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乌铜走银”工艺残贴设计的拓荒者

2018-10-08 13:03

  当我的媒体朋友向我介绍这位有云南大山肤色的小伙时,我就决定行走一趟云南,因为杨智闳要参加2018云南传统金属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缘故,我们把采访推迟到了9月。

  杨智闳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祖籍保山市施甸县,祖辈就掌握了乌铜走银的制作工艺。保山施甸杨氏乌铜走银发展于民国初年,杨氏家谱中记载,由杨四光始做,因四子杨朝鱼早逝,杨四光将乌铜走银秘方传于四子杨朝鱼妻子赵彩文和孙子杨品才(已世),赵彩文去世前将乌铜走银秘方传与祖传烟膏盒传与儿媳杨合玉,杨合玉将秘方传与孙子杨智闳。杨智闳先后在鹤庆银器大师段六一门下学习錾刻工艺,在银器锻造大师王华藻门下学习了拼件、焊接、锻打等复合金属工艺,如今加上他祖传的秘方和后期学习的制作技艺,由将这门技艺熟练掌握并传承下去。

  1.初遇卧虎

(乌铜走银传承人杨智闳)

  在今年中旬杨智闳成立品牌 ye's gift,为了做每个客人心中最好的礼物,他把工作室搬到了大理州与丽江接壤的鹤庆,在凤凰山右侧的北翼村,沿着北翼村照壁向里走百米,我们终于到了杨智闳的工作室,他此时正在屋顶修理瓦片,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我想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很少会有年轻人愿意隐住山下安心工艺,此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他的微博名要叫南山冢虎,工作室是一院传统白族民居在不破坏原有构成与色调的基础上翻修的,和他门前的文昌宫与大槐树格调一致,用他的话就是人和地脉同气息。

  2.东方符号的残帖情缘

  传统乌铜走银器具都是单一乌铜材质焊接而成,杨智闳不拘泥余传统表现形式,开创了一条银与乌铜相结合的设计语言,并以拓片的设计元素为灵感探索出一条新乌铜走银的设计风格。

  乌铜走银残帖风格是在中国拓片艺术上孕育而生的,“设计是满足使用者具体使用需求的前提下,用工艺的手段去解决这个设计需求,新中式的乌铜走银设计是运用传统中式艺术元素和符号标识的设计产物,而我选择了残帖这个东方的符号,因为它中国味十足,我只是选择了乌铜走银工艺结合这个艺术形式去解决设计的需求而已,只是在解决这个设计需求是一并探索了工艺。”杨智闳说。

(杨智闳乌铜走银残贴急须壶)

  3.窥探虎穴

  在三年前杨智闳将乌铜与木纹金工艺、鎏金工艺、一体锻打工艺相结合,在不断的学习和尝试中他个人已经不在单一追求纯工艺的表达,而是以设计思维诠释新中式乌铜走银。我很敬畏这位90版的年轻人,他在乌铜走银的道路上默默前行。

(杨智闳乌铜走银一体锻打壶)

(乌铜走银木纹金飞天壶)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