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小小少年

  看老照片,清末民初的小小少年学习西画写生,坐在户外,画笔举到眼前,用手指头掐算对象的长短比例,双眼一睁一闭十分用力,那态度恭恭敬敬,姿势端端正正。棉袍子很长,包裹着瘦小的身材。

  相比之下,如今常识里的艺术家何等光鲜,何等潇洒自如。常识里的误解是很多的。常识的艺术家范儿是“老子天下第一”,是无拘无束,挥挥洒洒不顾小节。与这种常识说法不同,真的艺术家告诉我们“宁拙勿巧”。类似的说法还有“宁古勿时”、“宁朴勿巧”、“宁俭勿俗”等等。

  1

  少年学画,素养品质当先,比技巧能力重要得多。宁拙勿巧不是某种风格,而是品质的要求。从小就认识“品质高低”的区别,就接受各种“讲究”的熏染,比起“分面石膏”有益得多。一个女孩儿问李可染先生,“我可以学画吗?”可染先生让她画楼前的一棵树,说“你能坐着画四个小时不起来,就能学画”。三笔两笔就迅速交卷。不如改来改去还不满意更有天份。也许前者更“帅”,也许前者更“灵动”、更流畅、更专业、更训练有素、更熟能生巧,但因为后者有东西在里面,就更可宝贵,所谓“有追求”。言之有物的孩子往往并不伶牙俐齿。

  2

  言之有物的画家往往不能伶牙俐齿口若悬河。写生也是如此。面对一条熟悉的河写生,画匠与艺术家的区别在于,画匠很自信,认为老子有一套,知道怎么怎么处理就怎么怎么出彩了;而艺术家却有些不知所措,必须不能重复前人,不能重复自己,不能陷入习惯性的用色、习惯性的构图、习惯性的处理。

  写生最引人入胜的就是那么一种状态,今天面对的这条河又是全新的!

  3

  感谢大自然本身的丰盛,它的无穷无尽,它的慷慨。是大自然,而不是我的“技法”更有趣。我们被大自然吸引了,为此而必须找到新的语言方式,才能表述得干净、表述得彻底,表述出此时此地前无古人的感受。

  大自然不是羁绊我们的锁链,而是启迪我们想象的源泉。我们爱大自然,被每天不同的大自然吸引,被每天不同的大自然推动,使我们的画笔也不能停止下来自我重复。

  4

  那幅照片很好看,民初的小小少年,挺土的,一本正经地坐着写生,学一种新的绘画。那是一种新的观察方法,民族传统历来所没有的。小小少年举着画笔,拇指在笔杆上测算比例。动作挺笨的,一点儿不“帅”。不取巧、不机诈。

  但是整个照片有种朝气。小小少年有种朝气,肯于学习别人吸收别人的一种青春的朝气,“轩轩然如朝霞举”。不是倚老卖老的成熟,不端古老文明的架子,放下包袱学习新的东西,在这个全世界文化都被打通的世纪里。

  是的,如果中国人继续画自己的旧文人画,也许更加轻松自信?也许更帅?更神气?继续讲自己的前人的光荣?前人的至高无上?

  “重复前人”之不可取,并不因为前人错了。“日心说”取代“地心说”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在理论上“地心说”说不通了。亚里斯多德的理论是无懈可击的。但当时,推动科学发展的是“推理”之外的东西,是肉眼的观察、工匠的仪器。

  5

  小小少年举起一支铅笔,笨拙地做了件不熟悉的事情,这是一件比起旧文人画“低级”得多的事情,很可能是“虽工亦匠,画品不高”的事情,很可能是识者所不齿的事情,但是,伟大的中华文明的复兴也正从这些地方开始了,此后无论是全盘西化,还是整理国故,都由此而来。因此,看这幅老照片上小小少年的动作表情都有亲切感,久久难忘。

  6

  齐白石在题跋上写,晨起凉爽把笔一挥。听起来很倜傥似的。但据说事实上他总是行笔很慢,而且一再告诫说,行笔要慢,还得慢。

  儿童画古建筑,那些亭台楼阁的写生,琉璃瓦一条一条画下来,行笔慢,吃力,好看。儿童画运动鞋,鞋带儿穿进去钻出来一条一条地画,行笔慢,如锥画沙力透纸背,好看。

  儿童们后来长大了,学习怎么画的科学的办法,不用一条一条地那么吃力了,可以归纳,可以概括,但是就不好看了。

  小小少年经过民国,经过苏派,后来发现自己会了,很有一套了,同时,自己的画却不那么好看了。失去的是什么呢?

  2010年6月

作者:戴士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