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化蝶:姚蓉蓉的艺术世界

  新世纪以来,中国绘画呈现出一种回归的热潮,但是,绘画的面貌却与其传统形态形成了差异,姚蓉蓉女士即是一位赋传统以新意的艺术家。姚蓉蓉200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采萍重彩工作室。蒋采萍先生是我国当代知名的工笔画家,主攻人物,也兼善花鸟。在这里,姚蓉蓉接受了扎实的造型训练,从老师那里继承了重彩的创作方法和思路。但与老师不同的是,她在题材选择、创作理念、表达方式上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创意。

  在相对早期的《憩》(2008)、《慕》(2009)、《蝶》(2009)等作品中,艺术家展现了她对学院工笔重彩的精湛技艺。无论是精致细腻的线条勾勒,还是大面积的色彩铺陈,都为着营造一种厚重却活跃的效果而展开。而且,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她确定自己创作的主要题材和思路。“蝶”是美好的象征,也是传统的菁华。在古典的工笔绘画中,草虫并不是一个独立成章的重要题材,而通常是大画面中点缀。但现代工笔画破除了依附于人物、风景或花鸟的定势,将其独立发展为一个门类。姚蓉蓉的绘画主题便受惠于这一现代转型。

  然而,她并不仅仅满足于这一点,而是力图在其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和发展。有关于“生命”的表达,是她早期关于该题材创作的主要着力点。艺术家将蝴蝶短暂绽放的艳丽在方寸之间挥洒开来,将时间凝固在刹那瞬间的一刻。2010年左右是姚蓉蓉创作的一个分野期,在她最近几年的创作中,可以看出艺术创作思考的一个重要转换——从对生命情感的表现过渡到对文化传统的观照。

  在《蝶赋》(2012)中,姚蓉蓉将蝴蝶图像与书籍、文字按照九宫格进行并置展陈,以方形为单元展开叙事。在画面的左侧,她再现了“大蝴蝶”的文化根源——《庄子·齐物论》所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在千余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中,这一意象被浓缩并不断发展,成为浪漫主义的重要源头。因此,在画面的上部,姚蓉蓉又再现了元代曲人王鼎所撰《醉中天·咏大蝴蝶》,这是文学对“庄周梦蝶”进行引申和发展的一个点,同样也为艺术家自己的“大蝴蝶”图像找到了文化上关联。而在画面下部,姚蓉蓉则采取了一种“波普”式的手法,将现代对蝴蝶的科学分类、定义、描述,置入乾隆继位前刊刻的《乐善堂全集》框架中。

  姚蓉蓉在图与文之间的连结和并置,既指向过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同时也指向现实,为自己对蝴蝶单体形象的描绘建构了理论上的合理性。而她所描绘的蝴蝶图像本身,也不再囿于学院艺术与技法,从而发展出来一种个人化的、效果更加自然和强烈的视觉方式。在“蝶赋·汉简”、“蝶赋·敦煌”等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又将蝴蝶图像与不同形态的书籍并置、叠加,或是西夏文,或是简书、帛书,蝴蝶的图与文在视觉形式、文化结构中展开来新的对话。

  在最近的“蝶·镜像”系列中,姚蓉蓉通过主体与客体的对比、重叠,建构了一个内与外的世界,亦呼应着“庄周梦蝶”、“蝶梦庄周”的隐喻。姚蓉蓉的创作一路走来,一方面具有自身在主题和图像上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寻根,深化作品的表现力和内涵,恰似“化蝶”,在一个看似不大的点上层层展开、升华,探求着自己的艺术之梦。

作者:盛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