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自然生长(2016/09/24——10/25 大烟囱艺术中心)

2016-09-21 10:03

策展人:俞晓函

参展艺术家: 董大为、廖建华、马东钦、谢墨凛、严岩、杨黎明、张震宇

展览日期:2016.9.24---2016.10.25

开幕日期:2016.9.24日下午四点整

开幕地址:大烟囱艺术中心

上海市虹许路731号近华光路西郊*鑫桥创意文化园区3号楼A101室

本月24号下午四点钟由著名艺术品收藏顾问及艺术策展人俞晓函策划的70、80年代艺术家群展"自然生长”,将于上海的大烟囱艺术中心隆重开幕。

本次参展为七位时下中国最热的青年优秀艺术家:

董大为、廖建华、马东钦、谢墨凛、严岩、杨黎明、张震宇。

策展人俞晓函说,这次展览主要挑选出来了目前最能代表中国东方意象力量的青年艺术家抽象作品来参展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上海的艺术爱好者及大众能更好的了解中国当下抽象艺术的发展。

这次参展的七位艺术家总共带来了19幅精品以饗观众。敬请期待。

前言

俞晓函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世界的空间本质由点线面构成。一条线摆在面前,它可以是一根草茎,一座山,一片海,也可以是一整个世界。天空、草原、叶子上的脉络、动物身上的斑纹,大到宇宙,小到原子,组成这些实体的单纯元素若是拆分开来呈现,便带动了意识向视觉接触不到的地方进行探索。我们会自然沿着揭示的一角去想象,而当想象自发完成感官重建这一过程的时候,我们便从中发现了美。

几千年来,中国的艺术审美倾向一直维持着自身的抽象基因。从上古时期器皿上的刻痕、纹饰,到之后的书法、玉玩,无一不透着国人在抽象艺术审美上的造诣和传统。在具象之上以抽象的思维来发散并发现美,这种情结一直存在于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对人们来说,抽象艺术是对我们生命本质的思考,是对广义上永恒的一种论证,并使我们以一种洒脱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从某方面来说,抽象艺术是一种发自万物自然而然生长的结果。

对于抽象的解读取决于观者的眼睛与心境,“我看到的”是“我想要看到的”。当无数的细节摆在眼前时,人们对事物的观察与判断往往便形成了一种经验主义。这种方式在日常虽然很少造成误判,但也却渐渐使我们变得漠然。经验使我们提升了效率,但也使我们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小到肌肤的纹理,大到天上的云朵,无数的抽象符号组成了我们生长的空间,风景变换,世代更替,其实质只是这些抽象元素的重组。

很多时候,美不需要提炼。美就包含在这些符号里。这样的美无添加,它是我们对自身生命的再一次验证,以一种纯粹的形式自然生长。

在当代中国,随着同西方艺术思维与技法的融合,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表现出了另外一种趋势与气质。中国的当代抽象艺术自诞生始,便携带着自由的基因。它早早便成为了一种态度与姿态,成为了一种对向往的呼喊,为自身涂上了一层渴望释放的启蒙色彩。对于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来说,除却其自身的艺术本体价值外,还拥有着独特的文化现实意义。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多生于70、80年代,均有着良好的美术院校教育背景,虽在创作理念与手法上均有不同,但他们对于创作的探索态度却高度一致。他们创作的年代里,中国抽象艺术已经由主张态度与立场,逐渐转变为了强调艺术本体审美价值与对内心、外部的深层次思考。他们更加纯粹,在摆脱了群体化意识与个人思想的冲突后,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更多的个体化特征与人性反思及对宇宙生命真相的探索。在艺术探索的方面,他们扮演了前卫与揭示者的双重身份,使艺术的价值在由视觉延展至内心的感官之旅中达到最大化。

对于抽象艺术来说,画面不只是一种结果,它同样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不仅仅属于创作者。在线条与线条、点与点之间,如果我们的眼睛捕捉到些许让我们神游几秒的符号,也许我们看待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更加透澈。

来源:墙报展览预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