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赳赳日光亭项目开幕,虚拟是第二个人造场地

2017-04-23 00:00

  泰康空间日光亭项目在2017年第二回展览4月22日开幕,赳赳个人项目“人造场地:明日”展出了艺术家新近完成的三件影像作品。

  赳赳,1986年生于兰州,201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获学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作为生长于网络快速发展时代的80后,艺术家赳赳的生活和世界也在网络、游戏的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而在这其中,网络技术带来的电子地图对人们生活的城市的“改造”以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民对城市的 感受都引起了巨大的变化。

  这也正是展览“人造场地”的由来。“人造场地”的概念是多重的,它可以容纳每一种由劳动或关系所改造的物理或社会空间,也可以被抽象为任何一次构建行为所打开的世界,当然更可以被引申为这种空间和世界的生产,它在赳赳的作品中被着意强调和落实为现代城市藉由技术、规划、想象和人群每一次具体而日常的经验行为所产生的变化、扩充与更新,只不过,这一过程已经在以数字、网络和计算机科学为原动力的当代技术条件下混杂了虚拟与实在、想象与体验、认知与信仰,一种由视觉所肇端和表征的现代性如何曲折地通过数字和互联网技术获得绝对的表征:那些由数字所编码与控制的、看似透明却从未透明过的图像,是如何将生活变做可能性或无限时间的甜美许诺,并以此掩盖了那从未被清算的现代性的债务,对只属于明天的主体的债务。

  他的作品中似乎只有经过参数化设计和数字建造所生成的“人造”图像:包括60年代早期人机界面的图形、贝尔实验室所生产的用于军事和航天工业的视觉渲染资料、作为当今城市模型之一的迪士尼乐园的肇端、虚拟城市等交互式电脑游戏的改编、地图的数据处理和量化分析、参数设计和数码建造的界面过程……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一段以计算机生成图像或虚拟空间风景作为最主要资源、工具和处理对象的新型蒙太奇。数字图像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电影镜头,构成叙事句法的基本单位,但同时它也成为叙事所加以深挖、考古、串联与激发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图像因此呈现出一种无法被其内容、表征和逻辑所全权代理的主体性,但这不是艺术史或电影学意义上对图像内在生命及其美学-政治能量的肯定,而是唤出潜藏在现代视觉体验与虚拟现实经验背后的那个利维坦,一个被技术所中介和增强的全球城邦在无声无息中安置在每个生命体内部的阿凡达,这是现代性所强加于我们每个人的债,也是我们不再无辜的证明,而这证明也是一种唤醒,那是我们对明天的赌注。

  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

来源:HI艺术 作者:刘霞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