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雨屋"登陆上海之际,带你看有史以来6大刷屏艺术展览 | artnet·见识

2015-08-29 00:00

社交应用的出现对于艺术界乃至全社会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诅咒。足不出户便能轻松跟上全球艺术潮流的脚步,看似一桩美事。可是当你躺在沙发上,翻看着来自迈阿密、威尼斯或者巴塞尔美轮美奂的图片,你很有可能因此患上网络社交焦虑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而倍受折磨。

一些画廊和艺术机构意识到了社交应用带来的免费广告效应,办展览时也力求让更多人能自拍发朋友圈。这就意味着,一个艺术展会至少会展出三件可反射倒影的艺术品以供参观者进行#艺术自拍。我们好像也觉得“如果不发朋友圈,那是不是白来了?"

Daniel Chong Kah Fui ????? 張家輝 (@dckf13) 发布于2013年12月19日 1:06pm PST

不管你对此有何感想,这样的社交工具已经而且将会继续存在。热门社交应用Instagram已然成为各大艺术咖观展必用之神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史上刷屏率最高的艺术品和展览吧!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准备做好笔记喽!

1

兰登国际《雨屋》

Random International, Rain Room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这件作品一经在纽约面世,便稳踞各大社交媒体关注度榜首长达8周之久。不管是文艺青年还是文艺大妈,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张在这个“浸入式"体验式装置的雨中漫步的自拍。这件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作品使得身在其中的参观者体验到一场不被淋湿的倾盆大雨。你很有可能听过“夏天之歌"(song of the summer),这个展览可被当之无愧地称为“夏天之展"。据闻有人为了参观这个展览在炎夏中排队8个小时之久,人均排队时间也在3小时之久。

9月1日,这件风靡全球的作品将正式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Yuz Museum)面向公众开放。为呼应美术馆大型的展览空间,兰登国际此次为美术馆量身定制了 150 平米的超大装置,是纽约雨屋的1.5倍,最多可以容纳20名成人在其中漫游。《雨屋》的运作原理是用“3D跟踪摄像头"随时监控体验者的动作,它会把位置坐标发送给计算机,再由控制系统关闭响应位置水管的电磁阀,让身处滂沱大雨中的参观者不至于淋湿,与从天而降的水产生奇妙的互动体验

@kellyyingxoxo发布于1天前

《雨屋》此次在余德耀美术馆的展览将持续到今年12月31日,这件作品下一站预计于2016年春季在北京亮相。而2017年,《雨屋》作为收藏家余德耀(Budi Tek)私人收藏(? 点击观看视屏)的一部分,还将在新加坡再次展出。今年11月,由兰登国际制作的另一座《雨屋》也将在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ACMA,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展出。

刚把这四台2吨重的家伙挂起来,用了车间里的伙计们特制的固定板,才把这个二合一的系统支了起来。@fingers_mcfartbarf(洛杉矶LACMA的布展人员)发布于6天前

巫鸿与兰登国际的创始人及总监弗罗里安·奥特克拉斯(Florian Ortkrass)

Budi Tek余德耀(@buditek)发布于1天前

2

草间弥生“我已到达天堂"

Yayoi Kusama, I Who Have Arrived in Heaven

卓钠画廊(David Zwirner)

草间弥生充满迷幻感的装置在卓纳画廊展出的6周内,人们在入口排起了长龙等待入场。与《雨屋》不同的是,这个展览让人们又爱又恨。现场有两个专为Instagram而设的装置:《爱在呼叫》(Love Is Calling, 2013)装置中充满了发光的、由圆点组成的触角,它们从地板一直延伸到天花板。很多人选择在其中拍照,不过很显然,观众最爱的还是装置《无限的镜屋:百万光年之外的灵魂》(Infinity Mirrored Room-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2013)。

在这个空间里,水、小灯泡及镜子的组合创造了广阔无垠的银河的效果。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这个空间里每次只限三人参观,造成门口排起超长的等待队伍,众人一看难求。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草间弥生在她84岁的时候使艺术自拍成为一种现象。此展览结束后,这个装置又在车库博物馆(Garage Museum)和路易斯安娜州当代博物馆(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继续展出。

3

卡拉·沃克《糖制斯芬克斯像》

Kara Walker, Sugar Sphinx

多米诺糖厂(Domino Sugar Factory)

如果说前述的展览给我们带来的麻烦是他们只提供了一个自拍的角度(这导致我们在Instagram上看到太多类似的照片),那么卡拉·沃克的《糖制斯芬克斯像》带来的是另一个问题。这座巨大的糖制雕塑由非盈利性公共艺术组织Creative Time赞助,坐落在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废弃的多米诺糖厂。

展出期间,许多参观者的自拍欲望被激起,上传了很多自己与这个糖人斯芬克斯像的低俗合影,摆出各种造型戏弄雕塑的乳房和臀部。卡拉·沃克借这个装置代表历史上的黑人女性形象,用于批判奴隶制度,因此这些低俗的合影招致了网络上广泛的批评。距离这场闹剧过去才一年多,希望人们在发照片前能学会三思而后行吧。

4

“杰夫·昆斯回顾展"

Jeff Koons, Retrospective

惠特尼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这场展览成为社交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众多原因:首先,昆斯著名的高反光“凝视球"和气球动物的元素非常吸引眼球。再者,关于这个回顾展有很多炒作点,一方面因为昆斯本人就是当前最具争议的艺术家之一,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展是惠特尼博物馆在布劳耶大楼(Marcel Breuer Building)的最后一个展览。在对公众开放前有很多“VIP"及“VVIP"预展,参观者迫不及待地向外界炫耀自己是第一批见到巨型《培乐多》(Play-Doh)的人之一。

5

理查德·普林斯“新肖像"

Richard Prince, New Portrait

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

“新肖像"是理查德·普林斯倍受争议的一个系列,由模特、学生以及其他漂亮女人的Instagram截图组成。它在纽约高古轩画廊及纽约弗里兹艺博会展出时,在Instagram上反应热烈。你懂的。一张值得分享的照片本身以及和它的合照都值得分享。这有点让人晕头转向

6

德莱尼·瓦伦丁

DeWain Valentine

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

在德莱尼·瓦伦丁近期的展览中,观展人群完全处于失控的状态。为了确保人们不会为了凹造型而给画廊造成任何损失,大卫·斯瓦那画廊不得不采取措施雇佣解说员。是的,你没看错,画廊雇佣了解说员。“人们想尽可能地靠近作品,所以我们一方面讲解,一方面起到安保作用。"解说员丹尼尔·皮尔斯(Daniel Pillis)告诉artnet记者。诚然,尽管瓦伦丁的平面或圆形的玻璃雕塑创造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却完美地切合了当下艺术控们借又漂亮又会反射的物品来进行自拍的需求。

文:Cait Munro

译:Jey Don

来源:搜狗搜索-artne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