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微缩木艺里的老北京的故事和传奇

2015-08-13 11:07

  木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木工的老祖宗鲁班,更是将这门手艺发挥的淋漓尽致,如鲁班锁、锯、曲尺、木鸢等的发明,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近日,微缩木艺家王存槐也展示了精心制造的微缩木车作品,并将其中蕴含的近代社会老北京的故事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了观众们。王存槐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近代老百姓生产生活必须具备的东西,都是按照原物微缩仿制而成。”

扇车

扇车,也叫扬场机。扇车能把颗粒和皮都吹出来,除此之外,它还有一种功能是选种。扇车的底下有两个出口,根据物体抛物线的原理,较重的种子抛物线短,出来就是好粮食,颗粒种子短、轻,抛物线就长,出来就是次粮食。

织布机

织布机,中国织布机的传说,是从织绸开始的。黄帝的妻子西陵氏发现了一种虫子,吐丝把自己包起来,那就是蚕。于是她就号召人们种桑养蚕,从此人就穿上衣服了。黎族人民的纺织开始的比较早,后来汉族人向黎族学习了织布,开始制作了织布机。即使现在,最科学的织布机也是运用的这种织布方法。

木质织布机的结构较为复杂,织起布来需要身体手脚的高度配合,这是最简单的织布机,较为复杂的花纹和颜色需要多人合作才能织造。图片中已经成型的布,就是这架小小的织布机织就的。王存槐说,他所做的木艺作品都是根据原比例缩小而制,功能齐全。

童车

童车,其实中国很久前就有了。这是近代社会的童车,大孩子、小孩子都可以坐。上头有三个孔,把小孩放进去前,把木板拉出来,然后再推进去,孩子就不会掉出来。大孩子搁在第一个孔上,小孩子推紧点,搁在第三个孔上。不仅比较科学,还可以延用很久。

民用小推车

民用小推车,这些独轮车均以“木牛流马”为原形,在南方叫江州车,北京叫小车。以前卖包子、卖年糕,上面铺一块蓝布,蓝布上头的放案板,案板上扣上年糕,底下有个小水桶,水桶里搁一把刀,两根筷子,沾点水切点年糕,拿纸一拍,您就拿走。

推土车

农用的推土车,他最突显的成就是修建十三陵水库,当时就用这种车,从水库底下推到上头,是主要的运土工具。

这都是过去卖货的小车,两面带框的,是卖盆、卖碗的,当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卖黄土。原来北京有钱的人烧煤球,没钱的人是买煤土,然后掺黄土在里头打煤坯,捏煤球,冬天取暖。

水车

老北京的水车,距今约860余年历史,建都北京时就出现了这种车。后来形成了一种卖水行业,卖水者囤水推到各家各户,每家门后头有个大水缸,跟卖水者定好数量了,一天一挑、两挑、三挑,水钱周付或月付。

老北京以前不是每个院都有水井,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下水道。这两种水车,是大胡同的水车,分上水车和下水车,上水车是放可以食用的水,把水放进去,拔开塞子就可以流出来。下水车就是嗖水车,用来放馊水和粪水。电影《龙须沟》就出现了这种水车。

大车,分单箱和双箱。单箱车是纯粹运货的,不能坐人,双箱车,是客货两用。

轿车。当时,娶媳妇聘闺女用的就是轿车,一般为高门大户的家用车,普通人一开始还用不起。《大宅门》电视剧里就是这种车。后来,流落到市场,就跟现在的出租汽车一样,去哪都可以租车。慈禧西行逃跑,坐的就是这种车。

板凳、饸饹床子、袜杆。王存槐说:“当时穿衣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现在,很多东西都已经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了。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说,王存槐的木艺让他想到了小时候。一位衣着时尚的年轻观者说,好像回到了古代。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