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刘秉江、周菱壁画集》前言

  本画集介绍了刘秉江、周菱1982年完成的位于北京饭店餐厅的巨幅壁画《创造•收获•欢乐》和它的局部。并收入了他们的一部分作品。

  刘秉江和周菱是我国最优秀的艺术家中的一对,他们的许多作品早为人们所熟知,而《创造•收获•欢乐》这幅巨制,则是他们艺术生命之火的一次新的喷发。一个艺术家的一生中,难得有几次这样的喷发,而他们的岩浆又是如此的炽热,如此的踊跃,以至站在完成的壁画前还会觉得85平米的面积对于他们仍是太小了,好像还难于倾诉尽作者多年来对民族生活极为丰富的了解,和对它深深的爱恋之情。

  作者说,是生活给了他们最丰富的养料。从画面上打动观众的,首先是各族人民生活的绚丽多姿。通过“创造”、“收获”、“欢乐”的不同变奏,在每一个局部的分隔中,作者以入微的描绘表现了我国廿几个主要民族不同的气质和风情。作者的感情骄傲地驰骋着,从祖国的北疆到版纳的雨林,森林江海中的珍禽鱼兽,高山草原的牧马牛羊,一点一滴都渗透着他们对祖国的爱。这幅画引起了来到这里的外宾了解中国的愿望,也使归来的游子们感到祖国的无比博大。个艺术家在一幅画上不汉要给人知道他所画的是什么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画家提示了什么样的美感。画家是美的发现者。刘秉江、周菱夫妇在他们的作品里表现的美是典雅、持重的,是富于内涵力的。在壁画创怍中,又做了新的发挥,不断的追求和兼收并蓄使他们在更大的幅度上开拓着新路,较之他们的旧作更为强烈,更带有梦幻般的意境。

  最后,我不能不提到他们的“劳动”,人们熟悉米开朗基罗为西斯丁教堂画天顶画变成了驼背的故事。人们惊服敦煌那些无名匠人们的伟业,而我们这一对文弱夫妻在完成《创造•收货•欢乐》这一壁画工程中,又表现了怎样的毅力呢?且不论在创作中大量的难题,建筑的适应,壁画的特殊要求,以及他们出色的寻找“这一个”作品的独特而貌,独特工艺方法等的各种努力。仅就创作上墙的工作量计也是十分惊人的,而这一切却是由他们两个人完成的。他们不以在类似题材的信函中所流行的“嗲”“糯”“甜”“媚”的审美趣味取悦于世,而寻求凝重端庄的美。把妩媚藏在质朴之中,把热情和动势藏在隽永、和谐的静态之内,把最大限度的致密繁履,和最大限度的单纯、安定统一在一起。这也许是由于他们的素养,由于他们对民族审美观念的独到的体会,而在这方面他们充满了自信。

  在他们的探求中,对于自然则力求提炼升华。他们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绘画语言,以装饰感为特点的画风包蕴着他们对现代艺术的吸收,和对少数民族艺术风格的汲取。他们的作品充满画意,充满了绘画性。

  刘秉江和周菱的这一件鸿篇巨制都是由他们自己绘制的。是没有条件请助手,还是作者不肯请别人代笔,我估计是后者。他们认为爬上爬下、千笔万笔,每一笔都是在创造。

  这种精神同样也表现在他们平时大量的“硬碰硬”的作品中。敦煌的无名匠人,面壁终生,献身于艺术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发出了新的光彩,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期待着两位作者新的、更加旺盛的喷发。

侯一民

中央美术学院原第一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壁画艺术委员会宅任

中国壁画学会会长

作者:侯一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