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水墨霞客

  子游个头不高,没有压迫感,我觉得亲切。我交往过的诗人与艺术家,张仃先生个头也不高,所以我常常去他那里玩。牛汉先生是我极其敬重的前辈,个头太高了,在一米九左右,我就有点敬而远之。论性情,张仃先生紧凑,牛汉先生蓬勃,我理应和牛汉先生更近的。

  虽说子游个头不高,但很饱满,举手投足像麻姑山仙坛记;而一笑起来,又祭侄文稿了。

  读子游绘画,清气扑面。这股清气是暖的。清气一般说来偏于寒凉,性如黄连;而子游于此时此刻一变清气之性,性如甘草,大不容易。

  我顶喜欢子游画鸟。子游笔下的鸟,极似汉字。

  我总能读出它们隐隐约约的汉字结构,不是说子游画的鸟可以具体为某个汉字,而是说其中的笔性。“暗一点吧!水墨精神大概在暗。”我写完这段,神思恍惚地回一个朋友有关绘画的短信,仿佛自言自语。

  “子游是极其讲究笔性的画家,这样的画家现在不多。”我继续自言自语。

  笔性是什么呢?恐怕我也说不清。我只是觉得笔性来自于汉字。对汉字结体的夸张和解构,会使笔性丧失,比如杨维桢的书法就缺损笔性,他多的是笔势。米芾笔性一半,笔势一半。苏东坡的书法一味笔性,比较纯粹。

  听子游说,他写字三十年,不解笔性,前几年临习寒食诗帖,恍然大悟。

  这在别人听来似乎是神话,我倒觉得真切。但笔性的事终究无法言传的,我们也别指望可以身教。神交或许可能的——深交于汉字,神交于笔性,书画同源大概同源在这里吧。恐怕我更说不清了。

  我很喜欢去子游博客读读子游文字,风尘仆仆,一路奔波。

  奔波是怎样的线呢?橄榄描还是高古游丝描?

  子游就是这奔波的一根线,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一张手卷上,忽然东面出现,忽然西面出现,才在蓬莱谈归客,又到广寒说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见尾的是神龟。

  子游老让我想起徐霞客。徐霞客在山川之间奔波,为了地理;子游在画家之间奔波,为了水墨。

  次夜晚,我在无锡遇到子游,我说你给自己刻方印吧:“水墨徐霞客”。

  他说能不能把“徐”去掉,就叫“水墨霞客”?

  我想也好。山川徐霞客,水墨陈子游。子游姓陈。

  我头脑里无端端地跳出一副对联:

  山川余霞客,水墨乘子游。

  “余”的繁体——“”如“徐”也。“乘”“陈”谐音。只有把文字搞得看起来像瞎搞,才有意思。

  其中却有一个不小跳跃。我一开始想到的是“山川余担当,水墨乘子游”。徐霞客到云南,会面担当,留下有关这位传奇画家的一些史料。担当的史料匮乏,徐霞客在游记中的点点滴滴,也是给未来担当迷的莫大慰藉了。印象里徐霞客与担当会面,写介绍信的是陈继儒。

  子游这几年一直在编《中国画艺术年鉴》,真有点徐霞客写游记的意思。我想若干年之后,或许五十年,或许五百年,他留下的个人痕迹(子游在水墨年鉴里留下的个人痕迹是“公心”——插叙一段:我偶尔画点水墨,也没觉得自己是画家,而子游在年鉴里选了我的作品,认为别有天地。别有天地在公心矣),也会给未来嗜好水墨者有钩沉的“余地”。“山川余霞客”的“余”,在我这里,还有“余地”之叹。叹为观止,止于当行之处,子游神游也。

2012年11月28日上午,更上楼

作者:车前子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