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墨梅图》中领略王冕的傲岸风骨

2017-12-25 22:34

  ■安徽安庆 姚悦

  我十分敬仰元代画家王冕的人格和梅品。他“操守品性,清骨独放”;文人傲岸的笔墨中,内涵充满着诗情画意,赏读后令人抚古追思。王冕有一首千古绝唱的写梅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由于画家这首诗独特的画品个性,也不知有多少历代画家、诗人为之颂扬和陶醉!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一作元肃),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王冕自幼家贫,聪颖好学;性喜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之高洁品性。虽窃闻王冕善写荷花,颇得画荷神韵;然传其画荷真品鲜见存世,乃为画坛共鸣之憾。其传世最重要的画作,当数他所制的梅花。这幅尺幅不大的精品力作《墨梅图》(见图),墨笔纸本,31.9×50.9厘米,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乾隆年间就深藏内府,入《石渠宝笈续编》,也是乾隆爷最为喜欢的元人名画藏品之一。

  乾隆爷可称是“天下第一”的字画大玩家,尤喜欢在历代名画中题诗跋赞;但大玩家有时也的确“跋过了头”,无意“破坏”画面的成分很大;而皇帝“至高无上”的喜好,想在名画上题跋,那就是皇上品赏字画最好的心情;乾隆在历代帝王中,应该称得上是位“儒帝”,其所跋的诗翰,绝对是各大馆藏非常难得的“镇馆”之宝。乾隆爷在品赏王冕这幅墨梅后,兴题诗一首:“钩圈略异杨家法,春满冰心雪压腰。何碍旁人呼作杏,问他杏得尔清标。”可见评价之高。乾隆提到的“杨家法”,应该指的就是宋代画梅名手扬补之,认为王冕的画梅“墨点”手法在“钩圈”上不同于扬氏;可见乾隆鉴评赏画水平之深。

  王冕的这幅墨梅精作,构图简约灵动,笔致风神纵横,寥寥数笔,画出大观奇气。我们所讲的墨润出杆和点墨成芯,此手法在宋元画梅中,并不多见。当时不少画家在绘画创作上,比较讲究画面构图,必须要求自己在“点线面”中面面俱到。而民间的梅花“写实画杆钩圈”之佳趣,皆与“宫廷画院”画家的写实逼真手法无关;“宫院画家”基本不敢越“雷池半步”。写意绘画的突出贡献,只有在民间杰出的画家当中,才不受各方的“定规”和约束。我们假如说,中举为官后的王冕,也可能在当时的思想认识上,与今日平民画家王冕的傲岸个性,可能大相径庭。换句话说,“闲情野鹤”的王冕,遨游于天外宽广的山川云烟中,平生也不再受任何“定规”约束,心中一片无限广阔的绘画精神,自然丘壑自营。那么,王冕个性独特的绘画成就,就是他傲骨不屈的思想境界。不少画家画梅,将画面画得“密不透风”,似如画山水一般,生怕放过整幅画面“一角”。石谷子有评:“凡理路不明,随笔填凑,满幅布置,处处皆病。”应属颇为经典之论。王冕所制这幅墨梅,看到的是画境空灵、自然傲岸的清新风骨。他在绘画上的超然思想,是一种对于生活乐观的轻松豁达,品性高洁,超凡脱俗,不正是他正确对待绘画艺术人生的真实感受。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