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评 | 郎绍君:田黎明绘画艺术 (节选)

【水墨文章第六回——我法像心】
|| 展览艺评——每周分享一篇艺术美谈。

本期艺评人:郎绍君,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本期相关阅读:艺术家推介 | 田黎明:将光与色融之于心性与自然
△ 田黎明  《夏日》
纸本水墨 | 84.4cm × 103cm | 1996年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田黎明绘画艺术
郎绍君 | 文
(节选)

田黎明的画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好评, 是因为他的画有自己的创意;更为重要的是, 他的风格没有变质, 仍然是中国画, 而有的人的画虽有新意, 却未必是中国画。说田黎明的画是中国画, 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首先, 他的风格基本上是从传统的“没骨”来的, 但却又把没骨法放大, 即在没骨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这样的发展在以前是很少见的。此外, 田黎明又加入了光的因素, 其中有一部分是外来的, 但是他又把那种外来的光淡化了, 形成了一种意象化的光, 这就使这样的手法靠近了传统, 实际上, 这是对传统没骨法的一种丰富和发展。


“笔简意足”的没骨法

田黎明成熟期的作品, 人物造型上的基本特征可以用“简朴”二字概括。他的作品, 虽属“简”笔, 即“笔简意足”, 有意弱化人物的个性特征, 忽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情态, 而将他们的形象风格化, 并由这种风格化的造型暗示出一种内在的“意”来。这种风格特质和背后的意蕴, 正可以用“简朴”的“朴”字概括。

△ 田黎明  《山上阳光
纸本水墨 | 260cm × 130cm | 2018


来自自然源自心灵的光

有的评论说, 田黎明对光的刻画与印象派有关, 这似乎并不准确。印象派画家重视光, 田黎明也重视光, 这一点是相近的, 但田黎明对光的理解、对光的处理, 与印象派对光的处理完全不相干。在印象派画家那里, 光即是自然的光, 与色不分离, 是色的来源, 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光照其色彩也不同;而在田黎明这里, 光来自自然, 也源自心灵, 光与色没有必然的联系。简言之, 田黎明画中的光, 主要是根据画意之需“杜撰”出来的, 与印象派的描绘自然光色是两回事。

△ 田黎明  《透明空气
纸本水墨 | 300cm x 160cm | 2018年


田黎明的画特别和谐, 可以说是一种天人合一之作, 这种境界是西方艺术素描, 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素描中所没有的, 它们 (西方现代艺术) 基本上都是矛盾、冲突、对抗、激烈、变形, 丑怪、不安的一种状态。而田黎明的这种和谐之美是中国传统的东西, 是传统的一种精神, 但是在形式上又有一些水彩的因素。

他从印象派的光的表现上受到启发, 但是他并没有纯粹模仿印象派的东西, 印象派的光是用一种光色的方法, 像莫奈画的草垛, 就是描绘从早上到晚上光的变化。实际上, 印象派非常接近自然规律, 对光进行很科学的分析, 比如描绘傍晚时候的光, 可能就增加了紫色调, 而中午的光黄调子比较多, 早上的光蓝调子比较多, 再加入一些环境色。印象派的产生与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光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田黎明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因素, 但是他有一种创造性, 并且他不是突然发生变化的, 即不是心血来潮——看着这个东西马上就做出来了, 而是选择了这条道路以后, 一点一点地往前推, 是一种渐变性的。并且对于外来的因素也是一点一点地吸收, 这是与他的个性有关系的。

克劳德·莫奈  《草垛》系列  注:上方为资料图片

田黎明画作中的光, 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 通过斑驳阳光的感觉 (只是“感觉”而已) , 赋予画面以自然生命的活泼, 这活泼与人物的静谧形成照应。其二, 它们带给画面一种扑朔迷离的气氛, 这气氛恰好烘托人物形象的“简朴”, 令人觉得那是跟气象万千的大自然相与共的“简朴”。其三, 它们大大小小洒满画幅, 一方面对空间纵深感有所消解, 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 甚至造成一种光照无常、欲真又幻的效果。其四, 它们也和人物造型的“简朴”一样, 比写实性描绘更具有“间离效果”, 即距离物的真实世界更远一些, 从而有助于把观者带入画家所醉心的意境即精神世界之中。

△ 田黎明  《
纸本水墨 | 200cm x 86cm | 2012年



风格是自己独特的创造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田黎明的绘画。当然, 也有很多的模仿者, 但是如果只是模仿的话, 永远也达不到他的水平, 因为一种风格、一种样式的形成, 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并且要有天赋和各种机遇。而模仿者不可能和田黎明有相同的条件和环境, 以及自身截然不同的因素, 所以模仿的只是他的形式, 而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 即便模仿得再像也没有任何意义。当然, 田黎明现在在美院任教, 他的学生中肯定有不少人模仿他, 其实学生在某一个阶段模仿老师是很正常的, 但是最后如果要超越老师, 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现在有很多人模仿他人模仿得很像, 比如我曾经在一个拍卖场看到了一批模仿黄胄的画, 应该说比黄胄的技巧还要精致, 但是恰恰就因为这种精致, 反而失去了黄胄的那种豪气。所以艺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一种很天性的东西, 是无法模仿的, 即有一些不经意的东西, 却是神来之笔, 自然流露而使人无从学习, 学的只能是其技巧与方法。

如果这其中有一个核心的话, 那就是精神, 比如中国艺术内在的规律性、个性与技法的统一, 或者强烈的感情等。于是在这个角度上, 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所不同, 即面貌必然也不相同。比如齐白石的绘画, 虽然很直、很露、很简单, 但是却充满了趣味, 而他的模仿者却恰恰失去了这种趣味, 只是单纯地剩下了直与露。

△ 田黎明  《松的生
纸本水墨 | 54cm x 46cm | 2017


求新的同时要求好


最后, 我想说, 对于田黎明而言, 我认为他的这种风格相对来说坚持的时间已经够长了, 现在开始有一点重复。当然, 在一定程度上说, 他是在渐变, 比如与以前不同, 他现在也开始画一些见笔的作品。我也常跟他探讨说:不能一直守着光、守着没骨, 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新的意识, 可以尝试着画一些不太平和的作品。其实在这个方面他是有余地的, 而且他在画这种风格之前也画过一些其他的东西。换言之, 即他在别的方面可能还有一种能力, 但是具体要怎么发挥只能靠他自己去实现。我认为, 首先他应该有一个冲破变化的动机, 找对一个目标, 但是这种变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总之, 其实田黎明也在考虑, 因为他现在面临着一个分化的问题, 实际上, 所有成名的画家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而人的超越能力是有限的。当然, 我反对一种看法, 就是只要变就好、只要新就好。曾经和友人有过一次争论, 他的观点就是首先要新, 其原话是:“先求新, 后求好”, 只要新就好, 而我认为求新是可以的, 但求新的同时一定要求好。对于中国画而言, 甚至对于任何艺术而言, 绝对不能把新作为一种目标, 因为艺术最终的东西一定要好, 要有质量, 要能打动人, 要有感染力, 而新的东西未必能涵盖这些内容。



#“艺评”话题栏目 #
互动环节 🔍


水 墨 文 章 第 六 回

// /


|| 编者按 || 当你无意驻足在一幅作品前,脑海中可能已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想法,如果将这些细微的感受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将有助于你构建深度看展的思路,探寻与作者、作品沟通的桥梁,实现艺术与心灵的连接;我们经常能从美术馆留言本、微信后台看见大家对展览的看法,相信梳理这些只言片语将会在展览与观者间迸发出星光,我们真诚聆听您的艺术之声!
 
|| 展评征集要求 ||
1.此次展评不要求字多,观点简洁、明了即可;
2.展评可以从作品、艺术家、展览角度出发,也可以表达新奇多样的视角,还可以联系你读过的著作观点、了解的艺术家,甚至是不同学科......;
3.鼓励大家原创,内容一经武汉美术馆“艺评”栏目采用,我们将注明原创作者,用于武汉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如有借鉴,需提供借鉴出处;
4.美术馆热心观众、广大艺术爱好者、艺术类相关专业学生、青年学者、批评家均可自由投稿;文体不限。
 
|| 投稿请至邮箱:wham027@163.com,并附上联系方式,我们将认真对待每一份展评稿件并给予回复,以期读者来稿。
 
各位美术馆之友,让我们“一起看展”,实现看展云交流吧!



水墨文章第六回:我法像心
正在武汉美术馆热展,
『艺评』栏目持续更新中!
每周分享一篇艺术美谈,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踊跃投稿!


| 展览详情 |


 水墨文章 

—— 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第六回) 

 我法像心 


地址 | 武汉美术馆1/2/3号展厅

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保华街2号


展览时间 | 2020年12月11日-2021年3月21日

周二至周日  9:00-12:00、13:30-17:00

(上午11点半、下午4点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预约 | 武汉美术馆展览免费参观

在“武汉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

或凭个人有效证件在入口处刷证入场


预约限额 | 周二至周五工作日每天400人

周末及节假日每天800人


咨询电话 | 027-82602713

* 更多展讯可关注“武汉美术馆”官方微信查询


 / 水墨文章往期回顾 / 


○ 官网回顾 | 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 第一届:写意精神http://www.wuhanam.com/index.php/view/1148.html

 专题回顾 | 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 第二回:笔法维度

○ 专题回顾|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 第三回:文脉创化

○ 艺术现场||“水墨文章——色界变象” 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开幕

 展览预告 | 水墨文章第五回:墨道无间——中国人物画研究展(1970-1985)






热爱的同时,
还请各位观众朋友们做好防护,
多多注意出行安全。
遵循参观须知,文明看展。

END


注:艺评图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编辑 / 严雨桐   审稿 / 李霞


作者:武汉美术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