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吴冠南 | 关于八大山人绘画的几个问题


一、八大山人绘画的材

   八大山人作画用的材料并无特别之处,水墨、宣纸而已。用笔枯少湿多。用墨淡多浓少。其实中国绘画用墨也罢,用色也罢都是材料和技术性问题。而材料与技术对于绘画总体意义来说,所占比重其实很小很小。成功绘画作品的意义在于作者借作品承载了多少自身对自然、社会、人生、志趣、审美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度和表述深度。




   史学界历来把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发端归纳到董其昌身上。大都认为八大山人最早的书法与绘画是师法董其昌的,所以董其昌强调作画要遵从王维"水墨最为上"的思想,对八大山人的绘画实践不可能不产生影响。由此我们对八大山人偏爱以黑、白两色用之于他的绘画,也就不奇怪了。其实准确地来讲,仅黑与白两色,还不足以成画。大体上水墨画应该是黑、白、灰三色。黑、灰是墨。白是宣纸。更何况墨还可分五色呢?



   平心而论,墨也罢,色也罢都只是在绘画一虚一实的气机和体积范畴中的一种表现方法。所以在这个前提之下,用什么材料来表达,效果都一样。人为地把材料判定雅与俗、优与劣均是毫无道理的。既然黑白水墨画可当作五色来看,那么五色画一样也可以当作黑白水墨画来看的。因为原则上作品中主要所表达的是虚实气机和笔墨体积的关系。



   正由于我坚持了自我对水墨与色彩运用原则的认知,我才从十多年前开始尝试用纯色彩来作画。古人虽也有重彩画法,但大都还是以墨为主色为辅的。只是加重了用色量。到我这里墨就全给摒弃了。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虚实与体积这个原则,纯色彩作画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二、由八大山人作品谈及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的说法其实还不太十分准确。书画同源?什么是书法与绘画之源?准确地说应该是书为画源。前人有"直从书法演画法"的认识妙句,正好证明了我的这一观点。如果一定要讲书画同源的话,那么最早的象形文字倒的确是可以作为书、画之源头的。



    中国画自宋代文人写意画兴起以后,书画同源的真正意义就被理解成了以书法入画,并付诸了实践。那么我较真地说画从书源似乎更加直截了当些,更加准确一些。中国画成败的命脉是一根线。线质锤炼与提高的方法就是从书法训练,积累中获得。因此学习中国画不练书法是一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亊情,我不是耸人听闻地讲写不好书法也休想画出好画!可惜如今持和我同样观点的人却是绝少的了。 



     我曾就关于中国画基础训练写过!<永字八法与梅兰竹菊>一文,重点强调了中国书法与绘画基础训练的正确途径。但如今在学院苖圃式教学一统天下的境况下,我所坚持和崇尚的这一传统学习方法,也几近失传了。徐悲鸿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以我的经验讲"但凡学写意花鸟画就是不能去碰素描。"因为角度不同,切入点也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素描的修修改改、加加抠抠习惯是完全有悖于写意花鸟画落手无悔要求的!



   从人物、山水、花鸟三科来看,直接可以把画当作字来写的就是写意花鸟画。因此写的意义对于写意花鸟画来说犹如生命一样重要。当然人物、山水也必须讲究"写"的意义。"写"归根到底就是强调了书法用笔。即使工整如宋代院体花鸟,同样也要讲求作品中线条"写"的律动性。我崇尚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工整严谨,正是要把这样一种严谨带进自己的写意画中来。写意画看似粗放豪迈,但其中的严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工笔画。也是一步不到一步不了!只是这种严谨被处理在了看似的不经意之中。而这种看似不经意的严谨在使用"心思"的程度上,不知比工笔可以看得见的严谨要难上多少多少!



   在当下,众人皆醉我独醒?自大了。众人皆醒我独醉?自卑了。但有一点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不仅八大山人,凡古代好画家纵使那天个个都不画画了,也仍然个个可以称得上是个好书法家。这一现象难道不值得当代画家们好好深思一下借鉴一下吗?一切的一切,我想后人总归会来梳理我们这一代的绘画历史,好在对与错,优与劣历史终将会作出评判。

 

   三、八大山人作品的影响


          寒鸟瑟缩翻白眼,

          危石立雀羽三翎。

          惟有冷逸朱个山,

          画坛奇绝绝古今。

 

          只恨国破家乱零,

           急盼满清大厦倾。

          可叹锦绣老遗民,

          哭之笑之画空林。


   这是我前两年为追念八大山人所写的一首诗,前后基本写出了他大概的身世与绘画含义。各行各业但凡成就一个旷世奇才,原因总是多方面的。八大山人作品所有的造型、技术、结构等等,都是由他的身世,经历,学识而生发出来的。他的画与其说是画,还不如说是他的"话"。所以我历来强调学习前人作品,要透过他们的作品来用心用力揣摩他们的身世和生存态度。古人讲"师其心而不师其迹"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把握不好正确的研究、学习切入点,那么一切也就永远只会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作无用功。



   八大山人的作品应该是自他以后所有写意花鸟画不可绕过的参照点。所以他的绘画风格也绝不会是仅仅只对海上画派一家产生影响!


   石涛有句诗形容八大山人绘画的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寥寥七个字便道出了八大山人作品的本质。是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研究八大山人我们需要研究他完整艺术生成原因的深层因果关系,这才是正确的研究途径。



   总之,我们在研究前贤们伟大业绩的过程中,研究分析他们作品的技巧只是一个初级的部分,而重点应该放在研究他们当时生存的社会背景,生活状态等由此而生发出来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语言之上。

        


——月雅往期经典,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

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剖析         石涛的伟大与媚俗

悖论董其昌:大师、淫棍和恶霸?

“西泠八家”篆刻印石128方原印照【珍藏版】      

金农 | 精品《人物山水册》   《二湘图》,亮瞎你的眼

齐白石早年《花鸟册》(老舍旧藏)    

十八岁的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古的绝唱,每一部分都是一副经典的山水画

看了陈巨来的原石印,你才知道印章到底有多美(高清组图)

不会被遗忘的大家——忆学仲先生(附高清作品集)     

李鳝  |《花鸟册》百图详解     

  八大山人的心路历程     石鲁 | 写生册

国人看不懂当代水墨,就是不懂艺术么?     

美的极致!——敦 煌 手 姿(600势)      

敦煌早期彩塑的犍陀罗影响   繆谷瑛 | 百 花 图 集

巨献 | 815张高清大图带你走进《清明上河图》中815个人物造型细节

 黄宾虹“写”出来的花鸟 (200图)   赵之谦印面60方,美醉了!

盈盈水间,脉脉不语  | 中国画中的水      

陆俨少图式梳理——含陆俨少先生最全的写生作品

沉默的大师! 去世七年后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附作品集)。



作者:月雅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