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俞峥:漆语人生

  漆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孕育了繁荣灿烂的漆文化。

  衍生于漆文化的漆画,自其出现以来,这门“低产”艺术,其境遇却并不美好。但是,她还是吸引着不少膜拜者,在艰难的生存与发展中守望着明天。

  业内人士公认,做漆画难,用大漆作画更难,而能坚持用大漆作画的女人是难上加难。前不久,在仙游县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的莆田国漆坊内,记者目睹了一位女性漆画艺术家——俞峥的创作过程,被她的漆语人生所感染。

  “漆画的创作工艺烦琐复杂,完成一件作品少则三个月,一年半载甚至两三年,也是常有的事情。”当我们一坐下,这位刚被省政府授予“俞峥漆艺技能大师工作室”牌匾的主人,坦言近30载“漆路”人生的苦与乐。“一层层地往上镶嵌与堆砌,再到一层层地往下打磨抛光,为了准确表达和传递艺术符号,不仅要用心构思,悉心布局,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还需运用不小的气力完成制作,这对创作者的体力也是一场考验。”

  在近30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她多年创作的作品——获“第二届全国漆画展”金奖的《漆语》、获“第二届国际现代漆艺展”二等奖《游动的符号(一)》、获“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展”银奖《游动的符号(二)》、获“福建省当代美术晋京大展”最高奖的《老福州》等。

  在创作中,她极其讲究技法,做底胎、刮灰、镶嵌、填色、罩漆、打磨、抛光……每一道工序皆精心打造,一丝不苟,力求让眼前的作品,焕发出别样风采。

  1984年,俞峥考入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现闽江学院)装饰(漆画)专业,那时,常跟同学们扒在校办工厂的窗户偷偷看漆师傅制作漆板、工具,感觉很神秘、很崇敬。从此,她便与漆艺结下不解之缘。

  “在坚持纯正材料(生漆)、传统工艺的创作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制作周期长、时间和材料成本高等诸多困难。而我庆幸的是:这一路走来,总有老师朋友、家人给予关切、支持和帮助。”俞峥说,著名漆画艺术家乔十光先生常给她打来电话,鼓励她坚守自己选择的艺术道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和举先生也亲临现场指导。她说,朋友的鼓励、家人的支持,使我坚定地跨越了一个个转折点。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