq0fZDIYgGfiRuUtF9bD4bD7XU5Aw2.jpg

作品16-4-17,200cmx190cm,布面油画,2016

  USoA

  很多观众会不自觉地寻找抽象背后的理性思考和哲理隐喻,也有观者只享受其感性表述,对您来说,抽象是倾向于理性还是感性的表达?

  冯良鸿

  艺术依靠哲学同时也提供了哲学思考。艺术应该是理性思考的产物,但是在艺术创作中感性占了很大的比例,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强烈的,艺术的表达给我们带来了一种途径,它可能触及到哲学以外的层面,抽象艺术应该具备理性与感性二个方面。像一对“双胞胎”始终贯穿在创作的过程中。

dX0WhL4lOGG5zgO4UgSLxCklSQZzaUsDOZkRZJio.jpg

15-12-1 170cm×140cm 布面油画 2015

  USoA

  当代艺术的语汇发展是多样化的,您是否会尝试不同类别的创作形式,例如:影像或者装置?

  冯良鸿

  我暂时不会用别的方式。我愿关注于绘画本身,做各种快乐的尝试。

zCfm7oXdnwG0gWqZBMpbnHJebtsNJZ0zoJ1kpTI3.jpg

16-3-8 160cm×160cm 布面油画 2017

g8toba3vLOF2uBg1WXl1qU5YpTWeGrd5yp47DbE1.jpg

  冯良鸿个人简介

  【个人经历】

  1962年 生于上海

  1983年 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

  1989年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990年 旅居纽约

  2006年 回到北京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参展经历】

  1985年 “现代绘画——六人展”(上海)

  1989年 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艺术展”(北京)

  1997年 “超越书法与涂鸦良鸿近作” 456画廊个展(纽约)

  1997年 “涂鸦” 玛莱画廊个展,奥斯特(纽约)

  2007年 “TRA 画廊”个展(北京)

  2001年 "Thinking in Line" Debouver 画廊个展(芝加哥)

  【作品风格】

  作品融合书法和水墨画意境。美国评论家乔纳森.古德曼这样写到:“他是中西艺术融合与疏离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增添了一种源自于当代绘画中自由空间”。

  【作品风格】

  作品融合书法和水墨画意境。美国评论家乔纳森.古德曼这样写到:“他是中西艺术融合与疏离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增添了一种源自于当代绘画中自由空间”。

RBN2mS3REmmnSMJ77o4nbIFvop0LHgIin7jo1AxW.jpg

​冯良鸿(左)与本文作者Carolyn Li(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